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些简短的话

    1、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鞑靼人沙漠》可能有些沉闷;对于敏感的少数,则一切都刚刚好;2、大众视角去看主人公就是个废物,从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看,那是一个有尊严,充满使命感,并且一生努力追求人生意义的人,值得尊重;3、作者对于城堡一成不变的生活,对于远处的未知,都有非常好的描写,笔触很轻盈,有一种魅惑人心的力量,非常值得学习;4、这本小书篇幅并不长,但是却成功地描写了非常复杂而隐秘的人性,人类受困于现实,因此不得不去幻想出希望,而希望则进一步增强了困境,最后,因为投入如此巨大,浪费如此惊人,人就不能放弃自己的幻想,更不能动摇相关的信心。信念是一种困局,它使得困局最终成为人存在的本身;5、主人公那个充满了命运预言的梦境写得太好,作者有如妖魔;6、山间小路并行的两位尉官,这个设置也很好;7、我不把它当作是幻想小说,是因为其中有非常残酷的背叛与欺骗,主人公时军官里极少数纯真的人,正因为有这种特质,让他一直留在城堡。应该说,这本书是写给纯真之人的一首挽歌;8、结尾挽救了整个故事,否则按照故事的坍塌速度,会变成一部粗浅的讽喻小说,嘲笑那些徒劳无功的等待和官僚系统的僵化,那样就无趣极了。小说没有停留在主人公被逐出城堡,失去了面对苦苦等待的终极时刻,那其实可以作为讽喻小说的高潮和结尾。有了现在的结尾一切大不相同,非常优美而悲悯,而且有些庄严,主人公并未失败;9、呆在城堡之中,是主人公活下去的理由,我想结尾有这一层意思。

      8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最好是慢慢读,才能感受到文字间的奇妙力量。前面看得太快了,后面才静下心来细品。它里面没有新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讲述的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而荒谬的人生。全篇读下来感觉比较沉闷,压抑。“乔瓦尼打起精神,坐直上身,用一只手整理了一下军装的领子,向窗外再看上一眼,仅仅只是短短的一眼,看一看他最后能够看到的不多的几颗星星。然后,在黑暗中,尽管没有一个人看他,他轻轻地笑了”。 结尾松了一口气,很喜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文字的描写很细腻

        城堡内是循规蹈矩与按部就班的生活,城堡外是好奇未知的北方世界,还有无比熟悉却又让人孤独的城里世界。生命禁锢在狭小的城堡中,不知道哪里是宿命所至,想要成为英雄的人儿,生命在选择与等待中,悄然流逝,生命之轻,犹如梦境中的精灵,挥舞着翅膀化为青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的坚持与等待,是空,也是自己赋予的意义。

