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可能也算小半个愤青

    在现代国家中,老百姓的权利从哪里来,民权是否有理论基础?卢梭说,有的,《社会契约论》讲的就是这件事。公民不但有权利,还要有义务,而后者是今天中国老百姓所欠缺的。 在现代国家里,公民的基本权利固然要得到保障,但是每一个人要交出一部分私权利给政府和司法部门,这样才可能实现一个公平社会。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可能也算小半个愤青,读完它,就明白事理了。至于它对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和美国《独立宣言》的影响,就不多说了。

      5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首先,卢梭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政治社会出现之前的自然状态,那时人们只有自利和同情两种主要的动机,享受着 “天生的自由”。第二,随着人类理智的缓慢发展,加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私有财产和竞争意识,自尊心的出现让人们无可挽回地离开了自然状态,给自己套上了 “无处不在的枷锁”。第三,卢梭并不指望解除人们身上的枷锁,而是要把它变成 “合法的枷锁” 和 “自由的枷锁”。他想到的办法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契约,通过公意,让个人的意志和自由与国家的整体的意志达到一致。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卢梭说出了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他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但却比他们更是奴隶。这个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我不清楚。如何让它成为合法的?我相信自己能够解答。” 理解了这句话里的三个核心要素,就理解了卢梭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社会契约论》的完整逻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典

          《政治制度论》是卢梭思考时间最长、也最为重视的一部著作,虽然它最终并没有写成,但独立成篇的《社会契约论》已经体现了卢梭的基本思想。《社会契约论》付诸印刷后,卢梭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公众对它无动于衷,二是担心行政当局横加干预。遗憾的是,卢梭的两个担心都不幸被言中。《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几乎同时出版(前后相差一两个月)。或许是《爱弥儿》引发的震动过大,几乎吸引了公众的全部注意力,这使得人们对《社会契约论》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在一七八九年以前,《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学习的书。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国家来源于民众所放弃的权利。因为单个人不安全,所以大家为了共同的生活放弃了一部分权利,形成了国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个人在成年前都应该看这本书,尤其是男生。

              每个人在介入社会事务,对国家发表看法时,都应该看一看这本书。不知道有没有一本书,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爱情,家庭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公民理论的奠基之作

                本书的内容并不容易读懂,有些地方存在矛盾和现在看来落后的理论,但是仍不能掩盖他在对公民,社会,法制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卢梭对社会的理解有非常独到之处,擅长建立和区分概念,深入探讨每一种概念之后的深刻背景,其思维也非常发散,会打破很多概念的界限,在新的理论提一下进行重新整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贤的思想

                  让 - 雅克・卢梭,法国政治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音乐家、植物学家,十八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写作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新爱洛依丝》《爱弥儿》《忏悔录》等作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政治思想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的开篇,卢梭说出了一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他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但却比他们更是奴隶。这个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我不清楚。如何让它成为合法的?我相信自己能够解答。” 理解了这句话里的三个核心要素,就理解了卢梭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社会契约论》的完整逻辑。第一,人为什么生而自由,人原初的自由状态是什么样的?第二,人为什么会落入无处不在的枷锁,为什么想成为主人的人反而成了奴隶?第三,如何让人身上的枷锁成为合法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社会契约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卢梭整个理论框架的支点就是他的 “公意” 概念,即每个人从国家公民和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法律,这种法律就是能够实现人们自由和平等的 “合法的枷锁”。在现代国家中,老百姓的权利从哪里来,民权是否有理论基础?卢梭说,有的,《社会契约论》讲的就是这件事。公民不但有权利,还要有义务,而后者是今天中国老百姓所欠缺的。在现代国家里,公民的基本权利固然要得到保障,但是每一个人要交出一部分私权利给政府和司法部门,这样才可能实现一个公平社会。很多小愤青读这本书之前,就明白事理了。它对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和美国《独立宣言》都有重大的影响。《社会契约论》按照卢梭很初的设想,将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阐述政治权利的原则,另一部分论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但卢梭感到力所不及,终于放弃了这一构想。他将已经写成的部分独立成书,定名为《社会契约论》。在书中卢梭回应了早年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中对人类社会处处存在不平等的枷锁的诊断,试图用一种新的社会契约代替之前不平等的契约,让人们能够在政治社会中享受自由与平等。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首先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政治社会出现之前的自然状态,那时人们只有自利和同情两种主要的动机,享受着 “天生的自由”。随着人类理智的缓慢发展,加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私有财产和竞争意识,自尊心的出现让人们无可挽回地离开了自然状态,给自己套上了 “无处不在的枷锁”。卢梭并不指望解除人们身上的枷锁,而是要把它变成 “合法的枷锁” 和 “自由的枷锁”。他想到的办法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契约,通过公意,让个人的意志和自由与国家的整体的意志达到一致。卢梭对于自由与平等的渴望,还有通过政治制度保证自由的理想,确实令人感动。卢梭写作《社会契约论》的时候,法国还是君主制,不出意料,这本书一出版就被当局禁止和焚烧,卢梭甚至不得不逃亡到瑞士和英国躲避风头。但是他的思想广泛传播,人们利用他的思想号召人民站起来推翻压迫他们的法国国王和贵族,重新建立平等和自由的社会契约。这直接导致了 1789 年的法国大革命。革命领袖把卢梭当作人民的英雄,将他的遗体移入了巴黎的先贤祠。但是另一方面,卢梭的思想里也埋着反对自由和平等的种子,可能产生可怕的后果。他的公意学说里面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主张,当公民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服从公意就相当于服从自己的意志,就是自由,因此国家可以强迫公民实现自由。卢梭的这个推论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也可能出现问题,因为它预设了公共利益的唯一性。假如公共利益本身就是多元的,而且这些多元的利益之间并不是完全统一的,这个时候,预设唯一正确的公意就可能导致专制和压迫。“强迫的自由” 最终还是会剥夺人们的自由。卢梭的这个 “强迫自由” 的理论,也为后来法国大革命期间愈演愈烈的专制,以及后来拿破仑在政治上的集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辩护。以自由为最高追求的卢梭,可能无意间又成为自由最大的敌人。卢梭思想的复杂性,也让它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