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習慣只能被習慣取代,無法戒除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過 “要想進步,在某某方面,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但仔細想想,不管囑咐這話的是老師還是父母,他們都沒有教到底怎麼樣才能真正養成一個習慣。其實習慣養成這件事,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說容易,是因為我們每個人自然而然地就會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說它難,是當我們精心策劃,瞅准了一個好習慣,認為這個必須得有,否則你的人生就無法成功的時候,這時候想把它塞到自己的生活裡去往往突然就變得很困難。習慣的運作機制跟我們大腦內部的分工有關。新皮質負責創造,基底核負責使用。但它們會共同關注三個要素,線索、行為和獎賞,這三個要素構成了習慣回路。對於習慣的養成來說,重點是設計足夠好的線索和獎賞。而當你要改變一個習慣的時候,重點是尋找能夠起到替代效果的行為。要養成一個習慣或者改變一個習慣,尋找三要素、畫出來習慣回路只是一個開始。或者說到這裡還只是有了一個理想的框架。有了框架仍然需要執行、決心和好點子。對付有些習慣相對可能比較容易,但一定有一些是硬骨頭,需要反復的實踐。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習慣的力量都不是那麼容易被馴服的,怎麼做到一邊和它鬥爭,一邊讓它發揮作用,將成為我們畢生的功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的习惯成就人生

      没想到习惯可以改变,养成好的习惯是可以做到的。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好的习惯,让好的习惯成就自己的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想要改变习惯的人很实用。书中对于如何改变一个习惯的具体操作过程讲的很细致。习惯的奖励机制,惯常回路,每一个出发点,弄清楚这些,就能进行有效的替代方案,从而改变之前的习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改变,从点滴开始。

          很多人说用意志力来改变习惯,但却忽略了意志力本身也有可能会枯竭。改变习惯并没有那么难,而是我们用错了方法。想要改变习惯,更有效的方法不是设立目标,而是专注体系,在每一个细节上进行改进,从小习惯开始,循序渐进。培养习惯的四步模型: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认知天性理解安全管理问题

