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读书笔记18 - 诚实的身体
人的思想,身体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奇妙的链条。思想(指挥)身体(影响)情绪(左右)思想。思想可以指挥身体,去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比如喝水开车等等。但是思想很难直接指挥情绪,比如遇到悲伤的事情,思想没法 “命令” 心情赶快好起来,但是身体行动却可以对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做一些开心的事情,跟朋友一起嗨,或者看喜剧大笑几声,也许就没有那么难过了。与此同时,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思想,比如人在悲观的时候容易产生负面的思想,所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具身认知的研究表明,身体不光可以影响情绪,还能影响思想,甚至还能影响对别人的理解。“身体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比如灵活的手指和敏捷的数学能力相关,配合身体动作会提高我们的词语理解能力,自由活动的身体更可能获得创新思维。身体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理解,比如看别人打哈欠,我们也打哈欠的动作同步,会让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和情绪更加感同身受。” 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人都是追求自我同一性的,也就是说,人不喜欢在自己的所思和所行之间产生矛盾。原来身体才是最大的 boss。在这个年代,最佳的策略可能就是先行动起来。难怪有一种说法,心里不想要,但身体很诚实,意识越抗拒的东西,潜意识越难以抗拒。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3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潜意识/阿赖耶识,是怎么来的?看完了~搜索具身智能时发现的,读的过程中,联想到万维钢老师不久前提到,AI 与智人最大的区别是没有 末那识,也就是没有自我。现阶段五感数据采集能力没有齐备,将五感数据融合需要更为海量的算力。本书作者认为,来自手指的触觉,就已经心智模型影响非常大,人类婴儿时期,就是通过手的触摸来了解世界的,不够灵巧的手指,会影响大脑对世界的理解。而对人形机器人来说,恰到好处的手部准确的抓握动作,比跑酷街舞困难一个数量级。注:佛教唯识宗认为,人有八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都是什么意思呢?a. 眼 / 耳 / 鼻 / 舌 / 身识,好理解,即通过五感获取信息,形成对世界的理解。b. 唯识宗说的意识,不是我们常说的 "意识",而是聚合五感获得的信息,以及学习积累,形成的心智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判断。c. 末那识,即现代心理学中的自我,是本我、超我博弈后的平衡状态。通过五感获取信息进行判断,然后采取什么行动的就是末那识。d. 阿赖耶识,类似于现代心理学中的潜意识,也就是过去的经验和与环境互动产生的综合记忆。面对同样的情境,为什么有的人根本无所谓,有的人就特别敏感、一点就炸呢?那必定是因为过去经历过相关的事情,也许有所创伤…… 这本书,其实讲的是阿赖耶识怎么形成的。一些有趣儿的观点:1. 笛卡尔认为,我思故我在,即大脑与肉身是独立的存在。而作者发现,思维受行为影响,即我做故我思。人的思维、情绪,可以被自己正在做,或者曾经做过的事情所干扰。身体、大脑之间是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的关系,互为因果。因此,干一行爱一行是人类行为学角度的常态。2. 表情不仅仅是情绪的结果,也可以反过来成为情绪的原因,表情可以影响情绪,表情木讷的人往往也缺乏同理心。感觉人艰不拆的时候,设法让自己笑一笑,可以有效缓解负面情绪。不合时宜的表情,即使思想没在开小差,也不会有深刻的共情。婴儿有时候先做出哭的表情,即干打雷不下雨,然后才流出眼泪,其实是通过表情让自己进入情绪状态。3. 做同样的动作与表情,可以增加共情能力,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因此容易获得好感。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通过模仿形成认知。表情丰富、肢体语言多的人,不容易罹患抑郁,可以更好的对抗习得性无助。4. 肉毒杆菌不仅可以减少皱纹,还可以缓解负面情绪,甚至可以骗过大脑,真的减缓衰老。(这么说,染发剂也可能有类似功效。)但过多肉毒杆菌影响做出表情,也会降低共情能力,同时降低情绪表达能力,即让人变得看起来不可信。