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9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抗争时期生活记录

    不错的书,回望乱世,人如蝼蚁,人世百态,抗战 8 年,百姓度日如年,明天都面临各种事关生死的选择,真是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内容不如前一本《银元时代》鲜活,乱世亲历者太多的不堪回首。让人感叹的是大时代下各色人物的百态,无论是汪精卫落得挫骨扬灰,还是各种汉奸和商人。另外反映日本人确实粗鲁,没有全盘的治理战略,不了解中国人的性格,从来就没有被征服 ,各色汉奸都是人品不堪之人。这方面日德都比英国人差远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抗战时期的上海生活

      这本书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视角,记录了日军侵华时期上海的民间生活,以及痛苦漫长的抗战记忆。通过大量的资料、照片和亲身见闻披露了日军和汉奸的丑恶行径,以及特殊时期的世态人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本书作者陈存仁,以历史亲历者的视角,记录了抗战时期上海民众的生活。在抗战中,市民经历了由抗战初期的团结兴奋到低沉苦闷的情绪历程。随着外来人口涌入租界,上海经历过一段畸形的商业繁荣。出现了阶层转移现象,炒卖期货、囤积货物的暴发户和 “跑单帮” 的商贩成了社会新贵。普通民众因为物价飞涨、物资粮食短缺,生活非常困窘。第二,我们从市民的视角,观察了侵华日军的军事和统治手段。日军惯于利用谍报、汉奸渗透和杀戮的恐吓手段,但内部一直存在着战略误判和观念分歧,而且实际控制的区域,主要是 “点” 和 “线”。在经济掠夺上,有代表性的手段是发行军票和倾销鸦片。第三,说到了汉奸这个特殊群体。汪伪政权成立以后,吸纳了一大批留在上海等待投敌的汉奸,其中比较奇特的一个,是糊涂荒唐的褚民谊。最让民众痛恨和恐惧的,是七十六号特工总部的杀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随遇而安,随风飘然🍄

          这人对烟叶大王的儿子说:“你登报找的就是我。” 同时他深恐有人冒领,所以问清他的家人姓名地址,以及到来何事。烟叶大王的儿子一一详答,于是刘某就带领他到家乡闵行的一间破屋中,关上了门,两人一同发掘埋在土中的大皮箱,打开一看,里面的黄金以及道契股票一点也不缺,烟叶大王的儿子深深地感激说:“你穷到如此地步,何不拿出一些来用用?” 刘某说:“我们中国人最讲信用,即使我穷到死,也不会去动用它的。” 烟叶大王的儿子听到这两句话,竟然感动得流出眼泪来。给刘某钱,他也不受,只是说:“我还想做老主人的生意。” 烟叶大王的儿子打电报到美国向他父亲报告了掘到皮箱的经过,立刻就接到回电,应允以后全美国烟叶都归刘某一人经销。果然不久之后,第一批数百箱烟叶全部运到。当时上海的烟叶已无存货,听到有烟叶运到,大家争相抢购,刘某也很快成为一个大富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得真详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个人视角的口述历史中,发现乱世的生存之道

              作者,陈存仁先生,因为他名医的身份和地位,可以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的人,有社会名流,合法的或不合法的商人,有国民党高官,汉奸,黑社会流氓,日本官兵,还有很多底层的普通人。我觉得,阅读这本书对现代普通读者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从中学习做人之道,学习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如何在乱世避险,包括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避险,明哲保身。当然,有些能力是天赋,恐怕是学不来的,如审时度势的能力,拓展人脉的能力,随机应变、当机立断的能力,还有最重要的,是运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三教九流,众生百态

                此书信息颗粒度比较细,深入到具体的日常当中,看惯了历史宏大叙事,此书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补充。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如何分配,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逻辑,小人物生存以及对社会的管理此书讲得现实感很强,有些事情过去发生了,即便到现在内在逻辑也是一样的。这本书虽然讲得是抗战时期的生活,但阅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一个人说什么话取决于位置而不是内心真实所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抗战时期,上海民众的众生相。细腻而又生动,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来说,“魔都” 不仅是对当下的演绎也是对七十年前那座城市最贴切的称呼了。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人们,恐惧而又无助。不得不令人思考,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和平。不要妄谈战争,当一颗炸弹在身边爆炸时,最受伤的又会是谁呢?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抗战时期生活史

                    这本书很不错的。情节和文字都很朴实,简练。让我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上海在抗战期间的情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八年抗战中,市民经历了由抗战初期的团结兴奋到低沉苦闷的情绪历程。随着外来人口涌入租界,上海经历过一段畸形的商业繁荣。出现了阶层转移现象,炒卖期货、囤积货物的暴发户和 “跑单帮” 的商贩成了社会新贵。普通民众因为物价飞涨、物资粮食短缺,生活非常困窘。从市民的视角,作者观察了侵华日军的军事和统治手段。日军惯于利用了谍报、汉奸渗透和杀戮的恐吓手段。但内部一直存在着战略误判和观念分歧,而且实际控制的区域,主要是 “点” 和 “线”。在经济掠夺上,有代表性的手段是发行军票和倾销鸦片。书中还说到了汉奸这个特殊群体。汪伪政权成立以后,吸纳了一大批留在上海等待投敌的汉奸。最让民众痛恨和恐惧的,是七十六号特工总部的杀手,他们把曾经安宁的上海变成了一片恐怖的土地,留下了无尽的创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一样的上海