            近期,生产班组的部分同志,针对安全管理经常提一些问题。有关于现场的,例如 “为什么我们的开工会要开的这么正式,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板四卡”;有关于培训的,例如 “为什么我们学安全总是记不住,有时候好不容易记住了很快就忘了”;有关于管理的,例如 “我们花在安全管理上的精力是不是太大了,会不会影响其他管理”…… 诸如此类问题,我认为都挺有代表性,既然是安全管理的问题,就离不开人,就要根据人的认知天性去理解。
            1. 构建好的习惯,驱动安全行为。
            习惯的力量无处不在,个人、组织和社会都拥有各自的习惯。善用习惯的力量不仅能影响我们个人,也能推动组织进步。良好的安全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完全有规律可循,习惯的运作机制跟我们大脑内部的分工有关,大脑的新皮质部分负责创造,大脑基底核部分负责使用,它们都会关注三个要素:线索、行为和奖赏,这三个要素构成了习惯回路。无论我们想让自己养成安全习惯,还是帮助他人养成安全习惯,首先要保证习惯回路是完整的。三个要素缺一个,回路就是断的,这个习惯就不可能形成。越是我们心目中认为的好习惯,这三个要素就越难凑,一个足够完整的习惯回路门槛可能非常高,需要精心设计。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者,不能只是要求大家 “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而是要设计出这个回路,让大家不知不觉步入正轨。安全行为本身不是个事,关键是能不能给这个行为找到合适的线索和奖赏。线索从哪找?无外乎时间、地点、情绪状态、其他人、之前发生了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强制要求大家按照 “六到位一规范” 去做,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班组的人一起、去做规定的动作。这就是最丰富、最立体的线索带给我们的帮助。而奖赏则无非两类,一类是自然奖赏,例如完成有难度的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我们目前采取的 “以三铁反三违”,从本质上讲也是对无违章行为的自然奖赏;另一类是规则奖赏,例如无违章作业后的一系列荣誉和奖励。不管是哪一种奖赏,最终目的就是在作业者心里形成渴望,就是一旦线索出现,还没来得及想,大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获得后面的那个奖励。
            2. 解析坏的习惯,替换违章行为。
            如果已经有了坏习惯,例如习惯性违章,不要想压制它,因为这就是大脑深处的定时炸弹,只要线索合适它就有可能激活。我们要做的不是删除,而是替换,给这个习惯找一个替代品。怎么替代呢?做法是需要把习惯回路中的行为要素替换掉就可以,因为从三要素的角度分析,坏习惯不是坏在线索和奖赏身上,主要还在中间那个行为,这个行为除了提供奖赏的同时,还带来一些其他的副作用。例如违章行为的奖赏往往是快、省力,副作用就是有可能导致事故。替换第一步是习惯的察觉,例如严查违章就能发现一些问题;第二步是确定线索和奖励,画出习惯回路,我们就知道是什么习惯在作祟;第三步是替换,因为前期做了察觉和分析,所以当线索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主动干预,用正确的行为替代错误的行为,坚持一段时间,大脑就会适应。偷梁换柱才是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对于安全生产从业者而言,理解习惯的形成机制,能够找到习惯回路只是一个开始,它只是一个理想框架,有了框架仍然需要我们的执行、决心和好点子。有些坏习惯是硬骨头,需要我们反复的实践。要一边与习惯斗争一边让它发挥作用,这是每个安全生产者毕生的功课。
            3. 打造心智模型,练出条件反射。
            三要素中的行为要素,往往需要通过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获得的。我们学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在要命的时刻,根本没有查资料、问别人的时间。所以在学习安全技能的时候,让它成为一种 “条件反射”,才是有价值的。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打造心智模型的过程,我们学习任何技能,无非就是编码、巩固、检索,编码形成短期记忆、巩固形成长期记忆、检索把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我们都有切身的感受,把书标记的花里胡哨的学生,还有那些上课就拿出手机拍黑板、拍 PPT 的同学,往往学习都不好,因为毫无挑战的重复阅读,会让人产生 “已经记住了” 的错觉,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我们有的同志天天在进行安规学习,就是背不住,这就相当于我们拿着一条知识链反复捋却没有留下痕迹,只有大脑深层次的检索,才能为这条知识链打上记忆的结,古人常说的结绳记事就是个形象的比喻。考试是最好的检索方式,因此安全教育常常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艰苦的竞赛准备会让人终身受益。我们要注意的是,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要真正掌握某项技能,就是要有间隔的安排练习,同时穿插不同内容的练习,才有助于长期记忆,然后通过考试等形式让人努力检索。用有间隔、有穿插、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会带来困难,克服这种困难需要一套心理活动,等真正学以致用的时候,这种心理活动会发挥作用,这就是学习迁移。只有 “把训练当成比赛,才能把比赛也当成训练。” 把学到的彼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融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也就形成了心智模型,对应某项技能的心智模型,就会在脑中形成一个又一个 “应用程序”,这就是条件反射,关键时刻就会让我们准确的完成安全行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只有深刻理解狠抓安全生产的意义,才能帮助员工从 “要我安全” 向 “我要安全” 转变,从而引发狄德罗效应,带动一个公司质量、效率、效益、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益达,对不起,不过我有在努力~

              我深知一个人的习惯难以改变,不然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有关习惯,立了又倒的 flag。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这种大话听得太多了,人们也就自动性免疫。当然我也不例外。我自己生活中就是一个妥妥的 ADHD,记得前段时间一本书中《分心的优势》写过:ADHD 多动症患者表现出许多看似自相矛盾的特质,如分心、过度专注、缺乏目标、拖延、冲动等。这些特质并非缺陷,而是多动症患者大脑神经特质的体现。他们的大脑常常充满着各种新奇的想法,集中注意力较难,执行功能上也容易出现问题。但同时,多动症患者的思维也很活跃,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对时间的感知不同于一般人,很难做好时间管理,容易拖延。 老板说,“这份报告 5 天后要交”,他们会理解成 “反正现在不着急,还有时间”。此外,多动症患者通常比较固执,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需要别人的支持和认可来增强自信心。多动症通常是由基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而 VAST (假性多动症) 则是现代生活中注意力分散的一种特质。而我就是一个和自己这种习惯死磕的人,很难受,但没办法,我有在一点点改变自己,甚至为了改变自己,我给自己找了很多自己都说不出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我第一时间想去做,我就赶快去做,因为我知道,我下一秒可能又没那么勇敢和那么多注意力了。书中写了:想改变,先建立一个好环境不要改变习惯,而是要替代习惯多想办法启动,少去想完成想养成习惯,慢一点也不怕 所以我呀:所以我把 23 年的成长关键词设置为富有耐心所以我喜欢用魔法打败魔法,习惯也是如此所以我越来越珍惜自己的第一时间,想做就做所以我告诉自己,你已经很棒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习惯不能被消除,但能被替代

