评分及书评

4.5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挺难理解透彻的

    黑塞的这本书,我觉得有点难懂,跳转很大,读起来跟意识流小说似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他有着充满激情的反抗倾向,一旦所涉题材对他来说是神圣的,胸中就燃起把梦想家转变成斗士的不灭火焰。人一生都在寻找自我,不断探索不断反思,黑塞是心灵的捕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荒原狼》梦境是现实的反映吗?如果不是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梦中?如果是,又能给现实提醒什么呢?打破一切的禁锢就可以得到永生吗?一个总是想着死亡的人,怎样去改变成为一个全新的自我。找到一个方向打破它,看到不同,那就去适应,顺应,之后成为一员。这里边有个有意思的事情,一个男的,只能让一个女士来打破这个 “蛋壳” 吗?通过她的主动,她打动他的心灵,我们能不能从自身打破呢?有些时候缺的是转过身来,走出洞口,可能看见阳光,迎接阳光,这样就走出山洞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棋局总由自己设计掌控,终究可以越下越好

          偶然读了《精神与爱欲》后,对赫尔曼黑塞产生了些许兴趣,于是简单筛选,纯粹凭书名选定试读这本《荒原狼》,一个散发孤独与野性的称谓。在没开启阅读前,只想到真正的狼,脑海中瞬间浮现的是广袤的稀树草原,静谧清幽的夜,孤悬寒月,嶙峋石山,银霜只狼,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也联想到曾有一本《狼图腾》至今未阅读结尾部分。开读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且内容更令人惊奇。黑塞作品的文字仿佛都十分细腻,两本书看完都有此感,阅读这本时感受更为明显。书中大量的拟人比喻,深入的描绘,奇幻的词句,令人一边费尽脑细胞阅读体会表达之意,一边感叹其想象力之丰富,直达灵魂深处。———————— 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无异于往日,我将它杀死,温柔地将它杀死。上了年纪的人总会痛的,吃了药,很高兴骗过了疼痛。我的决心友好地、冷漠地从我最近生活的杂乱中望着我,它在睡眠中一夜之间变得丰满结实了。不需着急,我的死意不是心血来潮的念头,它是成熟的、结实的果实,它慢慢长成,变得沉甸甸的,在命运的风中轻轻摇曳,再一阵风肯定就会让它掉下。心胸与躯体始终就是一个,里面居住的灵魂可不是两个或五个,而是无数个;人是由百层皮组成的洋葱,是一个用许多线织成的织品。可实际上没有 “我”,哪怕是最天真的 “我” 也不是统一体,而是一个极为多元的世界,是个微小的星空,是形式、等级、状况、遗传与可能性的混杂体。每个人都力求把这种混合体看作统一体,张口闭口说 “我”,好像这是一个简单的、固定成形的、轮廓清晰的现象。人可不是固定、持久的形态(这是古典时期的理想,虽然他们中的智者有完全相反的认识),人更多的是一种尝试,一种过渡,他只不过是自然天性与精神之间一座危险的窄桥。他内心最深处的宿命驱使他走向精神,走向上帝;而他最热切的渴望又要把他拉回到自然天性中,拉回到母亲身旁:他的生活就成了充满恐惧地、战战兢兢地在两股势力之间摆动。可他眼睛一闭,不想知道通向永恒死亡最稳当的路是绝望地依恋 “我”,绝望地贪生,而不怕死、脱去外壳、将 “我” 永远奉献给变化则可以让他走向不朽。———————— 读完这些段落,不禁想什么样的人能写出这般句子,再查发现自己忽略了黑塞抑郁症患者这个事实,果不其然。这本书主要描绘的人物哈里,一个反战学者,孤独而矛盾的性格,既渴望亲近社会又反感虚伪的迎合与附和,不断的为自己施限,拒绝向自己否定的认知妥协,仿佛在一个人类的躯壳下装着 “市民” 与 “荒原狼” 两个灵魂,一个在生与死之间抗争的 “自杀者”,基本断定是精神分裂的抑郁患者。他渴望从死亡中得到解脱,逃避身体病痛与精神的折磨,内心又有轻易走向死亡的罪恶感,于是为自己设置生与死的交接时间。在这样一种矛盾的思想下,黑塞以哈里的名义探究着永恒与瞬间,生命的意义,活下去与死亡中怯懦与勇气的辩证。而他认为真正的永恒没有时间,所谓时间的永恒不过是只够开个玩笑的一瞬间罢了,只有变化才是真正的不朽,一个人懂得只为瞬间而活,活在当下,认真对待每一个瞬间,糟糕的生活就不能拿他怎么样。每一种力量都有怯懦的时候,而怯懦有时又是勇气的表现,死的勇气何尝不是生的怯懦表现,对死的怯懦又何尝不是生的勇气表现呢。在一次绝望中哈里遇到了交际花赫尔米娜,从此学会了跳舞,尝试放纵的生活,接受曾经不可接受的自己。在赫尔米娜的促合下与另一个交际花玛利亚建立了情人关系,通过恋爱得到短暂的身心救赎。结识了既是舞曲奏乐者,又是致幻药贩子的帕伯罗,进一步接触不一样的观念,并坠入不同的人生。在书的结尾,哈里与赫尔米娜在假面舞会上肆意放纵,最终和帕伯罗三人共同吸食致幻药物,进入所谓的 “魔幻剧场”,精神世界。在这里,哈里杀死自己的 “荒原狼” 个性,破除精神阻碍,直面身体里的各种欲望与灵魂,无论是体验战争杀戮,还是弥补爱情缺憾,亦或是评价音乐艺术,他经历着一个又一个 “小剧场”,直至因妒忌杀死赫尔米娜而接受 “幽默” 处决。在种种体验中,精神破碎,复又重生。最终明了生活的棋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盘棋有十万颗不同的棋子,也有十万种不同的排列组合,而下棋之人永远是自己。“噢,我明白一切了,明白帕伯罗,明白莫扎特,我听到身后什么地方有他可怕的笑声,知道生活棋的十万个棋子都在我兜里,震惊地猜到其意义何在,乐意再次开始下棋,再次品尝下棋的痛苦,再次为它的荒唐打寒噤,再次地、还要常常穿越我内心的地狱。我终究会把棋子游戏玩得更好。我终究能学会笑。帕伯罗在等我。莫扎特在等我。”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