5. 久坐不仅影响健康,也影响创新能力。跑步等剧烈运动,可以刺激海马体区域新脑细胞的产生,这个过程被称为神经发生。海马体负责将新知识变成人的长期记忆,保持运动习惯,可以降低老年人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机率,可以延缓成年人大脑的衰老,提升沟通能力,缓解社恐~我要把普拉堤改成半程马拉松~6. 通过尝试新鲜事物,可以让大脑对此逐步产生兴趣。如果一项工作不开始做,永远不能进入状态。所以不能有了状态再开始,而是在做中形成状态,7. 人们容易对有相同经历的人产生共情,是因为肌肉记忆可以唤起记忆,宫殿记忆法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此。特定的动作,可以唤起与之相关的记忆,这可能是独自打电话,也会手舞足蹈的原因之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在本书里,西恩・贝洛克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有趣的生活现象,向我们展示了身体对精神活动的强大影响力。你既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了解 “具身认知” 这一认知科学的第二浪潮的入门书,以科学的方式理解 “寂寞空虚冷”“感同身受” 等现象,也可以把它当成如何利用身体影响情绪、思维和对他人理解的工具书。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本书核心内容:1. 身体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2. 身体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3. 身体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理解。身体动作,姿势以及感觉到的温度等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身体还会影响我们对数字和词语的理解,甚至影响我们的创造力等。除此之外,身体还影响我们对他人行为,意图和情绪等的理解。身体影响和塑造心智的理论依据是,我们的大脑并不能清晰地区分生理和心理,管理生理的大脑区域通常也是管理心理的大脑区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身体来影响,甚至创造心智。第一,身体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比如面部如果长时间无法做出皱眉头的动作,会有利于减少负面情绪。扩张性身体姿势会让我们更自信和更愿意冒险,而温暖的身体感觉会让我们产生安慰的的心理感觉,反之则会 “空虚寂寞冷”。第二,身体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比如灵活的手指和敏捷的数学能力相关,配合身体动作会提高我们的词语理解能力,自由活动的身体更可能获得创新思维。第三,身体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理解,比如看别人打哈欠,我们也打哈欠的动作同步,会让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和情绪更加感同身受。具身认知被称为认知科学的第二浪潮,与之相对的,第一波浪潮可以被恰当地称为 “离身认知”,就是说我们的认知活动跟身体没什么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才会一会儿把心智活动比喻为计算机软件,一会儿又比喻为神经网络的连结方式,无论是软件还是连结方式,都在说明心智活动与身体硬件没什么关联,我们对未来的想象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只要软件或者连结方式还在,即使我们的肉体损毁了,我们的心智还可以复制上传到新的肉体上,这实际上就是科学版的灵魂不灭,套用笛卡尔的话来说就是 “我思,故我在”。但是,随着具身认知的兴起,科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身体在心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我思,故我在” 正渐渐转向为 “我做,故我在”。这个转向,可能会对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语言学,伦理学等等学科造成全面影响。不过,具身认知的研究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身体和心智之间到底如何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本书对具身认知的介绍也偏重于现象描述,没有进行系统分析,所以,如果你想要进一步了解具身相关理论,则需要更系统的书籍,推荐阅读达马西奥的三部曲《笛卡尔的错误》《感受发生的一切》和《寻找斯宾诺莎》。对于我们来说,具身认知这个话题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既然身体对情绪、思维以及对他人的理解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身体立即动起来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自己骗自己”会让你更有竞争力?我们一直认为大脑是人体的指挥官,自己的行为被大脑操控。
