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8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去除焦虑

    前几天看武志红老师的书,写了很多现代人的心理问题,我感觉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太快,人的身心不适应工业化大城市的密集但又疏离的生存状态,难免焦虑和不安,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学习佛学是不错的心理疗愈,本书适合初学者,讲的是《金刚经》32 品(课),但每课也同时普及了佛教基本常识,本书结合费勇老师的音频课(B 站),每次一课(品),不急不缓,去除烦恼焦虑,是最佳的心理疗愈。《金刚经》教给人无坚不摧的般若智慧,这种智慧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所以既不该执着,也不该留恋。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初步具备了般若智慧,《金刚经》在用 “缘起性空” 的视角来解答 “无我” 这个老问题,努力破除语言的幻象和感官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各种整体性。《金刚经》并不复杂,核心义理其实仅此而已,经文很有印度人的不厌其烦的风格,翻来覆去都在讲同一个道理,理解《金刚经》绝对不是难事。只是,理解起来虽然不难,接受起来却非常不易。在全部《金刚经》里,最需要记住的只有两句话:一是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泛言 “破相”;二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从时间上 “破相”。一部《金刚经》洋洋洒洒 5100 余言,佛陀与须菩提通过反复问答不断宣说的,其实就是六个字:“无所住,无所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是要生存,其次就是要活得好,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追求更多、更好、更大的结果。从人的本性和物质生存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追求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基于这样的追求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的。然而,一旦涉及精神层面,尤其是关于心性的修行,恰恰要反其道而行之。换句话说,生活就是要做加法,就是要去追求很多我们本来没有的、缺少的、匮乏的东西;但修行必须做减法,要把覆盖在我们心性上的贪欲、嗔恨、妄想、执著一点一点地清除掉,直到心性绽放出它本来具有的无限光明。六祖慧能在开悟时感叹:“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进而言之,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千经万论,最终告诉我们的,都无非是要我们放下心外求法的执念,如实证悟自性而已。佛陀告诉我们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希望我们直面缘起性空的真相,从而放下执著;同时,佛陀又告诉我们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就是希望我们看到性空缘起的另一面真相,从而激发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创造性能量。本书作者王觉仁居然是写《三国不演义》《大唐兴亡三百年》犹如当年明月那样的网络大写手。

      9
      1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没有烦恼的世界,金刚经的智慧课

      人生在世,我们随时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但佛法告诉我们:烦恼即菩提。《金刚经》不是教科书,不会教给你任何实用性的知识;《金刚经》也不是成功学,无助于你在职场、商场或官场上获得成功;《金刚经》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灵鸡汤,不会说一些空泛的生活哲理给你肤浅的安慰。但是,《金刚经》会教你重新看待这个世界,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最终认识你自己。它会把你自从出生以来,由父母、学校、社会、他人,或者是你自己加在身上的 “柴禾”,一根一根地拿掉,然后告诉你,人生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活法。以前总觉得佛教嘛,就是宗教,或者更极端的说法 —— 迷信。直到读了万维刚推荐的赖特的《洞见》(或者翻译为《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才明白【“佛陀” 二字是梵文音译,本意是 “觉者”,亦即觉悟的人。】只是为了宣扬传承,用了一些外在的形式,然后,渐渐就被本末倒置,只关注形式而忘了真谛了。就像我一直在神秀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和慧能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之间左右摇摆,一会儿觉得应该是顿悟,一会儿又觉得或许该是渐悟。读了本书才明白,其实整个过程就该是 “顿悟 — 渐悟 — 顿悟” 的循环,中间的过程就是中道,是常态,是中庸之道。现在,明白了,就该行动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此书豆瓣评分超过 9 分。但是我看了 10%,实在看不下去。是不是自己还没开悟?将来有机会再看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照破自己的烦恼,是为智慧;帮助别人断除烦恼,是为慈悲。

          《悉达多》 周国平佛陀不是神他是一个忧郁的王子过早地猜透了人生之谜他头也不回地走了挣脱了时间的蛛网留在网上的是王冠和酣睡的娇妻没有十字架只有一棵幽静的菩提他在菩提树下默想万物生灭的道理从四面八方涌来无数的善男信女跪在他面前求他把丢弃的赐予佛陀来到人间的目的,并不是创立一个让众生顶礼膜拜的宗教,而是向我们指出一条精神成长和心性解脱的道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个人阅读史上,这本书占据重要位置!

