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西方英雄的源头

    讲谈社历史丛书,日本人写的历史书,综合了西方史学和中国史学的写法,有人物为龙骨的架构,又有当时历史场景环境的细节描写,其出版的中国史和日本史很好,但篇幅浩繁,要通读是体力活,这套《帝国兴亡史》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些删减,但翻译流畅,故事性强,很好读,可作为世界通史是基础读物。亚历山大帝国:属于一人帝国,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英雄的源头,虽然现在西方民族血脉已经不同,但精神上向此追述,亚历山大早于秦始皇百年,从风格也造就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路径。亚历山大是马其顿人,马其顿人开创了专业化军事雇佣兵模式和马其顿战阵,让他们在军事上领先于非专业化的农民应召士兵,在那个年代所向披靡,征服波斯,踏入印度(止步于阿富汗),成为 “东方之王”,但一方面英年早逝(32 岁),另外没有有效的政治统治体系,还是靠马其顿本族的英勇,自然死后也就分崩离析,成为个人传说,统帅远征,掠夺,依靠团队伙伴关系(鼓励队伍中同性恋),没有跨地区的共同文字,类似于后期的成吉思汗,如果不是西方溯源性的英雄美化,也只是人类历史上的基因播种机,书中有不错的配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越老越不喜欢读亚历山大

      很奇怪,在读书的过程中就突然发现这个感觉。年轻的时候喜欢英雄,喜欢轰轰烈烈,喜欢出名趁早,喜欢所有天才型的人物,比如亚历山大。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更喜欢那些 “稳重” 一点的人物,喜欢大器晚成的人,比如凯撒,又比如曾国藩。因为前者没有太多借鉴意义,后者更能给我们带来人生启发。就我个人而言是这样的。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讲谈社世界史1: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亚历山大是一位出色的征服者,但不是一位合格的统治者。著名世界古代史专家森谷公俊教授将带你从神话与历史两个维度了解亚历山大。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一部分,神话的维度:亚历山大的不朽名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一位两千多年前的君主,能够长期拥有那么大的话题量?第二部分,历史的维度:真实的亚历山大远征是什么样的?亚历山大的统治生涯有什么得与失?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亚历山大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古代君主,他仅用 10 年时间就建立起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完成了希腊人梦寐以求却不曾实现的梦想。出于统治考虑以及后世的各种现实需要,亚历山大从古代开始便被加上了各种光环,累积了极大的话题量。回到真实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亚历山大的功绩并不是一个人造就的,父亲腓力二世留下的宝贵遗产,以及后世继任者不遗余力的宣传,共同成就了他的不世之功。亚历山大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但他并不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他没有解决好与希腊同盟的关系,也在管理广大的亚洲地区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直到去世都没有继承人,导致他的帝国迅速崩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亚历山大东征:一次最接近诸神的旅程

          公元前 4 世纪,马其顿王国的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作为西方世界率先出现的,卓越的军事征服者,为欧洲人掀起了辽阔的东方世界的神秘面纱,更为后世的西方人留下了近乎于神的人格崇拜,在西方历史上的多个不同发展时期,被分别赋予不同的意义解读。在被尊奉为 “亚历山大大帝” 这崇高的符号化精神象征意义之下,是始于多神信仰传统所塑造的,可供其继业将领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论述正当性的需求。这个符号所根植的传统文化土壤,是源自于古代希腊地区的宙斯、哈迪斯等为主要的多神信仰神话体系。在这样的神话体系中,神与人的界限非常模糊,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人想要 “成为” 神有了极大的可能(至少也是半人半神)。亚历山大通过一系列的勇气与智慧所展现出的 “宙斯之子” 的人格魅力,如驯服布塞弗勒斯、格拉尼库斯河战役、戈尔迪乌姆之结、阿蒙神庙的神谕、高加美拉战役、征战印度河流域、穿越莫克兰沙漠、将大流士的母亲西绪甘碧丝认作 “第二母亲”、纵火焚烧波斯波利斯王宫、为军官举办集体婚礼、赞赏和宽待波罗斯王等等。