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5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版《平凡的世界》

    本身是个 “凤凰男” 逆袭的故事,如果正常的叙事来写,再怎么写也写不过《平凡的世界》,中国类似的励志故事更是汗牛充栋,不过是一碗鸡汤。但作者以批判现实主义角度,以自传体结合大时代背景描写,真情实感,难怪成为畅销书,值得一读。主人公外公外婆在未成年交往生育的情况下,从乡下来到新工业化的城镇摩托车厂上班,表面上实现了美国梦,但酗酒和家庭混乱也让这个家庭吵闹不断,作者的妈妈吸毒,私生活混乱,多亏在已经悔悟的外公外婆的呵护作者才长大成人,成年后迷茫,参加了海军陆战队才经过 4 年历练,特别是到伊拉克的经验才让他成熟起来,回来后上了家乡附近最好的俄亥俄州立大学,一年半提前毕业后申请耶鲁法学院,在耶鲁找到幸福的另一半,成功屌丝逆袭。其中还提到著名的虎妈蔡美儿正是他在耶鲁的指导老师。作者通过这本自传完成自我救赎,恢复自信和母亲和内心和解,美国现实的贫富不均,阶级的不断分化扩大,后工业化时代 “铁锈” 洲的沉沦,作者身为白人,深刻反思,到他这一代,奥巴马虽然是黑人但言谈举止更像个上等精英,而传统白人沦为乡巴佬,阶级矛盾更激化了种族矛盾,这也是美国近期民粹主义泛起的诱因,从作者成书的 2016 年川普上台,美国社会的撕裂更加剧烈了,底层民众那能有什么阶级分析,只能被民粹煽动,把阶级矛盾转为种族矛盾,难怪美国精英知识分子越来越偏左,寄希望于社会主义救美国了。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风雨历程

