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0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绝美文字在平仄之间

    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唐诗之美,不必我说,蒋勋老师的这本书,文字优美,内容饱满,角度不凡,值得一读。🌸 约束与创造 2018 年出版的《延展》,在《精英日课》中得到万维钢老师的解读。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主动给自己设定一些限制,更容易激发创造力。譬如莫奈,主动放弃了绘画技法中写实的明暗对比,从一位优秀画家成就为印象派大师,跻身一流行列。唐诗,在字数、对仗、平仄的各种限制条件下,不仅没有带来语言的灾难,反而是一番空前的繁荣。叹为观止!🌹 刻意练习有人说,中国高考如果将足球项列为必考项目,那么我们的国家队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甚至获得世界杯冠军就指日可待了。足球这件事我不敢乱说,我可以确认的是,在唐朝,科举考试内容中确实有诗和赋这两项考核内容。作为阶层跃迁的唯一途径,天下的莘莘学子纷纷吟诗作赋,虽然不能让每个人都成为大诗人,但是大概率能够挖掘出那些具备诗人潜质的好苗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如果让所有的马都下场溜溜,进行认真的比赛,冲在前面的,基本上就是要找的那些了。💕 最爱锦瑟唐诗不止万首,当下的我最爱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繁星璀璨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唐代的诗人,是落在人间的一场流星雨,留下了光芒无数,照亮中国文学。五星推荐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蒋勋说唐诗》

      在这本书中,蒋勋说,唐诗一般都很短,但是却用精炼的表达,将汉语的美推向了另一种境界。它的画面感给了读者充分的留白。这种意境,不需要翻译成现代的汉语去解释。如果硬要解释的话就相当于用白开水去稀释一杯酒,反而失去了这杯酒的醇香。蒋勋用花季来形容唐代,他认为唐诗就是花季中那朵最鲜艳的花。这朵花盛开之前经过了特别长时间的准备。之前的《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的诗,都是在为唐诗准备文学养分,使唐诗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完美的结合。 本书核心内容:1. 怎么理解唐诗中的游侠精神、人文情怀和禅宗思想?2. 什么是唐诗中的宇宙意识?为什么宇宙意识在唐朝得到了繁荣的发展?3. 唐诗不是脱离生活的,而应该是在民间的一种力量。第一,怎么理解唐诗中的游侠精神、人文情怀和禅宗思想?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政策开放,特别是包容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使得唐朝人受游牧民族的影响,民风变得开放,喜欢冒险,四处游历。游侠精神是一种独特的开拓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强调个性的张扬,不拘于一般的世俗礼教。人文情怀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关怀,是一种设身处地的感受。禅宗思想的产生,与唐代宽容的宗教政策和帝王对佛教的支持有关,统治阶级对佛学的支持,导致唐代的文人也都有学习佛学的风气,特别是当他们在官场不顺的时候,就会向佛学寻求安慰。第二,什么是唐诗中的宇宙意识?为什么宇宙意识在唐朝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宇宙意识是指唐朝诗人有一种把自己放在宇宙里去讨论的格局。唐朝开放的社会氛围以及唐代之前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宇宙问题理性的思考,使得宇宙意识在唐朝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宇宙意识是唐代一个重要的审美方式,它给我们最大的审美感觉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大格局。第三,唐诗不是脱离生活的,而应该是在民间的一种力量。蒋勋认为,唐诗就是生活中的语言。唐朝人的生活就是诗的生活,他们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诗来表达,比如送别朋友、恋人,给家人写信,邀请好友一起喝酒等等。我们现在也会用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样的诗句送给朋友。很多唐诗被改编成流行歌曲,传唱下来。所以,唐诗不是在书房里写出来的,而是在生活中唱出来的,因此才能与大众引起共鸣,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诗歌,最高级的表达方式