但你想过没有,这件事,是大脑告诉你的。
好在,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今天就给你介绍一个心理学的新领域 —— 具身认知。
它的观点非常具有颠覆性:
身体和大脑的关系是相互的,我们可以利用身体来影响,甚至创造心智。举例来说,人在开心时会微笑;反过来,如果微笑,人也会变得更开心。
1. 为啥身体能影响大脑呢?其实是因为大脑的 bug。大脑依靠收集外界信息做出判断,但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很多时候,大脑并不能准确区分信息的真假。所以,当身体刻意将一些错误信息传递给大脑时,它就会信以为真。
2. 大脑的构造,也证明了这一点。负责记录人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的,是大脑的同一个区域 —— 脑岛。所以人们常说的 “空虚寂寞冷”,是有科学道理的。如果身体感到 “冷”,心理就可能 “空虚寂寞”;相反,身体感到温暖,心理也会感觉到被接纳。
这也启示我们:可以靠改变身体来影响心理。比如孤独时去晒晒太阳,或喝一杯热茶,温暖的身体会让人产生被爱护的感觉。
3. 你甚至想不到,具身认知这个原理,还能用在医疗领域。比如,临床上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治疗抑郁症,其实就是让肉毒杆菌麻痹患者的肌肉。一旦眉间的肌肉被麻痹,患者就无法皱眉头,大脑也就接收不到不开心的信号,患者的症状就能得到缓解。
4. 估计你常听人说 “擅长乐器的人数学都好”,看似毫无道理,其实是真的。研究证实:手指越灵活的孩子,数学就越好。因为控制手指和处理数字的大脑神经,是相同的。手指越灵活,说明这块神经越发达,思考数学问题时,就能更敏锐、思维更发散。
5. 身体甚至还能影响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实验发现,当人们读到与腿、手臂有关的动词,比如踢、捡的时候,控制运动的那片脑区也会被激活。也就是说,控制腿部动作的脑区,同时参与了对 “踢” 这个词的理解。在这种配合下,人的行为才更协调、高效。
6. 上面这点,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传统 “静止” 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安静坐在教室,其实不对。要让孩子动起来,让他的身体充分参与学习。
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给两组孩子看同样的故事,第一组被要求用道具表演故事内容,另一组只能把故事读出来。结果发现,前一组的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比第二组高得多。
7. 我们常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为啥呢?其实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被编码储存在镜像神经元中,当类似的场景发生时,这套编码就会被触发,我们就能对对方的行为 “感同身受”。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打哈欠,我们也会跟着打哈欠;有人笑,我们也会忍不住大笑。
一些谈判高手会刻意模仿对手的动作,对方抽支烟,他也抽支烟;对方挠挠头,他也挠挠头…… 其实就是在利用镜像神经元 —— 用和对方同样的行为,激活对方头脑中这种行为的编码,拉近和他的心理距离。
8. 为什么老夫老妻会越来越像?为什么有些夫妻脸部皱纹都长在同一个位置?这其实也和镜像理论相关。夫妻之间共同生活,为了了解对方的情绪,双方都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久而久之,双方的面容、纹理就会慢慢接近。因此,婚姻的美满度和夫妻的相似度,几乎成正比。
9. 一个人的内在想法,会通过外在动作不自觉地流露,很难掩饰。这就是各种读心术、微表情的理论依据。事实上,我们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判断他的内心。比如在电梯里,习惯站在角落的人,性格往往比较内向,缺乏安全感;如果一个人在不停看表、跺脚,他大概率在着急地赶时间。