      每日一书:《乡下人的悲歌》。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后,人们的目光都投向 hillbilly(美国白人工人阶级)阶层。这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一位美国乡下人通过奋斗到耶鲁大学,最终走向自己向往的精英阶层的风雨历程。我曾是那些前景黯淡的孩子之一。我差点因为学习太差而从高中辍学,也差点屈服于身边每个人都有的那种愤怒与怨恨。现在,人们看到我时,看到我的工作和常春藤名校的毕业证书时,都会以为我是什么天才,认为只有特别出众的人才会走到我今天这一步。尽管我对这些人毫无恶意,但恕我直言,这种理论其实是一派胡言。就算我有什么天分,如果不是得到了许多慈爱的人的拯救,这些天分也会白白浪费了。这就是我真实的人生,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我想让人们知道那种对自己濒临放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会有人放弃自己。我想让人们了解穷人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精神和物质上的贫穷会对穷人家的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我想让人们理解我和我家庭的美国梦。我想让人们体会向上层流动的真实感受。此外,我还想让人们认识到我自己不久前才意识到的一个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实现了美国梦的幸运儿来说,那些我们经历过的恶魔一直就在身后不远处穷追不舍。这是一部一群来自阿巴拉契亚的寒门子弟的眼睛所看到的机会与向上流动的历史。两代人之前,我的外祖父母一贫如洗而又彼此相爱。婚后,在逃离身边令人窒息的贫穷的希望的驱使下,他们搬到了北方。他们的外孙(我)毕业于世上最好的学府之一。阿嬷就会像给自己部队下进军号令的将军一样跟我说:“没什么比一个穷人去偷另一个穷人的东西更卑劣的事了。日子虽然难过,我们他妈的决不能让别人的日子更难过。” 这次移民的规模是惊人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每 100 名肯塔基人中就有 13 个搬到其他州。某些地区的迁出比例比这要高得多:在哈伦县(Harlan)这个因为一部关于煤矿罢工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而为人所知的地方,有 30% 的人口选择了移民。所有的政客都是骗子,但如果有例外的话,只可能是罗斯福总统新政联盟的成员。不过,阿嬷和阿公相信,努力工作更为重要。他们知道,生活就是一场斗争,虽然他们那样的人成功的概率很小,但这绝不是失败的借口。“千万别像那些怂包一样觉得现实对自己不利,” 外婆总是跟我说,“你想做什么都能做到。” 米德尔敦在其他很多方面也很普通,可以说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铁锈地带在经济扩张时期的例证。从社会经济学来说,这里以工人阶级为主。从种族上来说,这里的白人和黑人都很多(黑人是从类似的移民潮中来到此地),但其他人种很少。从文化上来说,这里的人们非常保守,虽然文化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在米德尔敦往往并不是一回事。父亲的身上就体现了一种现象,一种社会科学家已经观察了数十年的现象:信仰宗教的人要快乐很多。与那些从不去教堂的人比起来,那些定期去教堂的人犯罪概率较低,身体更为健康,寿命较长,而且从大学毕业的概率也要大得多。并不是说所有的白人工人阶级都生活在挣扎之中。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知道,在白人工人阶级存在着两套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压力。我的外祖父母所代表的是一种:老派、默默的忠诚、自力更生、勤奋努力。我母亲和我们社区越来越多的人所代表的则是另一种:消费主义、与世隔绝、愤怒、不信任他人。大量的社会科学都证实,一个充满爱的稳定家庭能带来积极的效果。我能随便列举出十几个研究来证明,阿嬷的家不仅给我提供了一个短暂的避风港湾,更给我带来了美好生活的希望。我从海军陆战队的新兵训练营毕业的那一天,是我这一生当中最为骄傲的日子。我们整个乡下人大家庭都来参加了我的毕业典礼 —— 总共 18 个人 —— 其中还有阿嬷,她坐在轮椅上,身上盖着好几层毯子,看起来比我记忆当中的她更为虚弱。我在那之前的一生当中,一直是在最坏情况下的恐惧感与最好时候的安全感和稳定感之间徘徊。我要么是被坏的终结者所追赶,要么是被好的终结者所保护。但我从未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的强大 —— 从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去照顾那些我所深爱的人。虽然阿嬷一直在教导我要有责任感,要好好努力,还要有所成就,而且不要给自己寻找借口。但是任何鼓舞士气的讲话或是动员都不能为我展示从寻求庇护到庇护他人之间的转变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这得靠我自己去学到,而一旦我学到了,我就再也不会回头了。我边买东西边想,无论我童年时身处美国社会经济阶梯的哪一级,总有人站得比我更低:那些外祖父母也没钱买圣诞礼物的孩子;那些穷困到只能靠偷抢而不是发薪日贷款才能换来热门玩具放在圣诞树下的父母。为穷孩子买东西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自己已经摆脱了匮乏,过上了富庶的生活,但为穷人消费能让我意识到自己简直无比幸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乡下人的悲歌》

        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让人们知道那种对自己濒临放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会有人放弃自己。我想让人们了解穷人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精神和物质上的贫穷会对穷人家的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我想让人们理解我和我家庭的美国梦。我想让人们体会向上层流动的真实感受。此外,我还想让人们认识到我自己不久前才意识到的一个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实现了美国梦的幸运儿来说,那些我们经历过的恶魔一直就在身后不远处穷追不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听听美国的不同声音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阶层,若是阶层之间不再有流动,阶层都固化了,那整个国家和社会也就失去了创新和动力。作者描述的 “乡下人” 阶层,正是这样一群失去上升动力,一代一代堕落的固化在底层的白人阶层。作者是这个阶层生活的亲历者,作为一个成功走出命运轮回的个案,反思社会问题,比任何社会田野调查更具有说服力。成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群体环境中的孩子,指望通过家庭、家人的爱走出早婚早育、离婚再婚再离婚、吸毒斗殴、好吃懒做的家族命运轮回,已经是一种奢望。国家、执政党在体制机制上做一些必要的改变,为这样一群为数不少的群体提供弃恶从善的机会和保障,为年轻一代带去走出来的希望,摆脱认知困境,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或者他们