                村上春树说过:“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怎么也坚持不了。” 以前,我总是强迫自己去坚持看书,坚持锻炼,坚持去培养各种习惯。过程真的很痛苦,反反复复打卡和放弃。但是,《习惯的力量》让我对习惯和坚持有了正确的认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印痕→兴趣→坚持

                  这本书总体可分为三个部分,个人习惯,企业习惯,社会习惯。作者都希格很清楚大部分读者不喜欢、也不认可 “人们无法自由选择” 这种说法。因此他在书中采用科学原理和大量趣闻逸事(堪称书中最大的亮点),详尽地阐述了建立习惯的步骤。不过个人感觉后两部分写的并不怎么样,有点感觉为了去符合习惯圈原理而去牵强的解释各种现象,说服力不强。心理方面的书看多了,就会觉得一个现象的发生可以有很多的角度,方法去解释,而有些解释是殊途同归的,可以走向同一点的。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心理专家,一本书怎么去解释现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解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比如这本书对习惯的原理的形成有没有科学依据,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它的解释我能获得什么启发呢?例如下次背单词的时候把手机拿的远一点,或者要跑步了就把鞋子天天吊在脖子上。总之,不管用什么原理去解释,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形成一个习惯,或者更有效的去戒掉一个习惯,我觉得就是一本好书。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坏习惯塑造了我的第一次生命,这一次我要用好习惯来塑造。

                    一行精华:如果你相信你可以改变,如果你将其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改变就是真实可行的。这就是习惯的真正力量: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习惯。这本书作者告诉我们的核心是:如果弄清楚习惯运作的原理,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我们的大脑习惯于让惯常的行为活动自动运行,以便能得到更多的休息,这种省力的方式会将日常行为塑造成习惯,因此我们要警惕自己的日常行为,主动选择自己的日常行为。我们的大脑需要被奖励,让自己获得一些小成功更易于习惯的培养,如菲尔普斯的教练和妈妈通过不断尝试,找到让他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她妈妈每天睡前给他朗读书籍,其中一段时,握紧拳头,然后松开,想象随着手掌的松开紧张得到释放。通过帮助他克服紧张,及提前制造游泳过程中的各种意外,菲尔普斯习惯了紧张和意外,这让他在比赛中获得最佳成绩。之前读完的《微习惯》的作者就是通过每天做一个俯卧撑、每天读两页书和每天写 50 字这样不容易失败的小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核心习惯可以驱动和塑造其他习惯,以前的我一堆坏习惯,是网瘾少年又是游戏迷,而且沉迷游戏 20 多年,因忍受不了自己一身坏毛病而起身改变。我找到的核心习惯是跑步,它帮助我获得意志力,和游戏抢夺注意力。跑步带来的好心情需要释放,自然就养成了通过写作记录感受发表说说的习惯。完成任务之后需要奖励,我给自己的奖励是打游戏,这让我通过跑步获得的意志力很快又消失,而零和博弈游戏带来的负面情绪让我无法消除,还会带给身边的人。我的习惯就在游戏与跑步之间拉锯进行,这经过了几年的时间。后面我加入了阅读和冥想等好习惯,为核心习惯增加力量,这让我彻底消除了游戏带来的上瘾性习惯。而好习惯带动好习惯,我又培养了学习英语的习惯,进行一段时间后,我现在又把西班牙语加入了其中,这样可以用西语学习起步阶段的巨大痛苦来缓解学习英语的痛苦,甚至随着掌握程度的上升,学习英语就成了我的奖赏,这让大脑更配合我的行为。现在,我很期待下一个新习惯的到来,可以让我把学习西语变成奖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做出的选择,是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也仍然经常甚至每天都在做的行为。坏消息是:习惯的力量太强,永远不能被消除。好消息是:习惯的力量虽强,但可以通过替代和刻意培养的方式来改变。只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你需要四个动作:第一步,找出惯常行为;第二步,用各种奖赏进行实验;第三步,将暗示隔离出来;第四步,制订计划。改变习惯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完全结束的过程。想要过上自己做主的人生,必须自己掌握习惯的走向。拿我自己举例吧,每天刷书这个习惯养成的初期,超级痛苦!我的惯常行为是晚上八点到十点互联网游荡,游荡给我带来的奖赏是放松,一到那个点我就暗示我放松。后来我就改了一下,看那些杂七杂八的内容放松,不如挑本书放松,从最开始的绘本,到那种清单型的书籍,再到现在的纯字、纯理论、含金量很高的专业书籍,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才养成了这个习惯。所以我相信,如果你按照书上写的做,也一定能替换某些习惯,朝自己想去的方向走。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年度最佳)成为自己的人生黑客吧!