这些在远征路上真实发生的大量的故事,不断地被一代又一代人解读,附着了征服与探索上的的指引意义,和许许多多的个人心理投射。也正因为人类社会普遍相信英雄史观,在相对蒙昧的古代所诞生的壮举就显得愈来愈神秘。当然无可否认亚历山大东征在那个时代的非凡意义,但是在今天看来,亚历山大大帝留给现代西方人的是一个宗教意义上的精神遗产。01 — 文明互构古希腊与波斯帝国 边缘与中心文明在战争与贸易中的交流与吸收在古典希腊时期,希腊半岛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因这里的地形地貌为狭长的山地丘陵态势,主要农作物是橄榄、葡萄,这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养活更多的人口,进而生成大规模的农业文明。所以在这两个半岛上大小城邦林立,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人,有着那个时代的民主政体,和多神信仰体系。而同时期实行君主制的波斯帝国 —— 阿契美尼德王朝,则建立起了西至埃及,南至印度河流域,东至中亚,北至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这样一个庞大疆域的文明帝国。繁盛的贸易网络和打成一锅粥的战争才是文明相互交融的有力推手不知该如何考证古代的阿拉伯人、波斯人是从何时开始在东、西方之间进行大规模贸易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建立起波斯帝国之后,由于安定的社会秩序,和交通、通信的基础建设,使得这种大范围跨度的贸易变得更加频繁。出于共通的贸易需求,希腊人与波斯帝国在从黑海经爱琴海到地中海东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贸易圈。众多的商人、手工业者、贩卖奴隶者等等在这个贸易圈里流动,不同文明间的文化与技术就此流转开来。古典时期的希腊人较早的在安纳托利亚半岛的西岸建立殖民城邦,被称为爱奥尼亚地区。在希腊本土,以希腊半岛的雅典为典型的多个自由松散的联邦,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巴达为首的城邦同盟,以及波斯帝国这三方势力之间,相互多次爆发战争 —— 因爱奥尼亚地区希腊人反抗波斯人压迫而爆发的希波战争、为争夺海上霸权而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为消除斯巴达对波斯的威胁而爆发的科林斯战争。有趣的是,似乎在波斯、雅典、斯巴达看来,总是出于一方势力过于强大,而另外两方势力必然联合,然后让地中海东部地区回归到势力均衡状态,但一直是波斯人在这三方势力缠斗中掌握着主导权。战争与贸易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永恒动因,也必然加强了古希腊与波斯帝国之间的联系。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阿拉姆语作为国际语言得到广泛使用,波斯人还积极学习埃及、亚述等地的先进文化。在波斯帝国的冲击下,古希腊人改良腓尼基文字,创造出拉丁文字,在雕刻、建筑、冶金等相关技术方面积极向东方学习。正是在这样的时势中,不同文明间的文化相互流入,相互构造。由于古典希腊时期城邦林立且内部不团结,又在文化与技术上相对落后于波斯文明,物产匮乏,无法聚集像波斯那样密度的规模化人口,所以就波斯文明作为中心来看,希腊是处于一种被俯视的地位,也只能算作波斯帝国的西方边境而已。然而真正能够对中心文明产生启示的,是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地区,希腊北部的游牧民族国家 —— 古马其顿王国。02 — 亚历山大大帝宙斯之子、亚洲之王受众神指引的半人半神卓越的军事征服和非凡的世界探索之旅古代马其顿人是生活在希腊北邻,巴尔干半岛中部地区的游牧族群。在公元前 6 世纪末,阿契美尼德王朝扩张至色雷斯,将古马其顿人逼到了希腊诸城邦与波斯帝国之间的夹角位置。战争与贸易同样也深刻影响了古马其顿王国的文化观念与技术吸收。古马其顿无论是相对于古希腊还是波斯帝国,都是绝对的边缘地区存在。其游牧习性特点,被古希腊人视作野蛮人,为了向古希腊文明靠拢,证明自己是希腊英雄的后裔,通过一些传说故事来为自己希腊血统的民族凝聚力故事。君主必须代表世俗秩序和宗教精神,将这二元属性集于一身腓力二世在征服巴尔干和古希腊后,出于统治成本上的考虑,采用的是间接统治的方式,而古马其顿人作为游牧民族定居化后,治理比以前要大的多的地区,有靠征服得来的,也有靠政治联姻捆绑的,古马其顿王国境内各地方势力的复杂性就可想而知,那么要想压制地方豪族势力,确保整个王国只有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君主,首先要确保王权 — 父终子及的顺利过渡就显得尤为重要。神谕化王权 —— 希腊文明圈的社会信仰普遍特征为复合崇拜宗教,糅合了崇拜宙斯家族的众神、崇拜人神杂交的英雄、崇拜被赋予了意义的神圣的物件,统合来说是基于神话传说的多神信仰体系。在这样的普遍社会意识里,施行君主统治的马其顿王国,必然会为君主在世俗秩序的担纲者身份之外,在宗教意义上再赋予一层精神秩序的担纲者身份。所以,奥林匹亚斯梦见一系列的故事,暗示宙斯与她结合才孕育亚历山大。而其丈夫腓力二世则对被神戴了绿帽子也丝毫不介意,反而继续做梦,也通过梦来暗示同样的意义。