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9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思想不断进入中国,我们的思想世界其实已经被改变得非常现代化了,很多源自西方的观念,现在都已经深深印在了我们自己的头脑中。即使是研究中国传统的学者,也往往不自觉地用西方现代性的观念来理解儒家思想。这种影响中,最根深蒂固又不易察觉的,就是西方的个人主义观念。而这恰恰是儒家思想不同于西方的地方。从这方面看,芬格莱特这本书,也许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有更多的意义。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类教师

      启发到立志而好学,学而思,思而行,行而达,上行而下达,得到知。一语终身诵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孔子与他的理想主义

        今天老吴到杭州,下午会议,我撑起来了整个会议的一半时间。晚上吃饭,陪老吴喝的是红酒,其他人一色的白酒。可是我的红酒喝得还是有点高。我的酒量和我的读书量及跑步量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酒这个东西实在不好喝,哪有读书和跑步那么有趣呢。对吧?读完萧红以后有点闹书荒,微信读书里书架上那么多书,竟然没有特别可心的。于是百无聊赖的业余时间开始重新读孔子。孔子是经常可以拿出来读一读的人。孔子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世俗智慧的人。这里的 “世俗” 没有贬义。它是孔子和他身后的儒家发现的一条知识密道。孔子小时候很穷,“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他成名之后,居然有个叫樊迟的学生,就想跟孔子学种庄稼。孔子说:“干这种活儿,我不如老农民。” 这言下之意,自己还是会干农活的。但是,请注意,在贵族社会里的穷,不是我们今天概念中的穷。那是一种完全没有希望的穷。阶层的天花板压在那里,如果不能成为另一个阶层的人,是没有上升空间的。“爱拼就会赢” 在那个社会不存在。图片​说到这儿,我们就理解了孔子一生的挑战,其实和我们今天每一个人一样 —— 向上突破。读书是为什么?不是为了搜集知识和观念,不是为了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而是在自己的体内集成一种人格、一种体验、一种选择的方式。他的一生,培养出了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你再往他身后看,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有孔子混得好,他当年就死在曲阜,围绕那里建了孔府、孔林,他的弟子在外面建了房子、越建越多,一直留到了今天。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像水一样的力量。没有什么强硬的棱角,但是有确定的方向,时间一长,居然就能水滴石穿。孔子手里,没有地图,只有一根指南针。你会发现,这恰恰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最好的结合方式。就是孔子在任何选择关头,都没有那种倔强的姿势,但是有一种态度 —— 温和而坚定。所以他的《论语》才会那么源远流长。所以,很多人说,读书会把自己越读越清醒吗?不,我的体会恰恰相反,读书会把自己读到越来越复杂。孔子的一生示范了另一种理想主义的类型:每一种现实的诱惑,他也接受,经常委曲求全,但是,那根指针坚定地指向心里的北极星。​孔子是 2000 多年前的人,现在当然不在了。读孔子的目的是在我们当前面对的一切公共事务里面,我们要有能力判断孔子如果在这个处境下,他会站在哪里,然后我们走过去,和他站在一起。这段话说的真好。如果我们有能力这样读孔子,孔子才进入了我们体内,成为我们自己人格组合的一部分。所谓心理学工具,无非就是这样,在我们的人格组合中,装进更多的人,更多的角度。在我们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不会孤立无援。我们体内,就已经有了更多的力量。而读书,会让我们更有力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很有棱角的解读,将耶稣,释迦摩尼,孔子,苏格拉底视为人类四大导师,其中还引用了孟子的文子和观点作为佐证,有些时候,感觉这本书对于信息资料的严苛挺不留情面的,甚至有些偏执。但好在都能让人接受。可我本人,对于书中对耶稣的质疑和不友善,感到很不舒服,颇有几分,借题发挥的意思,格局有点小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学术价值较高

            不晓得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有点晦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原典批判

              读这本书第一次接触原典批判的概念,打开精神上的一片天地。感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写得好,译者翻译得也好

                从考据学角度论证了论语各篇的先后,从作者的角度重新观察了部分内容的真实含义,有新鲜感,不博眼球,很棒的文章!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