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完感觉 年罪有应得

    这本书主要环绕在年羹尧个人的职涯盘点,大约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在说明年羹尧如何自寻死路,作死,加上雍正本在得到皇位时,才经历过好几场阿哥们之间的生死争夺,自然对于拥兵自重、不符期待、无法掌握这种事情,容易撬动内心的 DNA.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只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儿。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年羹尧的困局,值得每个人都看看

      这本书必须推荐,第一本看郑小悠博士的书是《清代的刑与案》,那本书讲了好几个故事,史料扎实,故事生动,文笔也好。是顾衡老师推荐去看的,然后就圈粉了。这本书单讲年羹尧的故事,参考了大量雍正的奏折,对当时场景的还原度很高。重要的是故事讲述的真好,能把故事性和史料严谨性兼顾的这么好的,比较少看到。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与影视差别

        看电视剧《雍正王朝》对年羹尧的命运很是感慨,年轻时在四爷家中服役,后来能力渐长出任封疆大吏,但命运的发展仍脱离不了四爷的掌控。最后被赐死时把手腕中的佛珠取下托李卫还给雍正时的那一刻大概心已经死了吧。在这之前他应该不会认为自己会被赐死,不过现实总是那么让人意外。影视剧中这一段很感人,不过现实中的历史跟影视剧中有很大差别。年羹尧的出名并不完全依靠雍正,他成名在康熙时期,雍正并没有给予多少恩泽。这导致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并不是那么亲密,他对雍正也没有那种敬畏,就是这种敬畏之心的缺乏导致没摆正自己的位置,最终遭致雍正猜忌而命丧黄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伴君如伴虎