进而又通过预言者对梦的解析产生预言,通过神谕来阐述和论证,将来王国的继承者亚历山大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是无可撼动的。而且,又通过解读和阐述亚历山大幼年时期的言行,以更进一步维护统治身份无可撼动性。任何一个人在这样的心理暗示环境当中成长,由这样的心理暗示所催生出的力量是非常可观的。亚历山大在东征时期表现出的勇气,和以少胜多的战例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心理暗示同样在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中也有很好的展现。视觉化王权 —— 在相继征服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之后,亚历山大和他的将领们,不得不共同面对与希腊截然不同的,对于君权神授的仪式化和视觉化呈现。要想达成军事征伐目的,不能全靠神启和神谕游牧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得有一个大酋长作为最高统帅,他通常兼具对外征伐、内部秩序以及宗教仪式,这三方面的最高领袖。游牧民族的财政逻辑决定行政逻辑和军事逻辑,最有能力带领族人趋利避害的那个人才有资格成为大酋长。古代马其顿人以畜牧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关系与模式,决定了游牧社会不能像希腊古典时期与波斯帝国那样普遍使用奴隶。作为一个以游牧为起点成长起来的王国,在统治形制上保有国王制,国王和将领们虽是君臣名分,但是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军事业务的情况下,他们更多的是亲密的战友关系,同时古代马其顿社会受到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他们也认为自己是自由的,民主的,这里不存在隶属身份。在冷兵器时代,作为地表最强的能量投送力量 —— 游牧民族强悍的骑兵,历来都是军事征伐中的绝对主角。但是古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也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独创了长矛步兵密集方阵与骑兵相组合的作战模式,并且还组建了一只常备军。亚历山大能够达成对波斯帝国的胜利东征,在相当程度上要仰赖其父腓力二世在位时期所打下的社会经济、军事编制与联姻外交基础。在相继征服古埃及和巴比伦之后,在征服疆域内各地的行省制度相关体系也随之建立起来,从管理、税收、兵员上,总体保证了亚历山大进行不断地军事征服的持续性。而在远征军内部,亚历山大清除了腓力二世遗留的两派重要势力,保证了自己对远征军的完全掌控。03 —“亚历山大大帝” 的遗产亚历山大东征传播希腊文化到东方这一说法,并没有有力的证据和解释。实际上,古希腊文明圈与波斯帝国之间的交流,早就通过贸易开启了,后来不断的战争更是促进了这一交流,而广泛传播希腊文明的则是后来的罗马人。亚历山大在征服了古埃及与巴比伦这两大文明帝国后,至印度河流域时逝世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征服和探索上,虽然亚历山大作为征服者已经初步具备了游牧与农耕的双重视野,但并没有建立有效的中央集权统治,和相应的官僚行政体系,因为这个所谓 “帝国” 的最高领袖一直在外边 “御驾亲征” 呢。在古希腊人征服的这片辽阔的帝国版图上,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相应的行省制度也一并建立起来,税收、租贡等使得亚历山大治下的财政逻辑发生了转变,但是新的财政逻辑却没有催生出新的军事逻辑和行政逻辑,最终没有能够将游牧与农耕的二元属性有效地统合在一起。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集权统治制度安排,整个帝国是极其不稳定的,亚历山大一死,整个帝国立即陷入巨大的麻烦,古马其顿王族连血脉都没留下,继业将领各立门户且相互征伐,这个短命的庞大帝国迅速崩塌。期间共有五个希腊化王国,最后只剩下三个:安提柯的马其顿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叙利亚的塞琉古王朝。所以,亚历山大被后世西方人尊奉为大帝,并不断地解读,甚至将之神话成为一个符号,使得成为一种力量所在,其实是源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欧洲人想要寻求财富探索世界的社会潜意识。亚历山大的东征史,实质上是一部成就斐然的军事征服史,而非一部建立帝国的历史。个人认为 “大帝” 和 “帝国” 有些过度夸张,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亚历山大的统治充满了战争和破坏。他的远征给亚洲各地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如果说此后亚洲产生了新文化 —— 希腊化文化,这并非因亚历山大的远征而产生,根本原因在于优秀文化所具有的生命力和人们对它的信赖。