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9个评分 默认 最新 确认 取消 确认 取消 L.K 2021-06-13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者经过长久连续的研究告诉我们:兰花型儿童因为天生的敏感性对外界的因素影响表现的更为突出。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兰花还是蒲公英,我们都需要充分的认可他们,接纳他们,给予真诚的爱意,让他们绽放出生命的花朵。 1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5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长期主义 2023-12-09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并不能完整明确地把人分为 “兰花型” 或者 “蒲公英型”,这两种花的比喻仅仅代表着一种范围,“蒲公英型儿童” 也有敏感脆弱的时刻,“兰花型儿童” 同样也有勇敢坚韧的时刻。本质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光芒四射的复合体,都拥有难以言说的价值,都需要被看到,需要家人、朋友用更恰当的方式去呵护、鼓励和尊重。 1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4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沉心 2023-04-25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知道自己敏感,原来不是一个人是这样的。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2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gladys 2023-05-30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个偏兰花型儿童的宝宝,尽量少对他说不。但孩子天生爱玩,若一直放手。。。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赞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确认 取消 北漂怀柔北京人 2023-05-11 给这本书评了 2.0 内容松散拖沓。除了一个兰花(更敏感,如果有更多关注、爱与支持就可能突破、否则容易掉下去)与蒲公英(中间和中坚的大多数)的比喻之外就没有什么新的点了。想按科学研究写没什么数据,想按故事写也有些牵强。 转发 转发同时评论 快速转发 评论 赞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