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7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大宋真宗朝君臣相处

    因为罗胖讲《文明》,从公元 1000 起讲,历史上正好是宋真宗(997-1022 年),处于北宋(公元 960-1127)167 年历史的前期,看历史感叹时间尺度的重要,罗胖每周讲一年,从今年过完年讲到现在 30 期,已经送走了宋真宗。这本书主要就是讲宋真宗一朝 26 年的君臣关系,强调这位皇帝不是开国皇帝,属于 “弱势” 皇帝,和文官集团权力平衡,说的没错,但这也是任何王朝合理的生命曲线,开国皇帝自然要杀伐果断才能政权永固,公司也是一样,属于 “真命天子” 的天才阶段,等到政权稳定开始制度建设。作者长期在日本工作生活,当然推崇日美宣传的虚君宪政体制,宋朝的君相平衡体系自然为其赞颂,弱中央对于承平时代适合休养生息,但在大变局时代就成为 Bug,对比清末曾涤生,李少荃等权相名臣不会比李沆,王旦差,朝廷中的刀光剑影并不影响百姓的生活,反而是王朝末期,皇帝出生于深宫高墙,所有知识都取从书本和老师,官僚开始内斗倾轧,政令不出紫禁城,大厦开始倾倒崩塌,特别是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帝国,皇权的强势才能有能力协调地区间的不平衡,特别是对外战争考验的是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看印度历史就明白缺乏中央皇权的效果了(印度典是典型的没皇帝,英甘地被刺杀源于她想专权,普通印度人盼望能有秦始皇)。至于皇权的正当性,古有授命于天,今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宋朝士大夫如何玩转皇权

      用了两周时间读完了这本《君臣》,觉得这是一本带有学术性的历史书,讲述了在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利运作。用书中的话说,“真宗朝的意义就在于,在士大夫政治形成的初期,以这几个宰相为主的士大夫精英的活动,无论忠奸美丑,都给士大夫政治打下了鲜明的印记,为后来明确的理论建设提供了最近的审视与解剖的活体。其最大意义,就在于完成了士大夫政治的奠基。以后的一切,都从这里出发。” 由于最近一直跟着罗振宇老师学习《文明之旅》,所以对宋真宗时期的历史接触颇多。翻开这本书,再次看到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人物相继粉墨登场,就被深深吸引。本书前半部分还是很有看头的,只是最后一部分学术性的内容偏多,读着有些枯燥。读完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真宗朝的五位宰相,圣相李沆、平世之良相王旦、使气之寇准、瘿相王钦若、权相丁谓。本书最大的看点是,看看这些宋朝的士大夫们是如何玩转皇权的。读史使人明智,透过《君臣》不仅能看到君王和士大夫们之间的权利运作,还能从这些名相们身上汲取所长补其所短。一本颇具学术性的历史书,推荐给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罗振宇老师多次推荐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进入 20 世纪,传统的中国发生了巨变。帝政走向了共和,王臣变成为国民。不过,思想的遗传,传统的惯力,不仅让士大夫风骨得到传承,也让皇权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顽固地遗存下来。消除皇权意识,人们才能完全从精神上站立起来,但这还需要长久地努力。因此说,研究皇权,在今天仍然没有失去重要的现实意义。此书并非完全是日文版的翻译,在内容上有不少增删调整,主题内容集中在宋真宗一朝。此书在 2010 年由中华书局以《宰相故事 —— 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为题初版,后来又易名为《君臣 —— 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先后于 2015 年、2019 年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其间又承罗振宇先生的 “罗辑思维” 推介,也赢得了学术圈外众多读者的喜爱。此次承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厚意,再度推出,我期待更多的读者通过此书来了解一个时代,一个让华夏文化造极的时代,由此理解中国传统知识人的精神特质,并思索在今天的继承。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君臣关系