          君威难测,伴君如虎。帝国时代,皇帝一人拥有全天下最大的权力,生杀予夺,予取予求。很多人挤破头都梦想着得到垂青从此飞黄腾达,可往往忽略了一旦失去之后又将遭遇何等的凄惨。《年羹尧之死》里作者郑小悠通过对年羹尧这位传奇人物一生的叙述来为我们揭晓导致其走向最终灭亡的种种成因。不同于电视剧和历史小说,这本小书有着足够扎实的史料做支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1. 鸟尽弓藏在年羹尧遭遇覆灭之前,他门下的秀才汪景祺曾以《功臣不可为》来替其叫屈。鸟尽弓藏、功高震主、遭逢猜忌,历史上的功臣往往都避免不了要面对这些。借古讽今,郭子仪、李光弼等众多前人所经历过的似乎又一次在年羹尧身上发生。中国古代的功臣,大多以军功起家。其能力越出众,影响力越大,曾经立下的汗马功劳随时都可以变成一张张的催命符。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不管你本意如何,但凡具备可以起兵造反的实力就如眼中钉肉中刺一般,这可比那些空怀不臣之心的危险得太多。遇上像赵匡胤那样的,还会用 “杯酒释兵权” 的策略,和平化解;可要是碰上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大开杀戒是在所难免的。从后来的故事发展来看,雍正显然和后者更像一些。用这套理论来解释年羹尧之死,倒也可以,但明显不够准确。这就像用一个通用的套路来做分析,从而忽视了其本身的特殊情况。李正在《成为雍正》里给出的答案政治站错队,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既然想要搞清楚年羹尧的死因,就必须了解到他的生平事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皇帝的视角下,更应该从年羹尧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一切是否可以避免?我们又能获得什么启发?2. 政治包袱年羹尧作为汉军旗人,在父亲年遐龄成为湖广总督后便拥有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生起点。家族多年积攒下来的资本为他的人生助力,在后来的发展中更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在通过康熙的安排后嫁给雍正,让他和这位日后的天子产生了重要的联系。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的存在,让他日后在大清朝的政坛上变得更加炙手可热。雍正未登基之时,年羹尧已是具有一定名气的青年才俊。获得当时权臣明珠的大力赏识可以佐证这一点。他的两任妻子都有赖于明珠的极力撮合,这在当时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能进入到明珠的关系网络中对于当时的年羹尧来说是件好事,可也在暗中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明珠所处的关系网络极为复杂,说是盘根错节一点不为过。雍正以孤臣出名,和其父康熙一样也比较喜欢重用孤臣。然而像年羹尧这样的人还远远算不上,除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姻亲,最为致命的地方还在于他和康熙的儿子老九之间因为明珠的关系网络而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简单来说,雍正欣赏之时,他的本事和年贵妃的关系可以帮他获得更多的信任。可这个身边的自己人在得到重用后和自己的死对头藕断丝连,心有芥蒂的雍正皇帝将年羹尧清除出核心圈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甚至会在将其视为对方阵营里的人后变得更加疯狂。3. 如日中天在康熙在位期间,年羹尧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仕途上更是一路平稳发展。虽然没有日后那么地辉煌,但和当时的雍正相比,那情况好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一个正当其时,一个遭受冷遇。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人因为婚姻和工作上的关系逐渐加深了解,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在雍正夺嫡的关键时刻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位于西北地区的他在时局中举足轻重,一来帮助雍正稳定住局面,二来可以有效防范康熙十四子等诸多皇子产生造反之心。保证雍正顺利接班是大功一件,而在即位之初带来的军事胜利更是不容小觑。他打下的胜仗真可谓是雪中送炭,让刚上位的雍正直呼其为恩人。此时的他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他在政坛上的地位可以说是扶摇直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奈何高处不胜寒,无限风光里险象环生。4. 盛极而衰与巨大荣耀伴随而至的还有一系列新的重大挑战。如何处理好和隆科多、老十三这些雍正当下重用之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和反对派的界限?如何处理好自己旗下的各种人际关系?年羹尧在变,雍正皇帝也在变。面对上述问题,年羹尧交出的答卷没有让雍正感到满意,甚至有朝着其对立面发展的趋势。随着地位进一步稳固,雍正对他的容忍也逐渐到达了自己的极限。皇帝一吹风,臣下就骚动。在雍正流露出对于年羹尧的不满之后,针对他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一时之间,这位煊赫一时的大将军王仿佛也中了诅咒,步上了拥有这一尊称的吴三桂等人的后尘。领导是正确的,错的是下面的人,领导完全是被蒙蔽的。雍正在处理年羹尧的做法,可以说是极为生动地为我们做出了示范。然而将曾经捧上天的年羹尧狠狠地踩下就可以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吗?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雍正的举动似乎又一次地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年羹尧的悲剧仿佛又让人想到了古希腊神话里的伊卡洛斯,因为离太阳太近而坠亡。成败同源,时移世易。5. 功过是非对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后人可能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受到侧重点和评价体系等影响,也许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尽管每个读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偏好,可不管得出什么的结论都需要依靠足够合理的证据而非臆想。本书中作者对于年羹尧的兴衰成败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可能会挑战一些读者的旧有认知,但确实有着一定的可信度。我们不敢说这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但应该也算是相对可靠的。相比之下,某些作者看似精妙的论断却往往经不住事实的检验。更有甚者以小说等作为依据,炮制出各种耸人听闻的结论。乍一听惊为天人,细一看胡言乱语。6. 写在最后了解年羹尧的事迹越多就会让人联想同时期得到雍正重用的大臣隆科多等人,或许只有雍正的弟弟老十三得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看到这么多人的故事后,我们很难只将问题归责于雍正的用人不明,或许雍正本人才是问题的根源。年羹尧曾有退意,或许是偶然浮起的念头,或许是思虑过后的结果。张廷玉在晚年的遭遇似乎又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张居正大传》和《张居正与万历皇帝》里张居正的事迹再次给了我启发。对于皇帝来说,一个臣子太好用就会一直得到重用。然而这种重用不是出于对一个人的赏识,更像是作为一个工具人甚至是工具而在发挥作用。再直白一点,物尽其用,直到毫无利用价值的那一刻,丝毫不会考虑善终的可能性。皇帝坐拥天下,治下的臣民和土地一样都是自己的私产。一把锋利的刀可以榨干其每一分价值,可若是对一个人这么做合适吗?年羹尧的悲剧不光是功臣们的不幸,更是封建帝国下所有人悲惨命运的一个典型代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可这帝王家的门不是那么好进的,一旦踏进去,看似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但也可能在转瞬之间就会将你埋葬。在这个冰冷残酷的政治绞肉机里,外表上的金碧辉煌,更多是在粉饰其疯狂嗜血的真实面目。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想要避免这一切的发生就不能只盯着某一个体的命运,还得考虑到其和系统之间的各种联系。系统本身的问题和缺陷是个体耗尽所有也难以避免的厄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年羹尧之死》