        “今天,每读到一首唐诗,我都觉得很庆幸。” 六神磊磊在他的《六神磊磊读唐诗》这本书中开篇说过这句话,并让我们了解到五万首唐诗穿越兵燹水火,渡过重重浩劫,一直传到了今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从初唐诗歌天团 “初唐四杰” 到盛唐巅峰时期的李白、杜甫等一众大神、最后晚唐代表人物李商隐与杜牧等。让我们见证了唐诗如同一朵花,灿烂绚丽,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美好的印象。蒋老师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长干行》、再到李商隐的《北青萝》,一首接一首,有种无穷无尽,说着说着就年华老去的感觉。不管是在官场混迹的各种斗争中、亦或是面对流浪等大灾大难时,这些文化大咖都是善于苦中作乐的,在捉襟见肘的生活里,通过诗歌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诗歌是一种表达感情的高级方式,也是从个人视角记录个人的喜怒哀乐,比起历史的过眼云烟,诗歌这些感情是永恒的。当我们放眼星辰大海时,前人那些蕴藏着丰富与充沛的情感输出也凝视着我们,时刻拨动我们的心弦。“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在这个遍地还是落羽衫的季节,愿共同热爱诗歌的你我,共同翱翔在一片无垠的精神天空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唐诗句:生命的独立性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48 本)#2023 年精读作家(37)蒋勋《蒋勋说唐诗》大家好!今天阅读蒋勋先生的第四本作品《蒋勋说唐诗》,只要人还追求心灵的自由,便一定会热爱诗歌。蒋勋先生说:“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缺乏的经验,在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登高》《长恨歌》《登乐游原》...... 无论是公认有大成就的诗人,还是曾无数次被选入各种集子的诗篇,在蒋勋先生这里,都一一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美感。蒋勋先生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诗人、诗作中,撷取具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将古典之美引入现代生活。深藏在文字中的诗意与挚情,经由蒋勋先生的讲述,也可以开放在每天经过的街心花园中,流淌在城市的月光里。2、精彩内容:①诗人的孤独感空间和时间的扩大,使原本定位在稳定的农业田园文化的汉文学忽然被放置到与游牧民族关系较为密切的流浪文化当中。我们从李白身上看到很大的流浪感,不止是李白,唐代诗人最大的特征几乎就是流浪。在流浪的过程中,生命的状态与家、农业家族的牵连被切断了,孤独感有一部分就来源于不再和亲属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状态。杜甫则又重新回到了田园。李白的诗里一直讲他在找 “仙”,“仙” 是什么?其实非常抽象,我觉得这个 “仙” 是他心目中完美的自我。只有走到山里去,他才比较接近那个完美的自我。到最后他也没有找到,依旧茫然,可是他不要再回到人间。因为回到人间,他觉得离他想要寻找的完美自我更遥远。他宁可是孤独的,因为在孤独里他还有自负;如果他回来,他没有了孤独,他的自负也就会消失。中国文人很少有机会到塞外去,很少有机会把生命放到旷野上去冒险,去试探自己生命的极限。宋朝以后,文人写诗都是在书房里。我觉得唐诗当中有一个精神是出走和流浪,是以个人去面对自己的孤独感。当时的诗人到塞外是非常特殊的经验,因为有很多危险,可是在危险当中,诗人们同时也激发出自己生命的巨大潜能。今天也是一样。一个在温室般的环境中长大,一直受到很好保护的孩子,与一个不断被带到高山上去行走的孩子,写出来的诗绝对不一样。只有开始冒险,才能打破农业的固定性与封闭性。唐代很有趣的一点是开国的皇族有意识地去接纳外族,尤其是游牧民族,皇族的母系当中就有少数民族血统。大家回顾一下唐代美术作品中的女性造型,肉体那么饱满,可以暴露出来,放到其他朝代都令人侧目。在汉族的文化伦理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大概从来没有那样大胆的服装。武则天、杨贵妃,她们身体的饱满性根本就是 “胡风”。②游牧民族的华丽初唐的边塞诗中,个人的孤独感与胡风相混杂,构成了一种很特殊的个人主义,所以我们常常称唐诗为浪漫主义文学。浪漫当然是因为诗人得到了巨大的解放,不再是活在伦理当中的人,而是活在自然当中的人。他们面对的是自然,在大自然中诗人实现了自我完成。农业伦理真是非常神奇,里面有一种道德性,认为美是一种骚动,美是一种不安分,所以它非常害怕美。唐朝却是一个觉得美可以被大声赞美的时代。“贞观之治” 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可是完全不遵循农业伦理,农业伦理不会接纳唐太宗这种取得政权的方式。这当中有一种 “物竞天择” 的生命状态,生命就是要把极限发展出来,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唐太宗之后的武则天,也是用残酷的方法取得了皇位。我常常跟好多朋友说,在今天我们的文化都很难理解武则天这个人 —— 如果是男性也就罢了,我们没有办法接受一个女性如此行事。可见我们身上的农业伦理有多深,根本没有把女性与男性放在一个同等的位置,可是武则天不服气。侠的精神后来在李白身上也非常明显,李白一生当中只希望变成两种生命形态:一个是仙,一个是侠。一方面,他每天在山上跑来跑去求仙,与炼丹的道士交往;一方面,他自己练剑,去结交侠士。从讲究勤劳、节俭的农业伦理去看李白,他全部不合格;可是流浪性的侠的生命经验慢慢累积起来,变成初唐共同的宇宙意识。唐代是文学史上少有的一个时期,个人有机会把自己解放出来,而不再是被当作群体的角色看待,个人就是纯粹的个人。③生命的独立性唐朝调整了一下历史的角度,给个人以空间,唐太宗、武则天、李白这些人得以出来。不用担心个性的释放会给社会造成大紊乱,接下来的宋朝又会回到农业伦理。宋朝以后,武则天和李白被骂得很惨,被认为是目无纲纪、无法无天的。在农业伦理里受不了的时候就出走一下,去唐朝过两天再回来。我一直觉得《春江花月夜》是初唐气派最辽阔的一首诗,希望跟大家交流这首诗所表现的真正的宇宙意识。《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张若虚,他的诗作留存下来的非常少,可是后人提到这首诗,称它是 “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做诗人做到这样真是很过瘾。我基本上不把《春江花月夜》看作张若虚个人化的才气表现,而是强调初唐时期人的精神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辽阔,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开始伸展。在唐诗当中,生命的独立性是受到歌颂的。在历史上,如果我喜欢武则天这个角色,和她是否取得了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因为我看到她对自己独立个性的完成。《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在充分的自我独立性当中,去欣赏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与它不同的生命状态。武则天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命的绽放方式,在读《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都会令人有所领会。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全部是在大自然中独立出来的生命状态,与道德无关。这时候,你会觉得它是一个大释放:春天就是春天,春天与道德无关;一条江水有江水的规则;月亮有自己圆缺的规则;夜晚有夜晚的规则,全是自然现象。整首诗都在讲自然现象,把人的是非带到了大的宇宙空间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唐诗里有一种灿烂与华美,很像一粒珍珠,像蚌壳一样慢慢、慢慢磨,磨出一粒很圆的珍珠。经过长期的琢磨,语言和文字成为一首华美的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唐诗的内容与形式

