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去除焦虑
前几天看武志红老师的书,写了很多现代人的心理问题,我感觉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太快,人的身心不适应工业化大城市的密集但又疏离的生存状态,难免焦虑和不安,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学习佛学是不错的心理疗愈,本书适合初学者,讲的是《金刚经》32 品(课),但每课也同时普及了佛教基本常识,本书结合费勇老师的音频课(B 站),每次一课(品),不急不缓,去除烦恼焦虑,是最佳的心理疗愈。《金刚经》教给人无坚不摧的般若智慧,这种智慧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所以既不该执着,也不该留恋。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初步具备了般若智慧,《金刚经》在用 “缘起性空” 的视角来解答 “无我” 这个老问题,努力破除语言的幻象和感官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各种整体性。《金刚经》并不复杂,核心义理其实仅此而已,经文很有印度人的不厌其烦的风格,翻来覆去都在讲同一个道理,理解《金刚经》绝对不是难事。只是,理解起来虽然不难,接受起来却非常不易。在全部《金刚经》里,最需要记住的只有两句话:一是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泛言 “破相”;二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从时间上 “破相”。一部《金刚经》洋洋洒洒 5100 余言,佛陀与须菩提通过反复问答不断宣说的,其实就是六个字:“无所住,无所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是要生存,其次就是要活得好,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追求更多、更好、更大的结果。从人的本性和物质生存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追求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基于这样的追求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的。然而,一旦涉及精神层面,尤其是关于心性的修行,恰恰要反其道而行之。换句话说,生活就是要做加法,就是要去追求很多我们本来没有的、缺少的、匮乏的东西;但修行必须做减法,要把覆盖在我们心性上的贪欲、嗔恨、妄想、执著一点一点地清除掉,直到心性绽放出它本来具有的无限光明。六祖慧能在开悟时感叹:“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进而言之,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千经万论,最终告诉我们的,都无非是要我们放下心外求法的执念,如实证悟自性而已。佛陀告诉我们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希望我们直面缘起性空的真相,从而放下执著;同时,佛陀又告诉我们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就是希望我们看到性空缘起的另一面真相,从而激发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创造性能量。本书作者王觉仁居然是写《三国不演义》《大唐兴亡三百年》犹如当年明月那样的网络大写手。
9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10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没有烦恼的世界,金刚经的智慧课人生在世,我们随时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但佛法告诉我们:烦恼即菩提。《金刚经》不是教科书,不会教给你任何实用性的知识;《金刚经》也不是成功学,无助于你在职场、商场或官场上获得成功;《金刚经》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灵鸡汤,不会说一些空泛的生活哲理给你肤浅的安慰。但是,《金刚经》会教你重新看待这个世界,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最终认识你自己。它会把你自从出生以来,由父母、学校、社会、他人,或者是你自己加在身上的 “柴禾”,一根一根地拿掉,然后告诉你,人生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活法。以前总觉得佛教嘛,就是宗教,或者更极端的说法 —— 迷信。直到读了万维刚推荐的赖特的《洞见》(或者翻译为《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才明白【“佛陀” 二字是梵文音译,本意是 “觉者”,亦即觉悟的人。】只是为了宣扬传承,用了一些外在的形式,然后,渐渐就被本末倒置,只关注形式而忘了真谛了。就像我一直在神秀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和慧能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之间左右摇摆,一会儿觉得应该是顿悟,一会儿又觉得或许该是渐悟。读了本书才明白,其实整个过程就该是 “顿悟 — 渐悟 — 顿悟” 的循环,中间的过程就是中道,是常态,是中庸之道。现在,明白了,就该行动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烦恼即菩提按佛家的说法,不论做什么,都是冥冥之中的缘,在我人生困顿的当下,我没有去琢磨如何赚钱,我想的是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墓碑上希望刻上怎样的文字?我想从书里寻找一下答案,然后就选了这本书《没有烦恼的世界 — 金刚经智慧课》,作者王觉仁,恕我孤陋寡闻,以前没听说过,一查发现这位王老师写了很多书,著作等身。我也算是一位佛教徒,十年前皈依藏传佛教,我的上师在色达,但我确实不够精进,以前读过南怀谨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大受裨益,王老师的这本《金刚经智慧课》非常棒,水平很高,不亚于南师,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很多智慧的语言,如果不是修行很深,是写不出来的,解经是很难的,仅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接触佛法修佛,越修越消极遁世,而这本书反复强调佛法绝不是消极的遁世的,它是积极的利他的,世间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既能 “无所住”,也能 “生其心”,做个悲智双运的人,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很大的力量,烦恼即菩提,从烦恼里开出智慧的莲花,烦恼化掉了,你的世界就没有烦恼,我决定去买一本纸质书,带在身边,随我上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