这可能也成为我们的优秀文化在今后的时代会延续下去的一个依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你对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只局限于历史教材上的简单记述,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因为它在对你背过的那段远征意义(大概是 “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融合,诞生了全新的璀璨文化。但是,远征也导致马其顿王国国力下降,随着亚历山大的战死,马其顿王国也土崩瓦解”)进行批判之后,用扎实的历史研究功底和史料分析以及生动通俗的笔调为你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亚历山大形象。以下是我看完之后印象深刻的几点(纯记忆,详细请看书):1、古代的马其顿人,和今天的马其顿人,不是一个民族。今天的马其顿,是从前南斯拉夫联盟独立出来的复杂国家。2、同性恋在古代希腊和马其顿非常普遍。历史学家认为亚历山大也是同性恋,其恋人是在童年时期便成为挚友的赫菲斯提昂。3、“王权的视觉化” 和君王的神化。4、亚历山大与诸位女性之间的关系,既有情感因素,又有政治因素。5、亚历山大死后爆发了继业将军之间的战争,主要代表是 “独眼” 安提柯、托勒密以及塞琉古。6、亚历山大的帝国是 “一个人的帝国”,价值观念高度一元化。7、亚历山大即使征服到世界尽头,也会继续创造新的征服对象 —— 挑战自我。他的一生都是为了成为古希腊式英雄,其中联系最深的是与父母族系背景相关的赫拉克勒斯和阿喀琉斯。他在远征印度时,征服了赫拉克勒斯也不曾征服的一个地区,作者认为他完成了对赫拉克勒斯的超越;他曾试图模仿阿喀琉斯,最终在命运上也有某种神秘的相似性与命定感。8、亚历山大的形象离不开后世的塑造。全书的主要关键词就是它书名中的 “征服” 和 “神话” 两个词,叙述展开完全是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进行的。读完之后,你会对亚历山大大帝远征的三个阶段有更多的了解与思考,同时也会对君主崇拜乃至神化这个概念有清晰深刻的认知。当然,如果你是 Fate Zero 和爱的战士虚渊玄的 stan,那么这本书就更加不容错过啦。众所周知,虚渊玄在 Fate Zero 中所写的英灵 “伊斯坎达尔”(Iskandar 或者 Eskandar,其实就是希腊名字 Alexander 在波斯语中的变体)的历史原型就是亚历山大大帝。我个人非常怀疑虚渊玄可能看过这本书(在读到书中写 “征服世界尽头” 那段时这种怀疑感更强烈了,因为伊斯坎达尔的目标就是 “去往世界尽头之海”),要不然就是日本对于亚历山大大帝有着非常主流一致的看法,他在 Fate Zero 里面所写的伊斯坎达尔,几乎完整呈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一切优点和特征,甚至连他其实是个同性恋者都有所体现(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赫菲斯提昂是亚历山大的同性恋人,而 Fate Zero 中也有伊斯坎达尔和 “王妃” 韦伯的故事)。但是,虚渊玄这个致郁系作家,竟然几乎一点都没有写伊斯坎达尔的缺点,甚至把伊斯坎达尔的优点也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放大,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伊斯坎达尔根本就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伟大的梅花K

                《兴亡的世界史》日文版共 21 卷,中文版首辑推出 9 卷。这套聚焦于兴亡的世界史,由日本一流的历史学者撰写,在 “世界” 和 “历史” 两个方面刷新着我们的认知。这里有教科书中不会记载的世界和时代,也能看到非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让这套书成为一部 “动态的世界史”。《讲谈社世界史 1: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作者森谷公俊是日本著名世界古代史专家、帝京大学教授。他毕业于东京大学西洋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古希腊史、马其顿史,亚历山大正是森谷公俊教授的研究重点。公元前 334 年,亚历山大从希腊东征,用 10 年时间经过现在的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最后达到印度,建立了空前绝后的大帝国。前 323 年,亚历山大因热病而去世,享年 32 岁。亚历山大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古代君主,他仅用 10 年时间就建立起当时疆域最大的帝国,完成了希腊人梦寐以求却不曾实现的梦想。出于统治考虑以及后世的各种现实需要,亚历山大从古代开始便被加上了各种光环,累积了极大的话题量。亚历山大的功绩并不是一个人造就的,父亲腓力二世留下的宝贵遗产,以及后世继任者不遗余力的宣传,共同成就了他的不世之功。亚历山大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但他并不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他没有解决好与希腊同盟的关系,也在管理广大的亚洲地区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直到去世都没有继承人,导致他的帝国迅速崩塌。