                        这本书把习惯和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摆到了同样的地位,让我们可以用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每天都在我们身上不断重复发生、影响着我们每时每刻决定,但我们却很少观察思考的习惯上。首先作者告诉我们习惯的力量有多强大,它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之后作者反复告诉我们一个观点:习惯是有可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成熟的思考框架来改变的。改变的前提是你得意识到它的存在。改变的方法是,通过分析你的习惯行为,找到触发你习惯行为的板机,也就是文章一直提到的暗示,然后通过隔离变量的方法不断试验测试这个行为背后你所渴望的真正的奖励,最后根据以上结论制定一份针对你这个习惯改变的方案,也就是在遇到这个暗示的时候,用一个更健康的新习惯来替代你的旧习惯,最后用那个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的有效奖励来巩固这个新习惯的脑回路,从而达到替换一个坏习惯的目的。人生是一场大型的无限游戏,理解了改变习惯的方法,就好像找到了一个进入游戏的后门,你可以通过习惯这个后门,改变你的游戏参数,让你这个游戏更接近于你想要的样子。最后我想说,这本书的后记太有价值了,它通过一些小案例来把整本书的思考框架实际的演练了一遍。如果没空看全书的同学可以直接看后记的部分。好了,我要开始运用在这本书学到的方法来改变我晚饭贪吃甜食的坏习惯了。祝我好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要点简记

