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
看完了哈~简单的说,就是作者担心当年名不经传的指数基金、私募基金,已经形成不可忽视的规模,而且呈现出金融寡头格局。1. 当年乔治・索罗斯、朱利安・罗伯逊等为代表的对冲基金巨头,就已经有对抗 / 操控一国货币利率、国债收益走势的能力。现在的黑石、贝莱德、先锋、富达等大鳄,资本规模更加庞大,通过并购、风投、持股等方式,牢牢的控制全球 500 强企业,进而影响到整个商界,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玩玩儿资本游戏之余,争夺某家企业控制权、影响某个产业走向都是小事。而且金融大佬们能量之大,影响国会山的风向,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儿,就看人家想不想。或者反过来,国会山通过跟金融寡头合作,以实现一些诉求…… 也是非常方便的,这是巨大的风险。类似于,企业通过流量 UP 主、KOL(大 V),可以方便的影响产品的主要目标受众,种草(被洗脑)是非常容易的。2. 作者主要担忧这么几件事:a. 发展迅猛的指数基金,成为不少全球 500 强企业,实际意义上的实控人。理论上,一家上市公司里,1000 个各自占股 0.01%的散户股东,与一家持股 10%的基金,具有同等的投票影响力。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基金及背后机构的影响力、公司治理权限,远超散户投资者。即沉默的大多数的话语权,被少数强势金融机构代表了,作者担心这个权利,不一定能用在商业目的,或者有可能损害大多数的利益。b. 私募基金通过并购、风投方式,则可以更容易的影响到公司董事会决策。或者通过私有化方式,让一些大公司退市,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以实现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目标。c. 指数基金、私募基金通过香藤校捐赠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主权基金等募集,已经突破了私募的限制,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公募基金(美国叫共同基金),同时实际出资人却没有知情权、监管权。其实对冲基金也是这样,只不过规模相比不大,作者没有提及。d. 其他商业伦理问题:同一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不同基金之间的交易,比如头寸转让,即将对一家公司的持股,从 a 基金转让给 b 基金,让 a 基金先将超额收益落袋为安。进行并购或私有化时,多家私募基金与并购标的企业高层之间涉嫌内幕交易,实现利益输送。其实在当年 KKR 收购纳贝斯克的并购案中,已经初露端倪。你说 KKR 也好、纳贝斯克管理层也好,以及并购其他参与方,哪个是纯纯为公司未来长期向好发展考虑的?……3. 关于私募基金业内外叫法上有一点点儿混乱,人们常简单的以 VC、PE 区分,不是太准确。a.PE(Private Equity),是指募集形式,LP 数量不超过 50 个,不能公开发布募集信息,一般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设立。GP 作为管理人负责出力,相当于是基金的 “带头大哥”,决定投什么企业,估值、份额等等,每年向 LP 收取 1、2% 基金管理费,清算时分配 20% 超额收益。LP 负责出钱,基于对 GP 专业能力与成功经验的信任,理论上一般不参与投资决策。b. 大家常听到的 VC(Venture Capital),国内又叫创业投资,简称创投,投资处于早中期阶段的企业,肯定是未 IPO 的非公众企业。一般会以 IPO 为里程碑,是重要的退出窗口。而常说的 PE,是指投资于中后期的基金,比如 pre IPO、定增、并购等等。c. 并购基金(Buyout Fund)说到并购,近期星巴克中国正在寻找买家,而 peet's coffee 刚刚完成交割。而大家耳熟能详的,估计是 KKR 用 15 亿美元自有资金撬动 250 亿美元收购 RJR Nabisco,创下当时最大 LBO 记录。LBO,即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MBO,即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d.S 基金(Secondary Fund),一般收购其他清算期的基金头寸,往往在公允市场估值基础上打折。e.FOF(Fund of Funds),也叫母基金,这几年地方政府设立的引导基金,多为这种模式。再与知名 IVC、CVC 合作产业基金,FOF 作为 LP 出资,会要求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席位,甚至一票否决权。上面这些都是 PE(私募基金),而且我都参与过哦~ (*´ 艸 `*) BTW 1. 指数基金、私募基金树大招风,本身也面临着政治上的压力。指数基金被共和党指责为左翼运动工具;私募股权基金则被民主党抨击为富豪统治集团的工具。BTW 2. 道富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推动 董事会多元化呢?难道被国会山某些民主党利益集团裹挟了?既然允许本书在美国出版,金融大佬们,其实在不屑地向作者表示:如何呢?又能怎?还是要感谢作者,提供了一个理解世界运行的不同视角。5. 相关阅读:a.《黑石的选择》《我的经验与教训》《资本之王》,从两个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代际的创始人、以及第三方视角,了解黑石集团的前世今生。几十年间,不同经济环境下西方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三本比对着看,特别有意思。b.《富可敌国》,了解对冲基金是怎么个事儿?c.《门口的野蛮人》,黑石的竞争对手 KKR,关于纳贝斯克的惊人收购案是怎么回事儿?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金融纸牌屋》不知道是否看过美剧《纸牌屋》,这是一个权力的游戏,这是一个巅峰权力的游戏。没有陌陌温情,有的仅仅是钱权利的交易。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倾向于纸牌屋的模式,权力也越来越聚集在某些少数人的手里,而可怕的是那些非常聪明的大脑,也是不遗余力的投身其中,展现自己的 “聪明才智”,让世人知道自己的厉害,然后卷走千万层的金钱,消失不见。先锋、贝莱德、道富,富达基本哪里都有他们的影子,他们控制的金融就像寡头一样,享受国王的待遇,却仅仅为了他们的利益而奋斗。再加上一些新进崛起的私募基金,黑石、量子、桥水,一群有钱又聪明人的游戏,只是观众看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他们可能知道的也仅仅是暴风雨过后的茶余饭后的闲谈,而他们却又在秘密酝酿其他的风云。这也许就是江湖,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佩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