            乡下人在美国的意思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底层人民。身处贫困地区,看不到上升的希望。我们或者他们身上的共同点一、从小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缺乏原生家庭的稳定成长空间,父母常受到酒精烟草及毒品的困惑,家庭关系紧张,暴力倾向严重。二、普遍早恋,女性过早成为单身母亲,带着小孩,自身学历较低。男性与女性不易有稳定的工作,大概率在工厂上班,倒班制,少固定假期。三、缺乏正常社交,对某种不需要交际的活动或游戏保持黏性。这些都是我们或者他们的普遍情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J.D.万斯《乡下人的悲歌》书评

              读过这本书后感受最深的是美国社会阶层的撕裂。原本在美剧《Shameless》中感受到那种底层社会中家庭的窘迫在各章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同为乡下人,文中很多话语仿佛都是对我过去生活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劝诫。乡下人在成长中有着自己的陋习,正是这些陋习保护着他们从生活中的不幸中幸存。而脱离原来的成长环境后这些陋习同样也成为制约他们的因素。而发现这些陋习并迭代为新的较好的习惯则是重要的。在作者总结家族中每个个体的现状时提到,在糟糕的成长环境中每个人面对威胁会采取不同的对自己有利的逃避措施,作者的母亲是趴在地上或者躲在角落,而作者母亲的兄弟姐妹则会采取其他措施来规避危险(具体措施记不清了),还有一点,在作者反思为什么自己能从乡下脱离时总结到,在遇到来自生活和家庭中的危险时,幸好有姐姐和姥姥保护自己,在姥姥那里得到了安全感从而能够在上学的时候安心学习。对比不同阶级的差异时,指出是否对个人成功有坚定的信念。不抱怨社会,不抱怨环境,从自身出发,坚定得相信未来,克服陋习,控制情绪,这些都是作者得心得。本书的类型不是社评,也不是成功学,只是传记体,作者的幸福人生才刚刚开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悲歌➡️赞歌

                “我知道像我这样的孩子原本得不到如此这般成就,所以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克服种种困难。我克服了出身的不利条件:药物成瘾的母亲和抛弃我的 “父亲” 们。现在我只遗憾阿嬷和阿公没能见证我的成功。” 万斯描述的是乡下人的悲歌他却成长成别人羡慕的赞歌悲催童年里有爱他的姐姐外公外婆关键时期四年的军旅生涯锻炼意志变态般自律和成就巨大的求学之路一路贵人加持和女朋友的 “超级” 陪伴…… 万斯治愈了他的童年,没有辜负了自己,成就了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苦与难

                  断断续续读完的一本。在 1/4 处渐入佳境。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只看描述就已经觉得疲惫与窒息,一个人做为个体想要挣脱出自己的生存环境真的太难了。以及,非常清晰的看到了南部州是怎样一步步(坚定的)成为 Republican 的。印象最深的三个描述:母亲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在毒瘾中挣扎;母亲不停的更换男友和丈夫(他们像穿过旋转门一样来来去去),让我永远无法回答我究竟有几个兄弟姐妹;我兢兢业业去工作,到头来还没有我隔壁滥用药物的邻居用福利金买的 T 型牛排次数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难想象作者的出身环境非常恶劣,自己的妈妈不断地换伴侣,也染上了吸毒的恶习。因为他们身处的地区没有往日的繁荣,全球化的影响让这个地区处于美国的底层,而政客处于自己的目的,没有将实情告诉这群乡下人,所以作者的祖辈和母亲这代都困在这里。好在这帮乡下人爱家,这个习惯注入作者的内心,通过一次选择,摆脱了困境,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繁荣的时代,美国的政客也乐于看到这种情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乡下人的悲歌》