          由塔勒布《黑天鹅》书中提到的本书,一天多点的时间流畅地阅读完。流畅是因为故事情节简单,人物较少,故事线清晰。这是关于等待的故事,中尉德雷戈奉命前往远离城市,正对沙漠的古堡担任守卫工作。那里工作单调远离城市,所有人内心坚持下去的希望是(或是幻想)北方沙漠中会突然杀出鞑靼的大军,而他们最荣耀的时刻就是坚守阵地,英勇的保家卫国。20 到 30 余年的光阴一去不复返,德雷戈在希望与等待鞑靼人的进攻中,由中尉熬到了少校,青年到迟暮之年,身体老朽,健康不在。最终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等到了鞑靼人的进攻,然而他却不得不离开守卫一生的阵地,最终死于一处不知名的小旅馆。故事是寓言,也是一个幻想的世界。也许正如开篇年轻的德雷戈向附近的车夫询问道路,车夫回答,这里根本就没有城堡。这可能是一个作者构想的故事,借幻想将理念。作者当时参加工作,在一处报社工作,想象着自己以后的余生可能都要耗散在高度确定的岗位之上,动弹不得,未来沉闷可期。于是幻化出了德雷戈,借他之身,做了一场可能的想象实验。如果我们进入了一个很难离开的工作岗位,或者陷入一个难以离开的人生境地,最简单的安慰方法不是快速地离开(代价巨大,还有各种现实的不得已),而是为自己的不得已坚持,凭空去建立一个值得坚持与等待的远大意义。这是最容易实现的自我安慰,不用各种实际的努力。深思想来,沙漠堡垒的德雷戈也可以是城市里的我们自己,戏剧性极强的鞑靼沙漠也是平凡日庸的现代生活。我们生活着,有很多的不得已,这些【不得已】累积多了久了就成了很多【不得不】要坚持下去的痛苦之源。我们一生都在为这些【不得已】与【不得不】找寻与建立各种人生意义。人生没有意义,客观上看,人最终都走向死亡的空。空之后一无所有。但是为了不立即面对这种可想象结局的残酷,我们有了自己建立的各种意义。没有意义,人活下去痛苦且艰难,即使这些意义都是主观产物,也需要用以润滑不断渐进进入死亡入口的人生通道。人是活在自我编织的人生意义的网上动物。回到《鞑靼的沙漠》,德雷戈的人生好像是一场神开的玩笑,他虚弱的被人抬着,反方向离开了等待了数十年即将迎来战争的前线;身边生龙活虎的士兵们像前线开去。作者说道,两方其实没有区别,都是迎向死亡。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悲观角度看《鞑靼的沙漠》,岂不是任凭自身乱流,最终走向不可更改的结局。不是这样的,生命的两点清晰固定,中间的线条弯曲度我们是可以调整的。即使如德雷戈,他在坚守堡垒四个月后,也能尽自己努力,争取到医生开据的病情说明书(尽管领导同意离开的希望渺茫)。但他最终自我放弃了,沉醉在未来某个小概率的美好幻想中。(最终幻想实现,人却时光不在)。我们可以选择尽量不后悔的努力态度 ,尽人事。至于努力的结果,听天命。活过,努力过,为自己的真实欲望燃烧过,为自己的鲜活理想行动过,即使欲望与理想最终都极其庸俗或者渺小,但至少完整实践过,自己独特的人生。人生,空也是它,不空也是它。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年轻的时候觉得时光好慢,一切都来得及 总是在期盼,总是在等待,转眼已是老年,悲哀的是什么都没有改变,等来的只是老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难想象这部作品写于 33 岁,故事很简单,大量的心里描写,景色描写,将主人公刻画的淋漓尽致,一个人为什么而活?是财富?是功名?不,而是信念,是希望,是一生的期待。然而就在希望来临之际,却被迫离开战场,又是何等的无奈和荒诞。感叹命运的同时,又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岁月匆匆,时间就是一把无情的刻刀,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趋势而改变,珍惜当下,珍惜眼前。切勿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人应该如何战胜虚无?也许在虚无面前,没有一个人敢于说自己是强大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犹记高中时看《悲惨世界》的震撼,让我第一次知道活着的意义就是能更好地面对死亡。主人公冉阿让无畏地忍耐生活的不公是因为他坚信上帝在彼岸等他,而《鞑靼人沙漠》里的德罗戈面对的只有虚无,然而当他在虚无中耗尽一生时,在生命的终点嘴角却浮上了一抹微笑,他最终的尊严和勇气究竟来自何处?正是这神秘的微笑让这个大部分像卡夫卡的小说一样荒诞的故事突然有了神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光如流水,不舍昼夜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年轻军官到北部边境沙漠边缘的一座城堡驻扎的故事。乍看之下这么个主题让人难以共情,毕竟我既不是军官,也不渴望战争带来的荣耀,面对的更不是荒芜沙漠,而是大好世界。再读一些后慢慢感受到,时光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而每个人或许都被困在自己对未来的希冀和干枯现实的夹缝之中。这时候,你会选择离开熟悉却狭小的方寸之地,还是固守自己的希望?时间匆匆流逝,希望日渐渺茫,你短暂离开城堡却发现正常的生活里似乎没了你的容身之处。没有彼岸。那这时你会选择离去还是固守?到底是离开更需要勇气,还是选择留下更值得荣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多数人都是德罗戈

                      1972 年作者布扎蒂也像他笔下塑造的德罗戈那样去世了…… 其实,很多人都会以那种带点悲壮的方式离开吧,尤其是没有能实现青年时期梦想的,依然还想再奋力一搏的人,但是,命运大部分时候还是会以平淡的方式收尾,没有英雄式的结局,只有 “在黑暗中,尽管没有一个人看他”…… 沙漠的尽头是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等待无尽的希望

                        德罗戈在沙漠边上,用尽一生等待着那微弱的希望,从一开始到达城堡的抗拒,内心想的是很快可以离开,而到后面慢慢的适应和期待,在这几十年失去的东西看起来只有时间,但这背后还包括亲情、友谊、爱情,而在最后希望好不容易到来时,命运的玩笑也随之到来,自己又踏上了回家养病的征程,而此时的心理却是无比的想留下来,跟最开始心理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也完成了不情愿来到不情愿走的转变。在同情德罗戈的同时,也会想到如今拼命上班的自己,又何不是在期盼鞑靼人前来的那天,而那天自己或许还年轻、还有家人、也许有爱人、还能迎接战斗……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