            1.33 天不间断,利用午后时光,在精神的后花园独自品读,享受智慧课,难得的体验!2. 看此书之前,对佛学和《金刚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这次细读王觉仁老师的书,以前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更明白了。3. 做了 9 万多字的电子笔记摘录,占全书一半,整本书连贯一体,精彩纷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正知正见正信

              这是一部把《金刚经》写的通俗易懂而又正确的,很难得的一本书。读了一半,我已经有想见作者的冲动。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法喜充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烦恼即菩提

                  按佛家的说法,不论做什么,都是冥冥之中的缘,在我人生困顿的当下,我没有去琢磨如何赚钱,我想的是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墓碑上希望刻上怎样的文字?我想从书里寻找一下答案,然后就选了这本书《没有烦恼的世界 — 金刚经智慧课》,作者王觉仁,恕我孤陋寡闻,以前没听说过,一查发现这位王老师写了很多书,著作等身。我也算是一位佛教徒,十年前皈依藏传佛教,我的上师在色达,但我确实不够精进,以前读过南怀谨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大受裨益,王老师的这本《金刚经智慧课》非常棒,水平很高,不亚于南师,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很多智慧的语言,如果不是修行很深,是写不出来的,解经是很难的,仅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接触佛法修佛,越修越消极遁世,而这本书反复强调佛法绝不是消极的遁世的,它是积极的利他的,世间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既能 “无所住”,也能 “生其心”,做个悲智双运的人,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很大的力量,烦恼即菩提,从烦恼里开出智慧的莲花,烦恼化掉了,你的世界就没有烦恼,我决定去买一本纸质书,带在身边,随我上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常读常新

                    本书已多次拜读 再次阅读 仍有不少收获 市面上解读《金刚经》的文本大多看过 王觉仁先生的这本值得推荐 其解读语言优美流畅 义理阐发简洁精当 在此连同王先生的另一本《王阳明心学》一并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喧器的世界中寂寞修行

                      这是最好的智慧课,讲解修行之路如何走,《金刚经》是最为重要的典籍,王师的讲授,把佛教教育博士的内容讲的让小学生都能听懂。老师功德无量。破照自己的烦恼,是为智慧;帮助别人断除烦恼,是为慈悲。感谢老师,指导我修心修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论是布施、持戒、放生,还是印经、造像、建寺等,都会获得相应的福报和功德。用佛教术语来讲,这就叫 “为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也就是说,为了让众生能够契入佛法的甚深智慧,就不得不暂且顺应他们的功利思维和实用主义需求。这就像为了让小孩吃药,你不得不先给他一块糖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觉得,有个所谓的信仰是一件幸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揣摩的书。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所读所感悟皆应有所不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因为

                            我们都市的生活节奏是越来越慢的一种趋势了吗这就是传说吗哈哈😂?这么些个体工商户等着看了啊笑哈哈😂!在这个时候你的时候你的时候就知道我的好是对你好👋!在这个过程很难想象我对你来说到底什么🤔!这种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反复刷看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梦如幻

                                相见恨晚,如梦如幻,似醒非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金刚经

                                    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中慢慢修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至今想起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的心花怒放,法喜充满,感受到了 2000 多年前的佛光照耀在心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愿用佛法的智慧去修渡生活中无烦恼的人生

                                        引用作者自己的意愿作为本书的评论吧,“今日国人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物质生活的压力,更面临着精神和心灵生活的失落与困顿。而思想博大、智慧精深的佛法,尤其是充满了救世利生之精神的大乘佛教,正可应对当下之需。因此,用现代人的思维和语言方式重新解读古老的佛经,以便于今日国人正确认识佛法、疗愈心灵疾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量功德

                                          此书很接地气,有殊胜功德。解答了很多我个人的疑问,在结合科学技术和心理学,以及国学进行了解答。可谓用心之作。关于金刚经的注解版本很多,对于佛法的理解从次的而讲,理解和讲解还是有差异。讲解的时期和对象不一样,说法不一样。继续学习…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