                      这是一本畅销百万册的回忆录,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 “霸榜” 80 周,被《时代》周刊、《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争相报道,被比尔・盖茨、格里高利・曼昆等美国精英人物推荐,被视为解开 “特朗普崛起之谜” 的一把钥匙。根据此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于 2020 年 11 月在美国上映,导演系执导过《美丽心灵》《达芬奇密码》的朗・霍华德。本书的核心内容:讲述了一个底层白人成功逆袭的励志故事。作者从一名备受歧视的乡下人成长为硅谷精英和著名作家,他始终以冷峻的眼光,审视着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分化、阶层流动、地域文化、宗教信仰、教育公平等等。他让我们看到底层白人和精英阶层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正在被世袭和固化,堪称美国版的寒门难出贵子。万斯是从底层成功突围的 “幸运儿”,他从名牌大学毕业,拥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成了知名作家,还有一个漂亮、睿智、温柔的妻子,进入了美国的精英行列。但即便这样,他仍然无法切断与家乡的联系,他必须面对无法戒掉毒瘾的母亲,他也不能完全摆脱童年的创伤,因为,这种创伤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性格和习惯里。他在书中坦露,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妻子很完美,但总是忍不住因为小事和妻子吵架,有时候甚至摔门而出,就像他的母亲当年那样。在亲密关系中的低能,让他既内疚又害怕,他害怕自己终身都无法摆脱乡下人的魔咒,无法摆脱那份精神贫穷。好在他的妻子充分理解这种心理成因,愿意包容他,帮助他慢慢走出童年阴影。《乡下人的悲歌》是一部极其动人的回忆录,然而,它讲述的并不是一个与我们无关的 “美国人的故事”。正如万斯所说,“这是我的人生,却是全世界的问题。” 这并不是自我吹嘘,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它所导致的冲突和对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浪潮,种族主义、保守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兴起,都是这股浪潮中的一部分。要解决这道难题,需要全人类的智慧,但一切都得从正视问题开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是爬山时候听完的。非常好的一本书,没有华丽的文采,但是重剑无锋,最后两章让我几乎热泪盈眶。还有两本类似的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风雨哈弗路》,美国底层的工人阶级活得非常辛苦,并不是生在美利坚大地上面就可以无忧无虑了。也许这就是美国强大的原因,福利制度不像欧洲那样过于人性化,虽然社会达尔文主义很残忍,以至于很少人敢公开提出来,不过伟大的美国其实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面践行着社会达尔文。巨大的阶级鸿沟,让底层人阶级跃迁难上加难,万里无一,这就是为什么偶然的幸运儿把它写出来这么有影响力了,就好像大家围观中了乐透的幸运儿一样。欧洲的高福利社会是有问题,真正好的社会也许是足够大的贫富差距,但是给与努力有天赋的人有向上的渠道,这个很难,因为富裕的人总会想方设法,去封闭这个渠道,因为往往制定游戏规则的也是他们。所以,我一直想一个东西就是,是不是有一天我们这个社会被一个人工智能运作才是最理想的社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亲情、教育和成长的自述

                          和豆瓣热门书评里的感受不同,这本书触动我的正是作者写在后面的几章 —— 有感激阿公阿嫲的陪伴和教育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大意义,如何通过教育和所遇到的贵人实现的自我蜕变,以及直面过去不愿意逃避的与吸毒母亲之间的矛盾和内心挣扎。对于一些政府政策和穷人阶层的观点,作者用自身过去经历的 "一家之言" 也许并没有那么有说服力。这本书几年前刚出版时的宣传亮点 "解读特朗普政府为什么能赢?",我觉得确实夸大奇谈了,或许这也是一些读者抱着这样的问题打开这本书却感觉失望的原因。如果不是抱着太高期待打开这本书的话,读者还是能从中有些收获的,关于亲情、教育和成长,尤其对于那些经历过原生家庭的不如意、却仍在努力让自己过上更好生活的人而言,相信会对作者的经历有更多共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哪里都一样,知识改变命运