                          这本书感觉十分经典,是顺着《对赌》一书找来的,揭示了关于 “习惯” 的一些底层逻辑:1、首先,要理解习惯:习惯实际是一连串行为自动化的运行,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总是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习惯运行的基本机制为一个三要素的增强回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暗示:类似于 “导火索”“触发器”,可能为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任务、情绪或动作,一旦 “暗示” 发生,“习惯” 就启动了。惯常行为:启动后的 “习惯” 体现为一连串的固定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所以不用埋怨自己为什么又不知不觉浪费了时间,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没有 “带脑子”,都是下意识的动作。当习惯动作结束了,大脑重新参与决策,然后懊恼就产生了。奖赏:奖赏是惯常行为之后的一种反馈,如果是正面的,那么上述回路就会被增强,直至完全形成 “习惯”。2、在理解习惯如何运行后,就可以动手培育习惯:首先,找出一种简单又明显的暗示;其次,清楚地说明有哪些奖赏;当暗示与特定的奖赏关联起来的时候,神经渴求就出现了;暗示、惯常和奖赏被拼在一起,通过渴求来驱动回路,习惯就形成了。这里的要点在于,暗示加奖赏不足以支撑习惯的存续,必须让暗示激发出渴求。3、对于旧有的习惯,如果要改变: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有的暗示及奖赏,抽象出背后的 “渴求” 点,也就是产品中所谓的 “痛点”“痒点”“爽点”,然后不改变暗示与奖赏,而是把旧的惯常行为替换为新的惯常行为。当初戒小说,无意使用了类似的思路,先是对所看的书做了归类分析,看每一类书背后的人性需求是什么,然后不通过小说,用其他的方式来追求这种需求实现。但书上没提到的一点是,可以通过让 “暗示” 不出现来瓦解旧习惯。比如早期,手机浏览器首页默认为新闻页,就会不觉诱导人点进去杀时间,那么就想办法,换 APP 也好,改设置也好,替换为了空白搜索页。再比如,将不常用的 APP 全部扔到一个混合文件夹里,避免烦躁时点来点去,比如支付宝就只留了个付款码在手机首页。房间的布局和收纳,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布局其实是为了形成内心的功能区划分,引导人的行为秩序化。否则,既可以在餐厅吃饭,也可以在书房吃饭,那么触发吃饭这个习惯就有了多个地点 “暗示”,容易冲突。在一个小房间里处理所有的事情,需要特别用心才能井井有条,原因就在这里。收纳也一样,本质不在于如何叠,如何收,而在于在哪叠,在哪收。在固定的位置做固定的事,才是收纳的本意,收纳背后映射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习惯的选择。4、对于改变的习惯,如果要让其保持下去:在巨大的压力环境下, 养成的习惯可能会被破坏,这个时候人们需要 “信仰”。这里的 “信仰” 并非是纯字面意思,而是有一种 “sth bigger than yourself” 的味道;可以去相信爱,相信奇迹,相信上帝,总之得无条件的信点什么。社交团体可以创造出这种 “信仰”(即使只有两个人!),人们在团体中更容易维持习惯;在另一本书《意志力陷阱》中有更生动的介绍,环境对人的影响比人以为的要大得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说着玩的。5、习惯不是同质的,有一些习惯更为核心,发挥更大作用:核心习惯是习惯改变的杠杆,核心习惯的改变能让一系列习惯的改变更容易发生。运动就是这样一个核心习惯,类似的还有叠被子。但文中并没有把背后的作用机理讲得很透彻。文中还举了一个减肥的例子,通过养成记录体重这么一个小习惯,减肥成功的概率就增加了。这一点深有感触。小说从 10 年前,乃至更早,就开始戒,反复发作,一直戒不掉。直到用上了时间记录软件,没两个月就戒了…… 倒过头来看,跟书上讲的没有区别,暗示没变(空闲时间出现),奖赏没有变(获得感),只是惯常行为变了(看网络小说变成了看非虚构的书)。6、总结习惯其实是一种选择。是选择带来了行为,行为带来了习惯。所以,习惯可以改变,是因为选择可以改变。习惯的力量,其实是选择的力量。要看到自己的选择是什么,要看到自己每分每秒,都在作选择。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家都说好的一本书,一个标题下面一堆故事或者例子。就那样吧。习惯就是潜意识的呈现。习惯也是环境培养的产物。习惯的力量很强,可以通过替代和刻意培养的方式来改变。长期的刻意,这就是意志力加坚持,可以培养新的习惯。第一步,找出惯常行为;第二步,用各种奖赏进行实验;第三步,将暗示隔离出来;第四步,制订计划。

                              转发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习惯的力量改变普通人一生的命运

                              习惯的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行为百分 40 由习惯控制的自动行为,不是头脑控制的。坚持好习惯很重要,坏习惯影响很大。我们从各种价值观的来理解世界,个人,组织,社会,这都是大量习惯的集合。这本书的重点内容是习惯回路:1 习惯回路:暗示,惯性行为,奖赏。2 培养新习惯:弄出暗示,惯性行为,奖赏的回路,培养对奖励的期望。3 改掉旧习惯:无法消除,只能替代。操作 知道习惯回路,只改变惯性行为,其他保留。4 知道暗示的技巧:多记录时间,地点,情绪,其他人,以前的动作。5 知道奖赏的技巧:改变惯性行为,多奖励自己好东西。6 成功与否都是习惯的造成的,学会从习惯中解决问题。我要列出自己的坏习惯,下定决心改变坏习惯。比如晚上爱吃点东西。该用一些放松的事情来奖赏。我应该减少一些惯性行为,少备一些东西,反复用自我确认语言来进行自我暗示。改变惯性行为,看以前健康的图片来提醒自己。多做名人早起,目标,时间管理,心态,品牌,读书,思考,养生,工作,健身等好习惯。我们积累大量好习惯,会成积累效应改变自己的命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这是在豆瓣上和习惯有关,评分非常高的一本书,也是大家推荐的,而我最近一个月正在学习如何更好的做到自律和习惯养成,所以翻开了这本书。这本书通篇主要讲述了一个观点,就是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习惯的养成主要有三步,第 1 步是暗示,第 2 步是惯性行为,第 3 步是奖励。有一个暗示,这个暗示会触发你做某些行动做完这个行动以后你就会得到一些奖励,长此以往习惯就形成了。举个很常见的例子,以玩游戏来说,回到家你坐在沙发上拿起手机,看到了手机桌面上的应用王者荣耀,于是你下意识的点开了王者荣耀,然后开始进行排位比赛打的过程当中你击杀了很多人,觉得非常刺激过瘾。这里手机上的游戏就是暗示你,点开游戏就是惯性行为,在玩游戏的过程当中的刺激就是奖励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或者改正一个习惯,其实方法就是改变其中的惯性行为,暗示和奖励不变,只是惯性行为变了,这样非常有助于我们快速的改变习惯,比如上面的游戏举例。手机上的王者荣耀就是暗示你看到王者荣耀以后就出去跑 1 千米,跑完以后觉得身体非常舒畅。长此以往,习惯就形成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控制习惯,也就控制了1/3的人生