          简要交代一下真宗朝君臣关系。在真宗还是年幼太子时,李沆等大臣的职责便是供太子读书,儒家思想尽数教之,也让赵恒学会了为君之道。作为宋朝第一位正常继位的君主,各位老师的影响使真宗变得自律,会对事务有全面的判断。王旦拜相后,劝谏君主多用 “祖宗法”,这让皇帝的行动有了框架限制,用人也基本上听从其意见,“尽贤退不肖” 是那段时期的主旋律。寇准上台,少年郎的骄横跋扈使真宗及其不适,然而他深受同僚照顾,以勇敢犯上著称,没办法只能宠着。当然,贤相与奸佞一定是共存的。王钦若在皇帝耳边吹 “城下之盟” 的耳边风,协助真宗伪造天书欺骗众生劳民伤财。至于丁谓,上位后利用迷信愚弄皇帝,更是大肆掀起党争,与刘太后联手对付寇准及其党羽,最终也因此不得善终。从真宗以小见大,皇帝真的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吗?从登上皇位的那一刻,眼前尽是 “红墙绿瓦黑阴沟”,真是 “高处不胜寒”。更何况,他们中大多还是年少继位,能依靠的仅仅是身边的前朝老臣。在侍读、精讲的潜移默化下,皇帝的思想行为深深刻下了臣子的烙印,他们成了他唯一依靠。若是正直宰相主政,尚可通过自己的直言进谏、足智多谋将国家拉上正规,甚至创造盛世;可奸臣的存在使得妄言不绝于耳,想忽视却始终不得。但无论如何,帝王都不能在这套体系之下为所欲为,一举一动始终受到 “天道、人道、法道” 的约束,要想有所作为,唯一的路径便是与手下合作,为了江山社稷,更是为了自己的神圣不被侵犯。站在另一角度,“与士大夫共天下” 成为共识。读书人做官,总有为了心中 “修齐治平” 理想不懈奋斗之原因,要是我的思想最终成为天子观念的一部分,光宗耀祖乃至青史留名不就指日可待?从世俗角度说,或是产出政治对手,抑或完成眼前事业,凭一己之力无异于以卵击石。有了皇权的背书,合法性有了,办事自然方便得多,打压报复的人也大大减少。另外别忘了,士大夫之间也是会报团的,大多数人的思维碰撞后会形成共识,皇帝一做不合礼法之事,进言排山倒海如大军压境,那时还敢胡乱造次?几千年来这样的戏码不断上演,官员就好像是橡皮图章,在皇帝这张白纸上不断盖戳,天子能做的,只有看着眼前的景象无可奈何。就这样,皇权的实质性逐渐减弱,象征性一点点增强。以后谁要是再说皇帝可以任性妄为,他们身边估计会无形之中生出愤怒的叹息:我们的痛,你是一点都不懂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宋真宗时的五位宰相李沆、王旦、寇准、王钦渃、丁谓的深入剖析

            配合罗胖的《文明之旅》读《君臣》,在对宋真宗时的五位宰相李沆、王旦、寇准、王钦渃、丁谓的深入剖析中,能够感受到:《君臣》中体现的历史视角(不同历史时期的君臣互动模式)、文化视角(君臣关系背后的文化因素,如儒家思想、礼仪制度等)、思想视角(君臣关系中的权力博弈和思想斗争)、现实视角(宋代政治和君臣关系中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为罗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主观选择是一回事,事实上能否行得通又是另一回事。即便依照自己的意愿做出了抉择,但路还要自己去走。在途中,因行路难等诸种原因而改变路线的事情,亦是时常有之。人世间,无论是贵为天子,还是平头百姓,都常常有许多无奈。宋代皇帝的角色定位,到了宋真宗,进入一个很微妙的时期,也处于一个决定性的时期。是一如他的父辈皇帝太祖、太宗,主要以行政长官的面目出现,事无巨细无所不统;还是做一个象征性的君王,把行政长官的职事交付给宰辅大臣;抑或居于两者之间,做一个半是象征性君主,半是行政长官的角色?历史是发展的,同时,历史又是相似的。因此,作为研究方法,有时统计归纳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正如滴水映日,管中窥豹,个别往往能反映一般,演绎的方法同样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全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兼备可读性与学术性的史学著述经典

                  本书是经典历史学术著作,凡论与观点所出,必有扎实史料依据与论证过程,与一些非学院派的文史作家的观点所出方式与立论形式并不相同。读研的时候老师教导:历史研究要特别小心那些好看的表达,因为表达越好看,观点也许就越不严谨。历史可以写的很爽,但很爽的历史写作,未必揭露历史本身,却可能带来更广的偏见传播。想要拓展历史认知的边界,某些硬功夫是一定要花的,所以史学家做论文,十分费力,往往一本书只为了论证一个观点,只为了描写一个现象。而文史作家写历史,洋洋洒洒,好看而爽却难免失之观点先行。至于两类人中,有能同时掌握可读性与学术性双重 buff 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本书可说是史学家文章而又兼擅可读性文本的典范之作。全书单篇只论述一个宰相、一段君臣关系,全书五个宰相、五对关系,形成一个 "君臣宇宙",展现宋代士大夫政治的运作规则和逻辑,又能一窥中国史中的皇权演变问题,因而本书成为宋代君臣问题研究的典范之作,为史学界所广泛认可。但本书又是一本具备极强可读性的读物,因为文字的平易流畅抹平了学术论证与古文阅读的壁垒,为兼通可读性与学术性提供了保证,这同样也是它能够成为史学经典的原因。但对于一个无心学术的人而言,"权力场" 这个概念却又吸引人,因为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与人的关系又无往而不处于某种权力场里。从五对君臣关系里能看到的,又岂止是古代君臣,更是无数生活中实际会遇到的上下级关系,是权力框架中挣扎着的众生相。这又是一重作者著述之时未必想及,却又很难不在阅读时为有心人窥见的内容。这也是经典的魅力所在。题外话,罗振宇老师《文明之旅》谈论北宋真宗朝历史,其资料源头所在,恐怕便有本书的绝大影响。但拿本书与《文明之旅》同期历史的讲述比较,其实不太妥当,只因一者为优秀的通识文化节目,一者为史学名家经典著述,两者性质不同,各有千秋,在不同赛道,又怎么比快慢高低呢?硬要比,只会是方枘圆凿。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一部好书