10. 大脑不是行动的唯一主宰,我们的身体,远比想象得更有潜力。所以想让自己更优秀,不妨刻意去模仿身边优秀的人的行为,用身体倒逼我们思维的转变。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有时精神才是肉体的铠甲#每天解读一本书在精神的世界里,或许和我们所想的不同,肉体不是身体的铠甲,精神才是保护肉体的城堡。
本书提及的一些实验被证明是无法复现的,但这并不影响本书所拥有的价值,和过去我们认为自己是一部由大脑控制,其他部分自动运行的模式不同,本书指出了身体活动对我们的认知、思维同样有着强烈的影响,最直白的例子就是做完有氧运动的人更有自控力,思考问题也更富有逻辑,而饥饿则会反过来让我们丧失自控和思考。
结合《思维》中关于意识的内容来看,我对自我、意识、人格间的关系有了些新的理解,我想放到解读的最后做一些分享。
以下是我的分享。
一、身体会影响我们的认知
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有着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在神经层面,细化到激素、宏观至认识都有着它们间的相互作用,从身体到大脑,我们会发现面部表情对我们的情绪有着一定的影响,剧烈活动会让我们消除沮丧,这也正是很多人失恋或是遭遇打击后,一场长跑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的原因;而从大脑到身体,我们也会发现一个人陷入痛苦后各方面的机能都会下降,最好的例子或许就是 “习得性无助”,当我们认为自己做不到时我们竟然真的就做不到了。
其实具身认知的内容换个角度就很好理解,大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神经和激素分泌从来不是单项的,就像我们与人交往中,我们影响他人,也被他人影响,大脑与身体也是如此。
所以有一天你遭遇沉重打击无法自拔时,你可以像我一样,告诉自己 “没有痛苦、没有开心,有的只是脑生理波动”。
二、利用具身认知的建议
书中有一些类似某种站姿让你找回自信,和热饮的人会对你更友好的例子,但这些在今天被证明实际上都是无法复现的研究,不过其中也有一些经历大量论证的结果,我就将这部分提出来了。
1. 有氧运动会明显改善我们的认知能力,研究证明有氧运动长期来看利于我们大脑神经元的生长,哪怕是我们已经成年,而短期则会明显改善我们的短期记忆,让我们工作中更有出色表现。哪怕我们已经步入老年,适当的有氧运动(每周三次 40 分钟快走),哦年后也受试者的海马体增加了 2%,极大的改善了大脑结构。
如果你还未步入老年 (60 岁以下),我建议你每周保证至少 3 天的时间,每天进行心率在 60-80% 间的有氧运动 40 分钟以上。
2. 冥想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我们的大脑在平常哪怕无所事事时也在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活跃,而冥想则是让我们练习让它真正的放松的技巧,经过研究证明,冥想可以极大的帮助我们缓解焦虑和疼痛。以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来看,冥想确实有着帮助我们精力快速恢复的作用,中午十几分钟的效果比睡午觉一个小时还有用。
三、自我、意识和人格
过去我们认为这个正在思考的我就是自我,而今天看来或许这个我只是意识产生的一个幻觉,是意识对自我察觉过程中模拟的幻象,就像很多人决定要减肥,结果却总会陷入绝食和暴饮暴食的循环,当他的意识占主导时,那个模拟的自我占了出来,它决定要少吃,而这最终会危及我们的情绪自我的感受,于是后者选择做出了报复性反弹的选择,结果就是两者相互冲突,让我们陷入自我的内耗之中。
而今天再看认知行为疗法,它之所以有用,是我们主动将意识的监测加深了一个层次,我们开始学着去理解自己某些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当监测是帮助我们那潜藏在意识之下的情绪人格实现自我时,我们解决了认知上的冲突,找到了自洽的道路,虽然我们可能还会吃很多,但那并非我们看到食物无法忍受的结果,而是我们知道该犒劳犒劳自己了。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具身认知,记得吴伯凡老师在他的课程里介绍过这本书,你的身体还有周围的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比如,天花板比较低会整个人会感觉到压抑。昨天晚上 7 点开始读这本书,今天一上午迅速的刷完了,感觉比慢慢的看,吸收的更多知识。思想可以改变身体,带过来身体也可以改变思想。当两者能够互相正影响,那就是再好不过了。还有平时注意多运动,对身体和大脑都有好处,及时年龄很大才开始锻炼,也有很大效果,所以什么时候开始锻炼都不晚。另外,冥想的这个章节,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很多地方都讲到冥想,冥想分为脖子上的还有脖子下面的都有益处,如果没有时间做高强度的冥想练习,那么书中说几分钟到冥想练习,坚持下来也是有很大收获的。坚持,习惯成自然。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