              在艺术的世界里,形式往往比内容重要。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曾经提出艺术是 “有意味的形式”,这也推动了 20 世纪初的艺术家们 “为艺术而艺术” 的运动。对应到语言文字,如果只把语言当作工具去传达内容,就会让美感消失,而特有的形式可以和现实拉开审美距离。作者提到 “如果我们说,因为徐志摩感情非常充沛,所以他是诗人,这里面的逻辑就有问题。我们感情都很丰沛,可是我们未必可以变成一个诗人”。把 “我很惆怅” 讲一百遍也未必成为一个诗人,而那些文学巨匠为自己的情感宣泄找到了最动人的形式和载体,引发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诗的语言,就是要和日常语言泾渭分明。唐诗是汉语文学在形式上探索的代表,在押韵、平仄、对仗上发展了一系列严密的规则,将形式上的对称性发挥到了极致,这就是所谓格律。诗圣杜甫的对仗,常常不但词性和平仄相对,还要用双声对双声,叠韵对叠韵,一句里还存在 “当句对”,堪称唐诗格律的代表人物。杜甫的诗不仅在视觉上极具对称之美,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有音乐之美,能像唐诗这样将对称性发挥到极致的,恐怕人类历史上都独此一家。那么,只追求形式美就完了吗?《论语》中说道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只重内容而轻形式,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如果只重文采而没有内容,就流于虚伪、浮夸。唐诗不仅在形式上追求极致,在思想内容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唐代在开国的时候很大一部分是在北方用兵,这里刚好是农业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由于军队需要书记工作,大唐帝国会不断让知识分子跟着开疆扩土的军队到塞外,唐代产生了大量的 “边塞诗”。在唐以前,中国文人处在农业社会里,读了万卷书,却不见得行了万里路,骨子里烙印着农业伦理,农业伦理是保守的、中庸的,“大家很怕特殊性,喜欢共同性,朴素、勤俭成为一种美德”,“认为美是一种骚动,美是一种不安分”。而在边疆塞外,知识分子需要面对自然、面对自我,去旷野上冒险,和月亮、太阳、山川对话,个人就是纯粹的个人,诗歌的苍凉感和宇宙意识凸显。崇尚道家的李白是孤独的,在流浪的过程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而不再是被当作群体的角色看待,写出了一系列对话宇宙、抒发自我的名篇。崇尚佛家的王维是孤独的,在独处的时光里探寻生命和自然,超然于社会,将人与自然更密切、更融洽地会合在一起。诗人们的作品不拘泥于旧思想,愈发接近于审美的无目的性的要求,到达了新的艺术高度。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说唐

