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心念一闪 震动四方
袁了凡逆天改命《了凡四训》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 “立命修身、积善改命”,它通过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提出了一个关于命运与自我修炼的系统方法论。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命由我立,而非天定 ・反对宿命论:袁了凡原本因 “算命” 而相信命定,后来受到云谷禅师点化,体悟到命运并非完全注定,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德行、行为去改变。 ・关键命题:所谓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强调人要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接受。⸻二、积善立命,善有善报 ・“一善破百祸”:人生的根本在于行善,通过积累善行来转变命运。 ・善的标准:不仅仅是表面的善行,还要看动机是否纯正,是否真正利人。 ・方法论:善要日积月累,从小事做起,才能改变气运,延年益寿,兴旺子孙。⸻三、改过自新,知行合一 ・改过三法: 1. 羞耻心:知过而生惭愧; 2. 畏敬心:知因果报应而自律; 3. 勇敢心:立即改过,果断不拖。 ・重点:不怕有过,怕的是不知悔改。改过是改变命运的根本起点。⸻四、积德培福,广行利他 ・功德与福报:人的福气有限,要通过不断行善来 “培福”,例如:济贫、助人、教子、修身、戒欲。 ・利他为本:真正的善行是发自内心、不求回报的,且应普及于家国社会。⸻五、谦德受益,傲慢招损 ・谦卑处世:谦虚是最大的美德,能带来长久的好运与贵人相助。 ・傲慢之害:傲慢不仅损德,还会折损福报,使已有的好运流失。⸻六、修身齐家,内外兼修 ・修身养性:以德行为根本,自我反省、自我约束。 ・家庭教育:书中特别强调对子女的教化,以身作则,方能延续家族兴旺。 ・社会责任:强调家国天下一体,个人修身应上升为家国社会的贡献。⸻总结:价值与现实意义《了凡四训》的思想价值可以用 “自我管理 + 社会责任 + 因果律” 三个关键词概括: 1. 自我管理:强调主动改变命运,重视修身、戒欲、积善。 2. 社会责任:善行不仅仅为己,更要惠及他人,利于社会。 3. 因果律:将行为与命运紧密挂钩,用 “善有善报” 激励人行善。它既是一本个人修身、家族教育的手册,也是一本实践型的 “行为改变指南”。在当代语境下,可以把它看作 一部关于自律、价值观和长远战略的行为管理书。⸻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了凡四训《了凡四训》一书是阐述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的。第一部分讲 “立命”,也是《了凡四训》的精华和主题所在。袁黄以自己由信命认命到行善积德、最终改变自身命运的真实经历来勉励世人奋发向上,不要自暴自弃抑或是随缘顺受。因为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个人是有命运的,而其命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更具体地来说,当自身的心性状态发生改变,人生也就会随之而改变。改变自身心性的途径便是改过和行善。然而第二篇为何先谈改过?其实大多数人都会有意无意地逃避自己的过失,能时刻直面过失并加以改正的人少之又少。古语有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改过实际是第一大善,不知道改过的人,就像漏了底的容器,再行多少其他善事也难以收到效果。因此,未论行善,必先改过,是为 “改过之法”,以此作为行善求福的保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了凡家训《了凡四训》一书是阐述修身律己、安身立命之道的。第一部分讲 “立命”,也是《了凡四训》的精华和主题所在。袁黄以自己由信命认命到行善积德、最终改变自身命运的真实经历来勉励世人奋发向上,不要自暴自弃抑或是随缘顺受。因为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个人是有命运的,而其命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更具体地来说,当自身的心性状态发生改变,人生也就会随之而改变。改变自身心性的途径便是改过和行善。然而第二篇为何先谈改过?其实大多数人都会有意无意地逃避自己的过失,能时刻直面过失并加以改正的人少之又少。古语有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改过实际是第一大善,不知道改过的人,就像漏了底的容器,再行多少其他善事也难以收到效果。因此,未论行善,必先改过,是为 “改过之法”,以此作为行善求福的保障。一个人若做到知过就改,行善的容器即已成,那么便要了解行善的方法和道理,这便是 “积善之方”。在这篇内容中,袁黄用多个案例来说明十个最基本的行善方法,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善行无穷无尽,不能一一细数,由此十事而推广,则万德可备。第四篇是 “谦德之效”。《尚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袁黄讲 “惟谦受福”,都是在强调谦虚方能使人受益。不只儒家,佛、道两家都强调为人要谦虚,道家讲究不为人先、处下,佛家讲究去除我执我慢,因此可以说,谦虚是我们历来推崇的美德之一。袁黄十分重视谦虚,甚至单独用一篇的内容来阐述其重要性,其实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想提醒大家,行善也好,改过也罢,都是久久为功之事,万万不可自满。袁黄认为:“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人能谦虚为怀,则行善、改过唯恐不足,最后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达到改造命运的目的。其实,古代善书层出不穷,独《了凡四训》能广传于世,并在当下的环境中也极受欢迎,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鲜明的功利性。许多倡导行善的观念所追求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抑或是来世的效果,功名富贵似乎过于世俗而与行善格格不入。《了凡四训》一书却并不忌讳言功名富贵,既要做好事,也要问前程,从而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不会流于虚伪。《了凡四训》初刊时名为《立命篇》(也就是目前《了凡四训》一书里的 “立命之学”),在明朝末期刊行后流行于江南地区。当时的社会商业化态势渐现,社会阶层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很多处于较低社会地位的人都力图采取各种办法改善自己的境况和提高自己的地位,而《立命篇》这样具有鲜明的功利性的善书迎合了当时相对快速和剧烈的社会阶层的流动的需要,成为很多人 “向上流动的指南”,所以《立命篇》一经刊布就很快流传开来。后人在袁黄的著作中整理出另外三篇内容,与《立命篇》一起合称《了凡四训》。袁了凡将儒、释、道三家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高超的为人处世哲学,并且这种哲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今天,袁了凡有着其他贤哲没有的魅力,相比老子、孔子这样寥寥无几的至圣,袁了凡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显得亲切许多,因此《了凡四训》在当下备受欢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立命、改过、积德行善、谦虚有礼老早都听过这本书,这一次认真读下来,感觉真是儒释道全在里面啦~总结下来就是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不断纠正自己的过失可以得到福报,越行善越有好运气,对待任何人都要谦逊,这样好的东西也会眷顾你!书中很多例子都在说明这些道理,做个好人,做个不断进步的好人,做个多动善念、多行善事的好人,做个对谦逊的好人,那么你的祖祖辈辈都会有福报,这是人文化、是家文化、也是国文化,用很 “功利” 的角度描述你想要什么就先做什么,看完感觉自己有很多业障,接下来带着觉知去消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