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4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全球风口

    傻傻区分王煜全老师和薛兆丰老师,再次见证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深厚功力,有种故地重逢相见恨晚的感觉。全书分为创新新生态、积木式创新、创造未来三大板块,通过前沿科技案例解读全球风口,引入了预见性的未来视角,具有广泛深刻的参考意义。有趣有意思ღ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的第一个特质就是容忍冲突。虽然目前中国尚未完全具备这样的氛围,但就创新的配套能力和保障能力而言,中国可能是全球最好的。这种优势使中国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甚至可能跃升至第一大经济体。在保障创新企业完成从 1 到 100 万的过程中,从净利润额上来看,我们可能会比后者得到更多。此时中国可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但不是第一强经济体,因为第一强经济体需要创新的驱动。如何锁定 “第一强”,保证 “第一大”,这可能是未来 30 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创新文化的第二个特质是容忍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容忍失败,才能让更多的人成长。硅谷的众多优秀品质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就是,创业失败的人不仅不受影响,可能还会因此受到鼓励,因为投资者会更喜欢你。硅谷的文化就是奖励失败,因为失败是有好处的。创新文化的第三个特质是工匠精神,要有 DIY 的能力。实验室的想法本质上来讲没有什么意义,必须要动手去做。在一些国外高科技企业的车间里,复杂精密的设备应有尽有,这跟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美国的教育之所以叫作 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ArtMathematics,即科学是原理,技术是操作,工程是具体的实现手段,数学算法来保证持续运行,并且还要把问题解决得很美),就是因为有了这 5 项能力,任何新想法或者出了任何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动手解决它。我会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如果世界上还有其他人也需要的话,我也可以帮助他们,如此一来就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生意。创新文化的第四个特质是协作。积木式创新其实是由各种复杂的协作组成的。只有能标准化地跟人合作,能够把感性的东西放一边,相对理性地互相配合,才能够完成一个复杂系统的搭建。西方社会非常强调职业素质,就是不把个人情绪和个人感情带到工作中。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的机会是将自己的长板无缝嵌入全球创新链条中

        美国科技,中国制造,全球市场。在 “发明创造专利确权资本筛选生产制造全球营销” 这套积木式创新链条中中国的绝对长板是生产制造环节,以往中国的传统模式是消极等待来料加工,现在中国企业更应该做的是认识自身优势,主动寻求与上下游的深度协作,走出以往仅赚取微薄的代工费用的模式,并通过持续的升级改造,不断加强的长板地位。美国仍然雄踞全球的科技创新源头的制高点,也涌现出了无数永远丰富市场经验的企业家,而这一切都源于 1980 年 12 月 12 日通过实施的拜杜法案。好的经济环境是创新的沃土,除了法律和制度外,监管要求改革,税收政策和稳定货币政策都会极力企业和资本在创新方面更加大胆的投入。中国目前的主要鼓励和扶持政策主要是吸引大型企业尤其是世界 500 强入住,千人计划,鼓励 90 后创意等。但是这些政策没有命中现在的创新链条中的关键点,那就是有行业经验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企业家是积木式创新的核心要素,积木式创新是以核心企业家为盟主形成联盟化的协作生态系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王煜全老师的书籍就是精神盛宴

          科技的发展规律跟人类的发展一样,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情绪特征。如果不能摸清楚发展规律,我们的教育就成了阻碍而不是动力,只有与之匹配的策略才能是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错得就越远。创新生态,科研,研发,量产,市场,只有生态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做对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而我们通常只认为是科学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忽略了企业家在这当中的重要作用。积木式创新,要求我们发挥自己的长板,短板之处寻求其它长板的协作,而不是在短板上下功夫,这也是新木桶理论的内容。更好地理解科技,理解创新,理解人类,理解机器技术,提升人类的机器智商和机器的人类智商,人和机器的协作,才是共赢的方向!这是理解产业,理解科技,理解人与机器的重要书籍,强烈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喜欢两位作者,王煜全老师和薛兆丰老师,很惭愧这本好多年前的书我才刚读过,但是里面很多技术依然还是走在人类科技的最前沿,即便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依然启发颇多。把握时代的方向,过好自己的人生,也许是对全人类最大的贡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的灵性文明时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学的发展推翻了很多既有的,甚至是超验的概念和思维模式。看起来这是个叛逆的时代,但是因为理性没有掌握将其转化成人类超验知识的手段,所以在推翻了很多传统思想之后,新概念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建立起来,于是就产生了大量的冲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咨询对产业的推动能力比较弱。因为你需要说服别人,但是人是很难被说服的。所以我们发现真正要推动产业,投资比咨询更好。因为是我给别人钱,如果我不喜欢这个人,不给他钱就可以了,只给自己喜欢的那些项目就好了,所以,投资对产业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更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提供很多视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识风口,把握未来

                    中国依托全球化发展时机建立起来的制造业及其强大供应链网络,应抓住美国科技的前沿科技的风口,谋求发展。书中有两段话,令我启发良多:1. 中国其实更应该学习美国的技术转化机制,然后用自己的制造能力和巨大的市场与别人对接,这就是所谓的积木式创新。就像乐高积木,所有拼插件的口径和标准都是一致的,就可以拼成非常大的玩具。2. 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应该集中考虑的焦点,一是明确定位自身的产业结构在积木式创新过程中最适合的环节,二是如何在这个环节上竭尽全力地将工作做到极致。将中国自身的长板,与美国的技术长板结合,同时不放弃对卡脖子技术的研发,这才是排除盲目理想主义发展的正途。是在充分自我认识上对发展的理性思考。本书读完,打算继续读王煜全的《中国优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理念没问题,但也有个前提:全球化。在贸易战开打后,工业 4.0,制造业回迁也就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了。当然,这些其实是安全需求,并不是市场化和效率需求,所以本书观点还是值得仔细研究。本书在中美一些比较上还是浮于表面了,特别是从 2023 年回看过去,本书的很多论述只是表象。当然,美国在成功转化的优势肯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这也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全球风口

                        本书:宏观 -- 美国技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微观 -- 科学家负责技术,企业家负责资源整合政策 -- 拜杜法案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