亚历山大之前的波斯帝国,用了三倍于亚历山大的时间,才拥有了西亚、中亚的版图。速度或许慢一些,但波斯统治者可以更好地与新的征服地区反复磨合,最终统治这些地方两个世纪。同理,随后的罗马帝国也存在了几百年。罗马帝国扩张给我们的感觉速度很快,但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的话,罗马帝国扩张的速度并不快。在公元前 3 世纪,罗马人就已经统一了意大利,但是用了两百年才大致统治了地中海,行省迟迟没有建立起来。很可能是因为罗马人没有急于将征服地区都变成行省,罗马的统治才能相对持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古希腊最后的光芒

                  内容非常扎实,深入了解马其顿崛起与陨落。补足了我在这一块空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希腊人的故事》第一次走近亚历山大大帝(BC356~BC323),就被他吸引,还专门买了一本《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可惜一直没排进阅读计划。这几年从各处不断获得关于他的资讯,亚历山大于我已不再神秘,向往之情也减了几分。这本书是讲谈社兴亡世界史系列丛书的开卷,通读下来所获新知不多,未达到盐也七生给我的颅内高潮,但这种熟悉带来的思考空间却给我更多新发现。一、希腊文化、希腊化与希腊化时代    任何文化都难以用几个简单的词汇准确描述,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略有感知,却又难以言尽。与希伯来文化并肩成为欧洲文明源头的希腊精神也是如此,即便” 理性、运动、自由、纯真、光明、自然、高尚、和谐、运动,充满力与美的交织变换 “这一长串词语,也难免文化标签的肤浅。    希腊化时代以亚历山大执政为标志,至罗马人征服地中海(BC30,凯撒被刺,克娄巴特拉女王自杀,托勒密王朝覆灭),前后约 300 年。这一时期,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并与东方文化相融合,产生新的希腊式的文化(区别与希腊文化)。这个过程也称希腊化,其对象是希腊城邦以外的东方区域(所谓东方,是站在希腊角度上看的,希腊城邦发源于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及附近岛屿,在这个区域之东就是东方)。二、亚历山大与佛教造像的起源    亚历山大东征随行有近 1000 名土木、测量等专门工匠,BC326 年抵达印度河后班师回朝,并在当地留下 12 尊希腊神像以示纪念,是否因此开启了当地人造像的历史不得而知。此处为犍陀罗国,佛教(起源于 BC6 世纪)广泛传播,但当时并未出现佛像(佛陀不立文字、不立像),直到 AD1 世纪才出现充满希腊风情的犍陀罗佛像,而那时已是罗马时代了。亚历山大埋下了一颗种子,400 年后历经希腊、伊朗、罗马三种文化的浇灌,终于发芽,而他也成了韦陀天菩萨(阿拉伯语中的亚历山大读音 = 韦陀天)三、英雄 hero    希腊语中,神与人结合生下的孩子被称为 heros,即半人半神,通常都是具有超常勇气的勇士。亚历山大父亲腓力二世的祖先可追溯到赫拉克勒斯(海格力士,狮子皮 + 狼牙棒,宙斯的私生子,被赫拉诅咒杀死自己的孩子,以 12 项任务赎罪),母亲奥林匹亚斯所属的摩罗西亚王族是阿喀琉斯(海神忒提斯与凡人珀琉斯之子,特洛伊勇将)的血脉。然而即便流淌着宙斯的血液还是凡人,于是亚历山大到埃及阿蒙神庙验证自己的身份,并满意而归。如果亚历山大真是宙斯化作闪电击中奥林匹亚斯所生,腓力会作何感想?    在中国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故事,传说周朝的始祖弃是姜女踩上大脚印(雷神)所生,商超的始祖契是简狄口吞玄鸟蛋(凤凰)所生,尧则是庆都吸入龙息(龙)所生,姜、简狄、 庆都均是帝喾的妻子。王朝的起源一旦有了神明的加持,统治也就有了合法性。四、亚历山大东征目的    三次波希战争(BC492~BC449)均以希腊联军的胜利告终,然而之后希腊城邦之间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兄弟阋于墙,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寻找一个敌人,波斯就是这个完美的敌人:大量的财富 + 历史积怨。对波斯的征服起于腓力二世,腓力意外被刺后,亚历山大为证明其科林斯盟主的合法性继承了东征事业。    东征的第一阶段从 BC334 起,历时 4 年,以为希腊复仇为名义。所谓 “希腊大义” 一是报复 150 年前波希战争时波斯人蹂躏希腊土地、亵渎众神的行为,二是将小亚细亚的希腊人从波斯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第二阶段,BC330 进攻中亚,直到 BC326 跨过印度河,是亚历山大追求 “亚洲王” 的战争。为达目的排除异己,所到之后若有居民反抗,便残酷杀戮,所谓东方宽容政策仅是对东方的贵族以礼遇,目的是方便统治。    第三阶段,BC326 至亚历山大死亡,由于战争已经没有了合法性,受到众人反对,屠龙少年无奈西归,任性地周游阿拉伯半岛,最终客死他乡。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