                    有益有论很受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思考最动人

                      这本书读了大概三分之一,就跟点中三颗星出来的那个词一样的感觉,平淡无奇。我真是再一次感觉到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差距。这本书讲了宋真宗时期的五个宰相,巧了,罗老师在文明之旅中刚好也讲过这五个人。我真觉得这本书讲的比罗老师差多了。同样的史料,同样的文字,不同的人遣词造句出来真是有天壤之别,除了文字表达,我觉得这本书没有思考,或者说思考力度不强,也或者是文字表达问题没体现出思考深度。总之,我从这本书中感觉不到历史中那些活生生有灵魂的人和这样的作者。相比之下,郭建龙,谌旭彬,谭木声,张宏杰,关河五十州这些老师,我都很喜欢,他们写的历史,有思考,有深度,有温度,不管是说明类还是故事类,都很吸引人。我承认,每个人在读历史的时候都带着自己的偏好和倾向,当然写历史也不例外。但就我目前所看过的微薄的一点历史书,我还是发现,不管你有什么倾向和偏好,一切写作的基础还是自己的思考,真正展现思考结果的写作才有吸引力。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宋朝行政实行的是 “中央 - 省 - 府 - 县” 四级架构体系。其中,中央行政机构的中枢部门为内阁、军机处和六部。清朝的内阁大学士被称为中堂,其实是宰相的名誉称呼,实权则掌握在军机处手中。此外,中央机构还包括佐理部门(都察院、大理寺、理藩院、翰林院、通政司、国子监、钦天监等)和帝室部门(宗人府、内务府、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太医院等)。地方行政机构则有 “省 - 府 - 县” 三级。省设总督、巡抚、按察使、布政使等,省以下会设置监察区性质的道,不是正式的行政区。省以下为府,设知府、同知等;府以下为县,设知县、县丞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以史为鉴,深刻洞察人性

                          本书以真宗朝的五位宰相为例,重点阐述了皇权与代表士大夫群体的相权之间的关系,以及皇权从实体化向象征化演变的逻辑。本书列举的五位宰相,也称真宗五友:畏友(良臣)- 李沆诚友(忠臣)- 王旦诤友(正臣)- 寇准佞友(奸臣)- 王钦若霸友(权臣)- 丁谓代表了皇权时代会出现五种典型宰相的类型,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看完此书对皇权制度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创业者或管理者而言,也有借鉴意义:如何选人、用人,如何处理与员工的关系,如何洞察人性。可以以史为镜,更好的处理现实的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一部深刻揭示宋代政治生态和权力运作的历史学著作。作者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剖析了宋代士大夫在政治舞台上的角色与权力博弈。书中详细阐述了士大夫阶层如何通过科举制度崛起,以及他们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在宋代,士大夫们秉持着儒家的治国理念,积极参与政事,而权力的争夺与利益的纠葛也从未停歇。他们在朝堂之上,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结党营私,或激烈交锋,这种复杂的权力场,既推动了宋代政治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弊端。本书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宋代政治的辉煌与阴暗。它不仅是对宋代历史的一次深入解读,更让我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对历史爱好者还是专业学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能够引发我们对权力、政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本标准的学术书,如果对宋代历史没有特别的兴趣其实很难读下去,看罗胖的《文明之旅》就够了。但是真要认真读完可以发现新的天地。宋代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其实是治权的问题,理解宋代治权(皇权 + 相权)能更好的看懂中国历史的演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历史的意义