                            不敢相信这是现代的美国,和 tara 的故事一样。人们有足够的生活来源,才有底气,才有体面的生活,才会去追求知识,礼仪。美国领袖用聪慧的头脑造就了白人蓝领阶层的今天。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动力 却未必有机会实现。10 多年前,国人都在谈论低价倾销,浪费资源,附加值不高的时候,有一位清醒的企业家说,中国人还是老老实实地再做 20 年世界工厂吧。时至今日,深刻理解这句话。特别是看到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寻找家庭教育的终极意义

                              这里的乡下人,不是我们概念里的农村人,是美国的白人蓝领工人群体。从细微、生动、真实的个人与家庭角度讲述了这个群体在当下美国作为社会底层的现实问题与困境。读完后,我想起一年前看过《智能转型:从锈带到智带的经济奇迹》这本书,从学术角度分析美国锈带地区正在经历的变化。也许这本更多的是解析未来的趋势和愿景,因为从《乡下人的悲歌》来看,变化并不容易,因为个人和家庭观念、价值观非一朝一夕能改变。很多人可能会从这本书的社会学意义来推荐它,这次我却想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谈谈它带给我的启发。文中有句话,“这么多穷孩子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家庭环境。” 而作者就是其中一个穷孩子,家庭很不稳定,有家暴、毒品、贫穷的困扰,社区也充满了动荡不安,但是什么使他最终进入了耶鲁法学院,实现了阶层跃迁。可能有三大因素,一是在极不稳定的家庭中,幸而有外婆和姐姐在关键的高中三年,不仅为他提供了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而且外婆对于学习这件事,与当时的外部环境看法不同,谈不上重视,但还是非常支持的;二是高中毕业后参军,四年海军陆战队服役,到过伊拉克,军旅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力和体魄,而且见识到了更加残酷的真实世界;三是家族中有好的榜样,展现了怎么样才能过上更好生活的现实路径。尽管是个案,每个人有自己的天赋和命运,但还是能从中反思,家人能给孩子带来的就是爱和良好的价值观。我们看到二战后美国经济条件最为宽裕的时代,却没有像华人社会那样重视教育,将教育作为家庭的头等大事看待,当导致资源用尽时,下一代却陷入困境。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在正向的环境中磨练自己,这样,无论是穷孩子还是富孩子,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过上更好的生活。本书,即可以一窥美国底层社会的问题,从而更加理解美国的政治大环境的社会背景,也可以当成是一本育儿书籍,我们最低限度需要提供给孩子什么,他们足以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乡下人的悲歌》明明是一个励志故事,却让人看到满眼的绝望,明明是一个逆袭,回顾往昔却是一个又一个的运气,明明是一个产生奇迹的国度,活着的却是没有希望的 “乡下人”。阶层的固化,流动的静态,恶劣的环境,没有希望是绝望的根源。向往过去,是因为一身力气可以活的体面,无视未来,是因为那个世界没有自己的位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完成于2022.01.04

                                  这是一个男孩摆脱原生家庭甚至原来阶层,向上流动的一个纪实观察记录。幸福的家庭总有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真是太经典了。一个家庭父母的交流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看待世界的方式等一切种种,都会在下一代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也导致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上升的轨道越来越窄,因为思维定势太难改变了。而万斯告诉我们,给孩子一个稳定有安全感的环境,支持他、让他养成一个好习惯,认真审视自己而不是抱怨环境,那么改变是有可能的。当然,悲观地说,这样的改变太少、太难得,但我们总该努力并满怀期待。个例不能说明问题,但是任何一个例子都包含着希望的种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你认为即使你尝试了也很难取得进步,那么你会觉得干吗还要尝试呢 - 太精准了。这本书诚实撕开的社会问题比个人故事本身更振聋发聩,真的是” 乡下人” 羞于启齿却无能为力的最悲伤的挽歌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点像《你当想鸟飞往你的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乡下人的悲歌与号角

                                        这是一个人的人生,也是全世界的问题。同样的,这是一个人的突围,也是所有人的号角。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实版真实世界的西方社会、东方的天空下也是如此…… 阶级矛盾生生世世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