                        这本书着实饶有趣味。在作者的笔触之下,我仿若穿越百年时光,得以目睹一个别样的上海。于此,时而会禁不住惊叹,原来战争笼罩下的社会竟是这般模样。     诸多事宜,若生活在彼时的上海,或许会觉得惨绝人寰。然而,作者笔下所叙却时常洋溢着乐观之情。     书中诸多故事,作者皆能信手拈来,使人领略到与众不同的百态人生。原来那时我们的国人已然沉溺于鸦片,原来那时我们处于日军的占领之下,终日煎熬。原来那时诸多事情于我们而言皆是身不由己。      看到作者这样一位行医者在那样的社会中用心生活,愈发感慨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或许便是另一种诠释: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抵达的地方,文字能够引领我们前往;我们无法亲身经历的历史,总会有历史中的人物为我们转述。     多读此类书籍,实乃明智之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陈老的文字简单朴素,所著战时杂记带着特殊的角度 —— 既要生存,也不想合污;既要与各阶层人打交道,又不愿苟同某些人。很贴合大多数普通人的思维,生动、详细,很是喜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配合银元时代生活史

                            战争对老百姓是最痛苦的回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抗战时代生活史》

                              关于《抗战时代生活史》这本书的内容:第一,本书作者陈存仁,以历史亲历者的视角,记录了抗战时期上海民众的生活。在抗战中,市民经历了由抗战初期的团结兴奋到低沉苦闷的情绪历程。随着外来人口涌入租界,上海经历过一段畸形的商业繁荣。出现了阶层转移现象,炒卖期货、囤积货物的暴发户和 “跑单帮” 的商贩成了社会新贵。普通民众因为物价飞涨、物资粮食短缺,生活非常困窘。第二,我们从市民的视角,观察了侵华日军的军事和统治手段。日军惯于利用谍报、汉奸渗透和杀戮的恐吓手段,但内部一直存在着战略误判和观念分歧,而且实际控制的区域,主要是 “点” 和 “线”。在经济掠夺上,有代表性的手段是发行军票和倾销鸦片。第三,说到了汉奸这个特殊群体。汪伪政权成立以后,吸纳了一大批留在上海等待投敌的汉奸,其中比较奇特的一个,是糊涂荒唐的褚民谊。最让民众痛恨和恐惧的,是七十六号特工总部的杀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绝不能错过的佳作

                                《抗战时代生活史》陈存仁偶得好书,作者是现代中医奠基人之一,出生在上海老城厢,抗战时期留在上海,从淞沪会战到日本投降,作者用亲历者的视角记录了战争的撕裂,民众与达官贵人的生存状态。当时的经济崩溃、物价飞涨、特务机关 76 号、汉奸丑态,都一一呈现。从各个视角去观察一个民族在苦难中的挣扎与坚守。作者也没有避讳,自己也为汪伪政府的高官出诊,无论是否是被迫于生计。这是一本看完就想买一套纸质书留存的佳作。上海人肯定不能错过,希望了解那段时期真实的上海更加不能错过。还有一本《银元时代生活史》正在欣赏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再宏大,眼里都是人

                                  个人视角,虽是管中窥豹,但是如此真实和贴近,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抗战与沦陷,而是人,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怎样活,怎样死,怎样高尚怎样卑微。看到那时的上海,与中华大地其他地区的巨大不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往事细细道来,让人真切了解那个时代,上海的真实状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人真感受

                                      在陈老的笔下,复活了那个年代,身为上海人,对那段时期的认知已乎为零,由陈老这位亲历者述来,十分亲切,我对身边本已十分熟悉的环境又多了一份认识,一份感情。陈老第一个诊所就在我家对面,我家就在南京东路正对山东路的弄堂里,就是现在的苹果旗舰店。威海路诊所又在我外婆家边上,我外公也是祖传中医,外公姓乐,因此有我家出的医书《乐氏医室 - 雷公药性赋》,解放前我外公就在威海路开过小儿门诊,不知他俩是否有过交集。结尾的国际饭店我也极熟,而且深有渊源。我爷爷是国际饭店法菜大厨,16 岁就在国际饭店学厨,后为特级厨师,作过国宴,受过国家五一劳动奖章,现在国际饭店的法餐大厨都是我爷爷的徒孙的徒孙了。我从小长大的南京路的家,就是国际饭店的员工家属楼,左右邻居都是国际饭店的员工。作者书中所说的地方也都是我熟悉的地方,对我现在专注研究的上海近代史,作了重大补缺,在此深表谢意。与作者有如此多的交集点,也可说缘份匪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存仁先生千古,吾辈后生当以为楷模,勤而学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故事精彩,大气磅礴,从另一视角了解那时那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