                初读唐诗时,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欲望,把众多美好的境界、意象、诗句囫囵吞下。随后一首一首读来看来,各有千秋,各有感触。本书听蒋勋老师逐句讲解,体会到更多言有尽意无穷的美,既是在说唐诗,也是在说唐史,诗歌与人生交融。大唐盛世,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有气象;唐代也是诗人、诗歌的盛世,数不尽风流人物。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盛世有终,可诗歌的鼎盛时期却定格在唐代,如同枝头最高的那朵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诗歌,人,时代。

                  读完整本书,体会到了三句,诗歌,人,时代。三者互为表里,互相牵扯和影响。诗歌是人想法的高浓度表达,诗歌也是一个时代的绝唱。人又是因为一个个时代,而发出一句句诗情。在这本书里,诗歌和人的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界定。诗歌是时间的珍珠,人是往前奔涌的河流,小溪或者山涧。每个人生阶段,人都会拾起属于自己的珍珠,在某个时间段里,盘出鲜亮的包浆。旋即遇到一个新的珍珠,如此往复。二十岁出头,是很容易爱上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乘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抒发心中的万丈豪情。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觉得大抵人生总会一帆风顺,会很快实现理想抱负,会人定胜天。后来那天,我们遇到了现实的关口,品尝了无奈的滋味。慢慢的我们会喜欢上,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很多境况我们无可奈何,但我们学会了和解,学会了往前看。我还没到更大的年纪,所以我也无法有更多的体会,我只能说到这里。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因为作者告诉我们,诗歌就是当下。是诗人的当下,也是我们的当下。欣赏诗歌要时时穿越,让灵魂与诗人处在同一时空,才能切实感受。作者蒋勋非常温柔,他告诉我们,人是很复杂的,可以华丽,也可以很朴素,不要刻板解读诗人。正如写出卖炭翁的白居易,也可以写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长恨歌。他告诉我们要努力热爱生活。就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说的并不是奉献,而是作者李商隐的自恋和自怜。告诉我们尽情去燃烧,这就够了。每个人的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小时代。每个人都会爱上一首诗,抓住,然后再喜欢上一首新的诗。诗是时代的珍珠,也可以是时代的眼泪。这些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去感受诗。作者告诉我们,诗歌很美,但学会欣赏美更加重要。个体在大时代里燃烧,珍惜当下的生活。学会欣赏美,你和你的时代,本身也是一首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由农业伦理说想到的