            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出两点:第一,年羹尧的死因,不是他真的要造反,也不是他知道什么雍正夺嫡的内幕,而是他在雍正眼中,成了一个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包括他一开始对雍正的态度,包括他对胤禟的监视态度,包括他在京城的所作所为,都让雍正感觉到,没有办法控制年羹尧。所以,哪怕雍正知道年羹尧此时没有造反的举动和心思,他也没法保证年羹尧在将来不会有,因此在雍正心中,必须除掉年羹尧。而又因为,年羹尧此时的地位和雍正曾经的表态,就注定了除掉年羹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名正言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万劫不复。第二,雍正实在是一个心思极远、城府极深的皇帝,他夸年羹尧的时候,毫不吝啬,杀年羹尧的时候,毫不留情。甚至每一环,每一步都想得非常到位,让年羹尧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读到这,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什么叫 “伴君如伴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年羹尧的大盛大衰

              文末的那一首《汉将行》不就是写的年羹尧在官场的这一生吗?不就是写的历朝历代那些功臣的一生吗?                        汉将行汉京崇阀阅,汉代多高勋。鼓刀狗屠皆得势,何况卫霍天家亲。天家之亲本荣贵,叱咤风云众人畏。浑邪此日尚称王,诏遣立功向边地。追随不数执金吾,鞭挞常加骑都尉。归来献捷觐王都,剑履公然殿上趋。姓名已勒燕然石,方略还成充国图。请夺田园武安客,横行朝市霍家奴。宝器征求归邸第,通侯爵赏及童雏。誓辞真许天长久,雨露恩私无日无。祸福循环倚还伏,从来欹器常倾覆。井泉流溢鹃画鸣,牦缨加剑全家哭。铁券丹书返内庭,柘林兔苑移他族。报恩之子倏操戈,珠履三千去何速。北邙抔土竟无存,万事豪华如转烛。前车之覆后车诫,后车不诫终当败。窦田骄横总沦亡,博陆功名空盖代。君不见波浪掀天舸舰危,使帆全在转帆时。功成早办藏弓意,只有浮家范蠡知。🌈历史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冥冥中自有天意一样,让后人总是踩着前人的脚印行走,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我们常常说读历史的好处是可以以史为鉴,是可以鉴古知今,使人明智。但历史又用历史一次一次的告诉我们:永远不可能以史为鉴,前人跌倒过的坑后人依然会继续跌倒,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从来不停。🌈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和文仲、西汉的韩信张良萧何等人、宋朝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明朝不用说了基本死光了、清朝的和珅鳌拜年羹尧等人以及后来的………………“功成早办藏弓意,只有浮家范蠡知” 能够真正做到功成身退的历史上只有寥寥数人,或君王及早动手、或双方剑拔弩张、或贪心欲望蒙蔽其双眼使得愈发张狂。这是一个历史以来不变的君王与功臣之间的囚徒困境,双方要么都使用压倒性策略,或一方使用压倒性策略(君王之多)。其实我倒认为不论哪一代皇帝其实都是没办法的办法,毕竟囚徒困境大家都了解过:如果我不这么干的话,他要是这么干了怎么办,还不如我干。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可真是一点不假啊。年羹尧他爹他哥他妹一生谨小慎微,从不敢有二言三心。而偏偏年羹尧是个奇葩,也许是从二十一岁进翰林院又在短短不到十年间连升数级,官运亨通,还有强大的姻亲政治集团,与朝堂内王公贵胄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事事不需要自己操心,养成了 “政治公子哥儿” 的习惯与性格吧。年羹尧文武双全,又有才华又有军事实力,先后获得康雍两位帝王的赏识,又有纳兰明珠这样的权臣赏识。可见他非同一般,就这样一个我们后人可以称之为完美的人也有弱点,那就是:“政治敏感度太低”,又也许是天命让他逃不开躲不开这样一位心机城府深沉政治手段又高明的天生的政治家雍正。🌈如果我是雍正的话,我也必杀年羹尧,倒不是我心狠手辣,其实我也没办法,原因有三 1. 此人并非我嫡系,与我弟弟允祥不同,我弟弟从一开始就是我的坚实拥护者。这厮只是半路出家捡回来的,是天命助我该拿这江山。2 我对年羹尧自然是赏识的,之前的恩人啊,没有你不行啊,真真假假吧。有的确实是我演的,有的确实是从心底里赏识他,认可他的能力。但你说说这小子,官当那么高了权利名声都那么大了,他的野心与实际行为也越来越乖张了。他还是个汉人,他那么厉害,能辅佐我当上皇帝,也能数次打败敌军。还控制着半臂江山掌握着重兵,倘若他要造反,谁能拦得住,我不能让我大清江山毁在我手里啊,这人必须得除。3 关键是这小子不听话啊,我把我仇人都安排在你那儿了,话都说那么明白了,就是想让你替我收拾他啊。你可倒好明知故犯,对老九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何况你岳父一族以前和老八那可是穿一条裤子的,老九也是老八的人。你这啥意思啊,还跟老八有关系?你小子还跟老三又沾染上了关系,你们要是联合抢我的位子咋办,不行我得除掉你。“老年啊老年,你说说你是我大舅哥,你老婆还是喜欢的女人,你还又那么能干。我也于心不忍杀你啊,更何况我这个人还要面子重舆论。以前我就跟你说过让你多读读历史书,你非不听。我都把话说明白了,你要是但凡随便看哪个朝代的历史都行啊”“皇上啊,不是我老年不想看啊,实在是我是个粗人啊,对于那些政治学不感兴趣,你要是让我去学学啥战略啊武术啊还行”“好吧好吧,老年,那这样的话就怪不得我了,你死后也别怨我,要怨就怨这扯淡的命运吧,非把我生到了帝王之家”“为啥啊,皇上?”“哎,你以为我想这样吗?还不是他妈的这扯淡的人生、扯淡的命运。我想每天心思那么重,天天玩手段玩权术,天天与人斗心眼子啊”“我也没办法啊,生到了帝王之家,碰到的是世界上人人都最渴望的东西 —— 权利,上面有老子,下面有兄弟八个,我要是不潜伏半生,我早就死了。比你死的还惨,人的生命就两种选择,或生或死。老年你说说如果重来一次你会怎么选” 老年的死是必然,或早或晚罢了。就像明朝的开国功臣一样,李善长、蓝玉、徐达等人七八十了也免不了的灾难,刘基想退都退不了。无论老年当时辅佐的是老四还是老八老九老三,其实结局都一般。他的位置也决定了他终究无法独善其身谁都不参与。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最终的结局,他抹不开脸,顾念旧情不敢与老三老九等人的瓜葛纯粹扯断,也舍不得那个人人都挚爱的权利。雍正杀是不得已,年羹尧想要不参与九子夺嫡也是不可能。而他只要参与就必然是此结局,每一代皇帝最终都会不得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年羹尧“过山车”式的一生

