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2千字
字数
2009-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从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到第三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及其特征”为上篇,主要从理论上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根据,以及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形成及其特征;从第四章“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到第十二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动力”为中篇,主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历程,改革开放的内在矛盾、根本动力、历史作用和伟大意义;从第十三章“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到第十八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中国走向21世纪”为下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哲学基础,说明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着中国走向21世纪。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京师哲学文库》编辑委员会
- 出版说明
- 序言
- 上篇
-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
-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
-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 三、面向实践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历史进程
-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客观依据
-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实现进程
-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然性的全面实现
- 第三章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及其特征
- 一、马克思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 二、列宁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 三、毛泽东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及其特征的探讨
- 四、简短的结论
- 中篇
- 第四章 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
- 一、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
-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
- 三、东方社会的“停滞性”及其历史命运
- 四、人文关怀的取向与历史尺度的坚守:评价东方社会的两种尺度
- 第五章 中国: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
- 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 二、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
- 三、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 四、结语:社会发展是决定性和选择性的统一
- 第六章 从“中国工业化道路”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寻觅及其文化难题的解答
-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及其成功与失误
-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拓展及其时代特征
-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三大历史转折
- 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二、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三、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
- 第八章 当代中国的改革:“第二次革命”
- 一、“第二次革命”的基本内涵
- 二、“第二次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 三、“第二次革命”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 第九章 当代中国的开放:时代背景与思维坐标
-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三、从创建开放的基地到建构开放的格局
- 四、在向世界的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十章 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 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
-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
- 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类型
-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
- 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传统与现代性冲突:两种异质文明冲突
- 二、传统与现代性矛盾在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的表现
- 三、继承优秀传统与弘扬民族精神
- 四、超越平均主义价值观与重建社会公平
-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动力
- 一、社会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代替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 二、当代中国如何发展先进生产力
- 三、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
- 下篇
- 第十三章 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一、风格独特的邓小平理论
-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
-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 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 六、解答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
- 七、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精神支柱
- 第十四章 邓小平哲学思想: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
- 一、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础
- 二、邓小平哲学思想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 三、邓小平哲学理论观点的特色
- 四、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的特色
- 五、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
- 第十五章 以生产力为根本标准的彻底唯物主义
- 一、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精髓
- 二、实事求是:完整的有机系统
-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前提
- 四、实事求是:根本的思想方法
- 五、生产力:实事求是的根本标准
- 第十六章 以矛盾运筹为主线的社会活动辩证法
- 一、战略设计活动辩证法
- 二、矛盾运筹辩证法
- 三、社会系统工程辩证法
- 四、实践反馈辩证法
- 第十七章 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发展理论
- 一、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
- 二、经济、政治和精神的协调运行
- 三、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现代化
- 四、现代化进程中的辩证法
- 第十八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中国走向21世纪
- 一、新的历史阶段的新要求
- 二、新的实践经验的新概括
- 三、长时期思考的产物
- 四、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 五、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
- 附录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 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二、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