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是怎么诞生的?

    很多近代发生的奇怪现象,比如漠不关心民族危亡,给洋鬼子带路,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不爱国,但在当时却是如此普遍。从家国到国家,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得过程。这本书概括出来现代中国诞生过程中的过程以及知识分子的思辨。谈爱国之前,不应该先知道什么是国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什么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国?这两个字在我们现在人心中的意义跟我们的先人们可未必一样。这本书不是姜文拍的《鬼子来了的》小说版,这里的鬼子其实说的就是当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当自由民主等观念进入中国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改变。今年读的几本书比如《文明的度量》等其实已经把现在世界的格局,东西方在历史进城中的兴衰计算的很清楚了。然而彼时的国人当然不知道,他们迷茫了,不会了。康有为,梁启超,孙文等等都在探索,跟谁学,怎么样算是中华。我们今天心里的祖国到底是怎么来的,不妨读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关意识形态,只讲理

        比如开篇:“不知有国?” 提出问题:1901 年《论支那人国家思想之弱点》一文说明中国人以往不仅不知有国,而且不知国家为何物。那么,“不知有国” 和 “不知爱国”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分析问题:1)中国历史,在民族国家意识及其制度发展上,存在观念移植且渐进接受的过程。人们与民族国家关系由弱变强的最主要要素是生产力,特别是科技发展和交通发达的程度。生产力亦即科技发展越普及领先,个人与国家关系必然越强,反之必弱。2)此外,还有老生常谈的问题影响人对国家的认同:爱国必自兴民权始。3)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精忠报国者,君臣士而已,广大农民只有纳粮服役的份,谁给农民利益,农民就烧谁的香。4)政治经济的落后也会让族群意识帮派情结凌驾于国家意识之上。结论:不知有国,不知爱国,根源在低下的生产力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未能向民权倾斜和转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谈谈“以日为师”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段谋求国家富强,“以日为师” 时期。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国内阅读翻译过来的文章著述;二是直接到日本旅居、留学。清朝废除科举考试后,到日本留学者逐渐增多,客观上路途近、费用省、文化相通,主观上意图学习探索、借鉴复制日本的强国模式。这其中,有大家熟悉的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现在我们人文社科领域使用的很多术语、词汇,都是日语外来词或者对汉字原意的改造。我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在日游学经历。在确定谈这个主题时,把几年前写的游记翻了翻,有感于日本的软件建设、尊古传统、节约精神、敬业态度、规则意识、生活情趣、求知欲望。欣喜地看到,我们越来越对环保的重视、对传统的弘扬、对规矩的提倡、对阅读的推崇、对自然的回归、对细节的追求。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教训极为深刻。日本对中国的学习和观察从未停止。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强大,有理由也必须以自信的态度、开放的胸襟、学习的精神,面对世界、面向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主张的保守主义也好,‘全盘西化’也好,中西合璧也好,都是古典中国在西方文明挑战下所产生的本土运动的几个面向。从道德的动机上看,可能都是不错的。但是从文化认知的观点来看,就不免有令人失望的地方。”“现代化是历史的潮流,我们不能逆流而泳;现代化也是世界的趋势,我们不能违势而行。”“中国的出路有而且只有一条,那就是中国的现代化。其实,这也是全世界所有古老社会惟一可走并正在走的道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书随感

              《鬼子来了 —— 现代中国之惑》这本书的作者杨奎松是中国现代史专家,如《“中间地带” 的革命》《忍不住的 “关怀”》《西安事变新探》《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作品,我都买了纸质书,也看完了其中一两本。作者细致入微的研究着实让人佩服。而这本书则是直面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 “恐惑”,剖析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通人面对的喜悦和困惑。本书认为,古代社会条件下民族的存在,充其量只是在意义上的民族。只有在现代国际关系条件下,一个自在的民族才可能在与他者的相互碰撞及交往中逐渐形成一个自为的民族,确立自己的民族地位、国家属性及其国际社会政治的平等参与意识。一个人,只有属于一个国家并为之效力时,那个国家才会为他提供服务和保护,反之,他将无立足之地。所以,按照人类社会现代进程,就是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那么,“鬼子” 来了,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