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8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好,陌生人

    当代社会手机成为了人体的一个器官,于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明显减少,在这样一个孤独又孤岛的境遇下,如何开启与身边陌生人的交流,实现更丝滑的附近,是个重要命题。同一个小区的人,可以先熟络起来,远亲不如近邻;身边的公共服务人员,如快递小哥、环卫阿姨、门卫保安、菜市场的卖菜大姐,了解他们其实也是在了解社会,进而了解自己;单位里不熟悉的同事,是下一个要熟络起来的重要陌生人。那天,我在博物馆做志愿者,第一次,请馆里的游客做个对博物馆的满意度调查,大概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调查需要扫码,刚开始自己很不好意思,心里感觉是在求人办事,劳烦他人,耽误他人时间。后来,跟着志愿组织里的一位大姐后面,她特别热情,而且能从游客的角度考虑,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包括她与游客的说话语气都特别得亲近,30 份的调查一会儿就完事了,在过程中她与游客拉家常,有时还根据游客在馆里的观看路线,给他们提供相关意见,调查结束后,游客还跟大姐说谢谢。那天,我真是万分佩服她,另外,她还是馆里的志愿讲解员,在某些时段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后来,午饭期间,我聊起自己对她的佩服之情,并请教她。她给我传授心得,说一定要站在游客的角度,让游客觉得你做的事是为了游客好,确实,我们的调查是馆方为了了解游客需求,看有哪些不足,然后积极改进,更好为游客服务。另外,她说要多练,要开口,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经常与游客互动,就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大姐还告诉我,不要指望所有的游客都配合你做调查,因为每个人当时境况也不同,她拒绝你也很正常,不要内耗。在博物馆做调查,碰到的陌生人,大姐给我好好上了一课,再结合这本书,发现书中的有些说法在现实中有了映照和佐证。打开自己,释放出善意,陌生人其实也没那么陌生,愿我们能成为主动释放善意的那个人!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热烈生活

      最近读了三本好书,都是和作者 “同呼吸共鸣式” 的沉浸阅读体验。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后,有一种《向内走,安顿自己》的如释重负感。搬了新家,就不太爱出门,因为附近有一切我想要的美好。打扫卫生,伺弄花草🪴,窗前煮茶,灯下看书,美哉 #你好陌生人,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开始的陌生人,你好啊😊,我们很快就会变成好朋友了

        在我们的思想中,陌生人可能就是自己在现实中没有见过的或者见面很少的人。而只有到了现代,陌生人是长期处于既不是敌人也不是客人的中间状态。想想可能就是从之前的大院到现在的单元楼开始的吧,在大院的时候随便串门和跟保安说话是家常便饭,而现在的单元楼再去串门再去跟保安聊就要做很大的心理建设,最终很可能因为心理成本过高就放弃了,于是就变得越来越陌生了。就像看过的一个图片一样,本来都是朋友,只有好朋友去串门才是懂事,就算是普通朋友也变得陌生了,只能客气的带着水果懂事的去串门。陌生的开始是从工厂里分工作业开始的,我只需要了解工友在工厂里的他那一步骤工作就好,其他的想聊也因为资本、监工和生产量的要求,没有太多时间去聊。想想自己经常能见到的工厂门口,上下班的时候很少再有那种成群结对出入了,更多的是自己一个人或寥寥几个人,最后也只是打个招呼就分道扬镳了。就像书里这几次对话,慢慢让我们看到陌生,而这陌生就像梳理最后用梭罗描述的三把椅子一样,“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之后雪莉・特克尔认为这三把椅子分别代表了自省、同理心和良师益友三种美德,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但是,技术破坏了这种良性循环,而这种破坏从独处就开始了。因为社会给我们时间很宝贵的思想,使得我们难以忍受独处,不自觉地想去看手机。手机为代表的第四把椅子出现了,使得三把椅子的良性循环也土崩瓦解:因为害怕独处,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身上,丧失了关注他人的能力。而要改变就需要我们去了解陌生人,而这需要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下能够打开心扉,就像歌曲《心墙》一样,打开一扇窗可以让陌生变得更熟悉。只是这样的环境因为过度城镇化和开发旅游资源变得稀缺了,希望社会可以多一些这样的好环境。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思考:经济、技术、货币、人的聚集方式,近几十年世界的变化大约超过过去一千年的总和。发现和了解附近有可能是一种带有抒情色彩的方式,似乎是要回到我们知道一切来处的世界,如果世界发生改变的拐点已经存在,那么沿着一条目前我们还不是很适应的陌生化道路生活,在魔幻的镜像世界中找到新的幸福,会不会也是一种选择呢?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疏离和陌生化已经是无法回头的趋势,但人是社群动物,总是渴望和他人更亲密的相处,也许,带有善意的一句问候 “你好陌生人”,是让这个世界更加宜居的表达。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好,陌生人,早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酷” 是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做出一个决断。有舍弃,然后有专注,所以见识非常重要。我的理解是,“酷” 也意味着,你做出的判断不仅是准确的,同时是有你自己的特色的。生活里面的很多判断,没有简单的对错之分,每个人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酷的判断不仅是对对象的准确把握,也是对什么是适合你自己的判断,而且是有你自己的风格的。所以回到生活中,要想丰富自我,强大自我,做一个有特色的自我,那就要跟更多的陌生人打交道,你自己的酷的特色才会呈现出来。其实 “酷” 是很偏激的,很个人的,但是确实会让你眼前一亮。这个亮,可能就是一种感觉,他说出了你没说出的话,或者他做了一件你朦朦胧胧想过却没做的事。太酷了!他总是先人一步,这是一种非常个人的选择,但他又启发了别人,让别人茅塞顿开。项飙_酷,就像你说的眼前一亮,它揭示了生活里面存在的,我们也朦朦胧胧感觉到但是没有看到的东西。所以,必然要有互相的感应,才能产生 “酷” 的效果。如果完全没有生活基础,那就是怪,那就是异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见陌生人,看见自己