                历史上,年羹尧算是一位 “功臣” 的典型:少年高第,青年得意,职掌封疆,拜将封侯,位极人臣,这些理想人生,年羹尧全部都做到了。但另一方面,年羹尧在达到顶峰之后,却逐渐与主君雍正帝失和,乃至于最后以大罪九十二款 “加恩自裁”,身败名裂。这种 “处理规格”,在清代也是罕见的。这本书就以年羹尧的大起大落为主轴,篇篇推进,章章相扣,通读下来,感觉就像坐 “过山车”。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作者根据史料,特别是朱批,对年羹尧和雍正帝性格和心理所做出的一些推测。从中可以看出雍正帝真是一位 “真性情” 的皇帝,也是一位 “有理想” 的帝王。对于君臣之间,他有一种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是君臣知遇,是千古榜样。这种理想在其大量朱批之中都有体现,相信是他的至情。但也正因如此,一旦这种理想破碎,对于 “辜恩” 和 “欺罔” 的年羹尧,他的仇恨才就如此强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 有料 内容丰富 读感顺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权臣年羮尧之死,照映出的是深不可测的帝王之心。

                    书摘:曾经钟鸣鼎食的年氏家族就这样忽盛忽衰,烟消云散。雍正帝在 “后年羹尧时代” 消除年羹尧个人影响,但保持西北军事实力、成就乃父未尽功业的理想也没有实现。本书以大诗人沈德潜曾作乐府《汉将行》一首诗作结尾:据说是明写西汉年间的卫、霍家史,暗讽当朝年家故事,留待读者回味。汉将行汉京崇阀阅,汉代多高勋。鼓刀狗屠皆得势,何况卫霍天家亲。天家之亲本荣贵,叱咤风云众人畏。浑邪此日尚称王,诏遣立功向边地。追随不数执金吾,鞭挞常加骑都尉。归来献捷觐王都,剑履公然殿上趋。姓名已勒燕然石,方略还成充国图。请夺田园武安客,横行朝市霍家奴。宝器征求归邸第,通侯爵赏及童雏。誓辞真许天长久,雨露恩私无日无。祸福循环倚还伏,从来欹器常倾覆。井泉流溢鹃画鸣,牦缨加剑全家哭。铁券丹书返内庭,柘林兔苑移他族。报恩之子倏操戈,珠履三千去何速。北邙抔土竟无存,万事豪华如转烛。前车之覆后车诫,后车不诫终当败。窦田骄横总沦亡,博陆功名空盖代。君不见波浪掀天舸舰危,使帆全在转帆时。功成早办藏弓意,只有浮家范蠡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年羹尧