                                  结合最近对脑科学的研究,人的大脑可以分为三部分:前额叶显意识大脑、底层生理反应大脑以及习惯大脑。实验证明,三个部分有物理功能上的绝对隔离。成功的人生,应该由打造高效的习惯大脑来实现,从而形成比生理反应大脑更高级、又比显意识大脑更加节能(不消耗意志力)的生活方式。一个由众多好习惯构成的人生轨迹,只能说跟开挂了一般,毫不费力却又能卓有成效。这绝对是一本可以改变命运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全是犄角旮旯儿的毛病

                                    人家说是习惯,咱们说是毛病。第一个感觉环境的重要性,如果大家都是好人,咱也坏不到哪去。第二个,从小事做起。小事嘛,就容易坚持,等坚持下来就变成大事。第三个要给自己奖励,干了半天没有奖励的话,就会反弹。我对自己的奖励就是干完一件事,看一会小红书。都是犄角旮旯的毛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习得习惯

                                      一朝成习惯,日日都要习惯。从〖觉察〗到习惯,再到分析习惯的背后缘由,进而改变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是本书揭秘的方法。书中讲了很多例子,印象最深的例子是一个小女孩咬手指甲的例子,一旦想咬手指甲的时候,就记录下来,这个触发点也让我改变了看电视剧的坏习惯。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建立信仰,改变习惯

                                        这本习惯的力量听读了三天,越来越觉的是一本很有必要反复读的好书,全书其实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针对个人,讲解习惯养成的生理依据,以及习惯养成的固有模式,这一部分对个人提升和精进有很大意义。另一部分针对群体,组织,社会的习惯养成,对组织,管理有帮助,最后探讨了一些习惯,比如赌博养成的机制以及在道德层面讨论这种习惯的养成,其道德责任在社会还是个体。研究范围涵盖广,案例翔实,是本好书,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分析了一个重要概念,就是 “习惯” 蕴藏着一个黄金法则。习惯是一种分为三个步骤的回路,由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组成。更进一步讲,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奖赏,能让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因此,要改变习惯,就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综上所述,如果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就可以换掉惯常行为,改变自己的习惯。如果暗示和奖赏不变,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被改变的。第二个概念即是,社会习惯。为什么社会习惯能够让大街上挤满示威者,他们也许互不相识,他们也许有各自的游行理由,但是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为什么一些小小的行动会变成改变世界的运动,而另一些则无法形成规模?社会习惯就是其中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习惯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就在于许多运动的根源(比如大规模的革命,或者教会中的微小波动),即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谓的三个过程,而这三个过程不断地循环往复:1. 牢固的联系所形成的社会习惯。2. 运动的发展在于群体的习惯,以及社区与党派之间脆弱的联系。3. 而运动的持续在于运动领袖让参与者形成了新的习惯,树立了新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通常来说,只有当以上三个过程都满足之后,一个运动才能自我推进并达到临界状态。当我们知道习惯可以被改变,我们就有自由也有责任去重塑习惯。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改变,如果我们将其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改变就是真实可行的。这就是习惯的真正力量: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习惯。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