                  看见陌生人,看见附近,看见自己,看见社会。这个看见,是存在的一个基础,是生活的一种能力,也是看见生活感的一把钥匙。         因为害怕独处,我们逐渐丧失与自己相处的能力,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身上,丧失了关注他人的兴趣和能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JonderRead016《你好,陌生人》保障下的陌生化

                    JonderRead016《你好,陌生人》二十多年前,农村城镇是熟人社会,除了人情的温暖,也体现宗族互助对社会保障体系不足的关键补充。现代陌生人在更微观层次上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陌生人社会的出现,既带来了疏离和冲突,也意味着包容和进步;体现人们远离城镇的父母兄弟与宗族亲友,来到城市依然能生活得好,因为城市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和商业保险的支持。JC 2025-07-29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切的感受这个世界,去爱,去痛,去经历…

                      我之前以为,日常互动的 “无感”、自我认知的 “疏离”、社会结构的 “透明窒息”,是属于人际关系问题,但项飙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生存范式改变的结果,是从 “熟人社会” 向 “效率社会” 转型的必然。 传统社会的 “生存依赖” 催生出对他人的耐心与共情,而现代技术与制度构建的 “无感化系统”,让外卖替代邻里互助、算法消解熟人建议,生存不再需要 “麻烦” 陌生人,好奇与关怀便随之稀薄。我们习惯用 “标签” 简化他人,却忘了每个身份背后都是具体的生活。 当 “存在锚点” 从楼下早餐铺的老板、同事的工位绿植,转向朋友圈点赞、职场 KPI 等虚拟符号,人们便陷入 “永远需要证明存在” 的焦虑。这些抽象指标的可量化、可替代,剥离了我们对生活的真实质感。 技术打造的 “透明社会” 看似可控,实则压缩了人际互动的空间,屏幕连接了千里,同处一室的却缄默无言。 所以,我们在效率洪流中,不要忘了 “作为人” 的根本能力。关注附近,其实是让我们把 “存在的锚点” 从 “抽象指标” 拉回到 “具体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些人老见面,但永远是陌生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见陌生人,看见附近,看见自己,看见社会。这个看见,是存在的一个基础,是生活的一种能力。看完后,让我有了很深的看见附近的实践动力。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用心看见,不要视而不见

                            这些年有种很深刻的感觉,就是生活在一个地方,却对这个地方非常不了解,对共同生活在一个小区的人视而不见;对经常走的路,路边的景象视而不见;甚至也都没有好好看看父母,爱人和孩子,哪怕天天住在一起。看了这本书以后,激起了我发现附近的想法,我想带着孩子,去小区里到处转悠转悠,去发现这里有多少条路,这里种了些什么植物,这里都住些什么人;也想给家门口的那块空地起个名字,种点什么,想更走心一点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越来越关注远方的人、事、物,却忽略了身边和附近的一切。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自己身边的生活却平凡、普通、乏味,甚至没有意义。《你好,陌生人》这本书提醒我们,其实身边和附近,“最初的 500 米” 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当我们放下戒备,试着去了解和接纳身边的人时,就能在平凡中发现意义。人与人的连接让我们有归属感,也不容易迷失。所以,不妨从身边开始,主动观察、了解和接纳自己的 “附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陌生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社会呈现陌生化,每个个体都更加注重自身。年轻人逐渐偏向自我享受,丧失爱的能力,难以共情。各人之间应该更高频度的面对面交流,尤其是社区内交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陌生人的定义变了

                                    有条件的接触一下陌生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挑战自我

                                      1、读这类书对我是种挑战,每个字都懂,连起来懵或无感;2、但随着数量增长,感觉 “懵” 感减少,看来多读是关键;3、挑战自我是最大的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好陌生人

                                        通过与五位专业人士的对谈,从不同的角度走近陌生人,而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走近陌生人,重新了解我们自己,从网络的虚幻中摆脱出来,看见附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社会进步,而改造人类的时代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