                    “农业伦理” 这个词第一次接触,还得从读《蒋勋说唐诗》开始说起。该书的第一讲名为《大唐盛世》,详解诗何以在唐代发展至高峰。其中一条,既是原因也是结果,即唐诗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扩大。原本定位在稳定的农业田园文化的汉文学忽然被放置到与游牧民族关系较为密切的流浪文化当中。在流浪的过程中,生命的状态与家、农业家族的牵连被切断了。边塞诗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塞外旷野体验和冒险,激发出诗人巨大的生命潜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想来空间感极强。当与生命刹那的状态跟经验相契合,脱口而出,该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蒋勋说,我们文化的正统是农业伦理。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是一次中国文化少有的出走。人不会永远露营,接下来的宋朝又回到农业伦理。喜欢唐朝,正是因为平淡安分的生活中,回想起来,最美的的那段时光还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尘世忙碌,无暇出走,不妨读读唐诗,给精神来次露营,找寻片刻安宁、一丝慰藉和些许妥帖。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聚村而居,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与游牧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毕竟不同,很容易造就稳定的个性、输出稳定的伦理。稳定同时可能意味着保守,意味着封闭,意味着对很多东西的无法割舍。就像乡音难改、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一样,很多人还是愿叶落归根、终老是乡,这也是最朴素的农业伦理。人在他乡还是想常回去看看,纵是不能也常是想。思归不能归,沉淀在记忆中的乡愁,说起来道起来,“相逢意气为君饮”,只会让人举杯消愁愁更愁。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读懂诗

                      读这本书,在蒋勋的讲解中才能慢慢理解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读到杜甫和白居易关注民生的诗多次落泪,读到李白的诗感觉到豪情与潇洒,也会享受诗里呈现的孤独,李商隐的两难让我特别疗愈的是蒋勋说这种两难里有深情。还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蒋勋的解读下仿佛看到了一个很美的电影。强烈推荐此书作为诗词入门学习,看完真的会爱上诗,理解诗,欣赏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时代与小世界

                        从蒋勋老师的赏析中读懂了两个道理,第一是时代与文学和诗人的无形关联,唐诗意象的表达与象征深深刻入了时代的烙印。盛唐的恢宏决定了诗人的潇洒,晚唐的暗淡决定了诗人的内观。我们不会成为李杜,更无法成为李商隐,因为我们没有在盛唐。具身经验在哪儿,诗就在哪。第二是看懂了所有人生命历程中的自我完成。有好几个时刻,几欲落泪,任何个体的经验都是值得歌颂的自我完成,看似宿命的部分其实更是对自我的深度探索和实现。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在探索什么,请相信自己,探索本身早已价值连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前世在庙里捐过一口钟,所以这一世会有很好的声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蒋勋老师太喜欢李商隐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讲诗最好的方式是理解诗人,理解诗人最好的方式是弄明白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喜欢对李商隐的解读,私情泛滥,但就是真实写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细细拆解,娓娓道来

                                    感觉像工程师一样,一句句的拆解,还会配上作者的人生体会。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唐诗来陪伴,幸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场美的盛宴

                                      从开始到结尾,我们的所有情感都可以都碎成了点星散落在文字中,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点一寸的去感受,去回味!情感得深度莫名的深了一层且意犹未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蒋勋老师细腻而饱满的讲述,高级的审美情趣,便如同李商隐的诗。字字珠玑,委婉、丰沛、莹润,动情入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喜欢蒋勋老师的解说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