                                QQ 音乐:歌手雪薇吖 / 歌曲包公断后当中唱了狸猫换太子 李太后还朝这段历史 唱的很形象 很多历史听完后再听歌曲就会觉得很有意思 不会觉得像是听天书 像是见到了老朋友很亲切 小孩子在初中学历史前就听文明之旅 到初中就会很轻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开国君主大多是通过战争、政变等非常手段夺取政权的。这种取得政权的方式,势必使开国皇帝大权在握,成为行政首脑,而绝不可能成为仅具象征意义的礼仪性的虚位君主。然而,由于人的生理极限,即使是极有能力和精力的皇帝,也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这就给以宰相为首的执政集团的权力发展留下了空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宋代政治的超写实精微素描

                                    《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一书,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生动且深刻地展现了宋代独特的政治生态。作者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剖析了宋代士大夫在政治舞台上的角色与权力博弈。书中详细阐述了士大夫阶层如何通过科举制度崛起,以及他们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在宋代,士大夫们秉持着儒家的治国理念,积极参与政事。然而,权力的争夺与利益的纠葛也从未停歇。他们在朝堂之上,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结党营私,或激烈交锋。这种复杂的权力场,既推动了宋代政治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弊端。本书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宋代政治的辉煌与阴暗。它不仅是对宋代历史的一次深入解读,更让我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对历史爱好者还是专业学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能够引发我们对权力、政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读后感:作者通过介绍宋真宗朝的五位宰相的出道、掌权、落幕的过程,为我们讲述了宋朝大多数祖宗之法的诞生过程。这些祖宗之法的成例及范式成为规范后来的皇帝及大臣一种手段。宋真宗作为北宋第一位正常即为的皇帝,作为皇三子后来居上,成为皇太子,在继位前饱受宋太宗的震慑及帝师李沆的严厉教诲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养成了性感软弱的个性。1、李沆可以看做良臣,通过典籍及典故对宋真宗进行熏陶和教诲,提升真宗的自觉和自律性,让真宗对自己有一个较高的要求。对真宗的性格及执政理念的形成起到了奠基形的作用。他与真宗的关系是一种帝师与学生的关系,真宗对李沆有一种敬畏之心,可以说是真宗的 “畏友”。2、王旦作为平世之良相,相比前任李沆,处处考虑真宗的感受,给足了真宗面子,与真宗的合作亲密无间,真宗对王旦也极度信任,他可以说是真宗的 “诚友”。3、寇准个性强势,以一片赤诚忠心左右皇权,他可以裹挟驱使战战兢兢的真宗御驾亲征,签订了在后世看来 “丧权辱国”,在当世看来 “物超所值” 的澶渊之盟。寇准因性格缺陷几起几落,在士大夫阶层中结怨过多,又因醉酒误事,最终导致被贬,客死在雷州。他可以说是真宗的 “诤友”。4、王钦若以奸佞之心左右真宗,此人以才干结实真宗,以鬼蜮中伤异己,以阴柔顺上意、以昏佞愚主智、以智术保善终。王钦若主导了真宗最大的污点 “东封西祀”。他可以称为真宗的 “佞友”。5、丁渭是宋代权相第一人,为什么赵普及李沆没有被称为权相,主要是他 “欺上瞒下”,他既是一个才子也是相当有能力的官吏。原本不相信祥瑞等鬼神。但是为了能重新进入权利中心,也加入真宗 “东封西祀” 的闹剧当中。他可以说是真宗的 “霸友”。皇帝在常人看来似乎是对整个国家有绝对的控制权,掌握的所有人的生杀予夺的权利。实际上皇帝身处深宫,因为地位不对等,往往称为孤家寡人。所以皇帝需要朋友,而士大夫阶层中翰林学士、知制锆这些私人秘书往往称为他的之心朋友。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历朝历代,皇权的象征性在不同时期的含量各不相同,皇帝有时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很多事务皇帝不是可以独自定夺和拍板,他会受到士大夫的监督和掣肘,皇帝越弱势,象征性越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推荐

                                        中国历史上的皇权走向,如果用坐标来表示,似乎应当是下图的情形。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质性的皇权逐渐下降,反过来象征性的皇权逐渐上升。就是说,皇权经历了由实质性的至高无上向象征性的至高无上的变迁。这种变迁也可以说是从权威的权力向权力的权威的变迁。在这个图中,我用纵坐标表示皇权的升降,用横坐标表示历史的发展。横坐标的每一区间从左到右表示一个王朝的开始和终结。坐标轴以外的实线表示实质性的皇权的变迁,虚线则表示象征性的皇权的变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皇权的演进

                                          在本书中讲述了皇权从实权到象征意义的不断发展,并在最后总结出,正在由于中国历代王朝的不断更替,打断了皇权彻底象征化的过程,从而中国最终没有实现君主立宪制。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