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一切问题的根源和答案,都在于人的内心。真正的强大,就是回归本心,凭良心做事,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获得内心的安定与光明。1. 心安即良知。衡量一切行为与念头的最终标准,并非外在的得失对错,而是内心的安定。此心光明,便是良知。做事对不对,问心。别管别人怎么说,做一件事之前或之后,摸着自己的心口问一句:这么做,心里踏不实不?要是觉得别扭、不安,那这事儿八成就不太对。心里踏实了,这事儿就做对了。人的心就像一部内置的道德 GPS(导航)。当走错路(做错事)时,它会不断发出您已偏航,正在重新规划路线的警告(就是那种不安、愧疚的感觉)。而心安就是 GPS 说您正行驶在正确的道路上那种顺畅和确定感。2. 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最关键的行发生在起心动念的瞬间,态度和念头本身就已是行动。一个坏念头,就等于已经做错了。别觉得只是心里想想没关系,恶念一动,比如想算计人、想使坏,哪怕没行动,在自己这个人身上就已经算是行动了。所以,管住自己,首先得管住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这就像开车遇到红灯。真正的行不是踩下刹车的那个动作,而是心里产生要停车的这个念头。念头一到,才会去踩刹车。如果闯过去的念头占了上风,危险就已经发生了。所以,管理念头的瞬间,才是安全驾驶的根本。3. 事上磨炼,才是真修行。真正的智慧与定力,并非远离尘世修得,而是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挑战中磨练出来的,于动中求静,方为真静。真本事,都是在具体事儿里练出来的。别空想,也别躲清静。遇到难缠的工作、麻烦的人际关系,这正是修炼自己的好机会。在这些具体麻烦事里能保持镇定、处理好,那才是真功夫。光说不练,假把式。别想着看几本书、听几个道理就能变得很强大。只有在处理实际麻烦、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心态和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磨练。这就像学游泳。在岸上把动作要领背得滚瓜烂熟(知),但一下水可能还是会呛水。只有真正跳进泳池,在一次次的划水、换气、克服恐惧(行)中,才能学会游泳(真知)。水(具体的事情)就是唯一的练习场。总之,真正的强大,是建立起以良心为准则的内心灯塔。不空想,不逃避,在生活的具体风波中遵循它的指引去行动,最终获得一份不受外界动摇的内心安定与光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知行合一王阳明》读这种经典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读时好像我都懂了,而且所有的理论都是很容易。可是,一旦过了一段时间,再去想我之前读了什么,发现什么也没有得到。也许这就是皮毛的读法吧。想想王阳明,一个完美的人,立德,也算是后世楷模,立言,《传习录》也可以是开山之作,立功,荡平山贼,平定叛乱。可是,怎样去学习他呢?知行合一,事上练,格物致知,心学,我心光明夫复何求。既然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为何不能显现,怎样显现呢?致良知,跟随自己的心,它可以引领自己找到光明。抛开,拂去,洗净一切的阻碍,灰尘,铅华之后,留下的最本真的东西就是良知。然后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就可以。还有 “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许真正的理论,都在最简单的话语之中。慢慢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最早由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王守仁)系统提出并发展。这一思想强调 “知” 与 “行” 的统一,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体现,而真正的行动也必须以正确的认知为基础。一、基本含义 “知行合一” 可以简单理解为:知道什么是对的,就要去做;做了,才是真正地知道。“知”:指的是人的道德认知、知识、理解或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行”:指的是人的实际行动、行为表现或实践。王阳明认为,“知” 和 “行” 不是两个分离的过程,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人如果真的理解了某种道理(比如 “要孝顺父母”),他自然会在生活中去践行;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实际行动,那么他对某个道理的理解也是不彻底的。二、王阳明的核心观点王阳明在反对当时主流理学(如朱熹的 “知先行后” 说)的基础上,提出了 “心即理”“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三大核心思想:心即理:天理不在心外,人心本来就具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致良知:每个人内心都有 “良知”,即先天的道德意识,关键在于将其发挥出来。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真知必然包含行动,行动也是知的完成。举个例子:如果你知道孝敬父母是对的(知),但你从不关心、照顾他们(不行),那说明你其实并没有真正 “知道” 孝的意义,你的 “知” 是肤浅的、未内化的。三、现实意义 “知行合一” 不仅是哲学命题,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实践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个人修养:提醒人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育理念:教育不只是灌输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道德行为。管理与领导:领导者不仅要懂理论,更要能带领团队实干,做到理念与执行的统一。自我成长: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设定目标后要付诸行动,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深化认知。四、相关名言王阳明:“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总结 “知行合一” 教导我们:知识的价值在于实践,行动的力量源于认知。 只有将所学所知真正落实到生活和行动中,才能实现个人的成长、道德的完善以及社会的进步。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王阳明的思想,或者探讨 “知行合一” 在某个具体领域(如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的应用,我可以继续为你详细讲解。由混元 AI 生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深感心学的魅力与力量《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日课 21 天读后感》这本书通过 21 天的日课引导,让我对王阳明的心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 21 天里,我逐渐领悟到 “知行合一” 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的方法。只有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和进步。书中的内容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每一课都有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思考问题,让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反思和应用。通过这些日课,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心灵成长指南。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践行心学的理念,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