                      毕竟详细解读了雍正皇帝与年羹尧从初始亲密关系到最终反目倒年的过程和原因,从历史中还原一个真实的年羹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推荐

                        这本书的感悟 1. 伴君如伴虎。2. 捧得越高,摔的越惨。3. 越缺少什么,就越追求什么。比如雍正的继位合法性不足,他在处理年的时候就特别走程序。4. 没有什么客观证据,证据都是为了论证主观判断。数据是客观的,但是数据的解读是主观的。5. 没人会想碰到一个像雍正一样的领导,手段太阴,他可能没想到清代的史料保存的那么好,一些密折后人都可以看到。6. 雍正对年的最后一封赐死诏书,真的印了那首歌,《死了都要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雍正的形象在这本书里刻画的栩栩如生,和当年超高收视率的雍正王朝有点不一样啊,历史人物的过往在不同史书的解读下有着不一样的理解,非常值得品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通常的印象中,年羹尧和雍正之间的关系曾经非常亲密,甚至雍正当众说要和年羹尧做一对 “千古君臣”,只不过在某一个时刻,雍正对年羹尧突然变了心。所有关于雍正为什么要杀年羹尧的猜测,都是在这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雍正和年羹尧之间,从来都不存在亲密的关系,那种看起来的信任只不过是雍正迫于形势,为了政治目的装出来的,年羹尧的死并不是雍正突然变心的结果,而是早有伏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一位“有理想”的帝王。

                              历史上,年羹尧算是一位 “功臣” 的典型:少年高第,青年得意,职掌封疆,拜将封侯,位极人臣,这些理想人生,年羹尧全部都做到了。但另一方面,年羹尧在达到顶峰之后,却逐渐与主君雍正帝失和,乃至于最后以大罪九十二款 “加恩自裁”,身败名裂。这种 “处理规格”,在清代也是罕见的。这本书就以年羹尧的大起大落为主轴,篇篇推进,章章相扣,通读下来,感觉就像坐 “过山车”。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作者根据史料,特别是朱批,对年羹尧和雍正帝性格和心理所做出的一些推测。从中可以看出雍正帝真是一位 “真性情” 的皇帝,也是一位 “有理想” 的帝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臣者,不能让君主为难,更不能功高盖主。

                                建立军功者早期以武将为主,宋以后则多以文御武,特别是明清承平以后,多以文官掌兵权,如明朝的于谦、王守仁、袁崇焕、洪承畴,清朝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都是如此。但作为臣子,需要有臣子的本分,分忧而非制造难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年羹尧之死的启示

                                  1. 只琢磨事不琢磨人,招致树敌太多 2. 不能在复杂凶险的官场中不能及时调整与领导和同事关系 3. 不能区分职业生涯中动态调整正资产与负资产 4. 职场细节决定成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君不见波浪掀天舸舰危,使帆全在转帆时。功成早办藏弓意,只有浮家范蠡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非成败转头空,留于历史后来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又一本清人物小书,有些意思。资料补充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性格的悲剧

                                          我是看了作者写的《九王夺嫡》以后来看这本书的。很是感叹,主流文化中年羹尧应该不是什么正面角色。印象中他是雍正皇帝夺嫡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一个被皇帝惯坏的,目中无人而做死的悲剧人物,有一种 “看他高楼起,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 的感觉,再加上有名的历史电视剧年贵妃的形象也是嚣张跋扈,趾高气扬,因此对于年氏一族没有什么好的印象,其实年羹尧背了很多自己不应该背的锅。历史上很多事情也没有什么从一开始就有的布局,很多事情的发生真的就是一连串的偶然,没有什么阴谋论,也没有什么提前预判。     总是感觉年羹尧的性格应该和康熙皇帝有些相似,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豪迈直爽,有能力有魄力的那种,因此年羹尧才能在康熙时代崛起,从而带动整个年氏家族的兴旺。他敢于干事,敢于向康熙皇帝请命,更重要的是自己有能力,因此才在清朝看重军事,军事必须是自己旗人掌控的时代在仅有的西北叛乱中有军功,站住脚。他的资源很多,有兵权,是各皇子拉拢的对象,其实对于雍正皇帝,年羹尧是上位资源,毕竟刚开始,雍正皇帝并不是皇位的最有能力竞争者。即使在雍正王朝初期,雍正帝对于年羹尧也是多方拉拢,各种巴结。    唉,写到这里,不知道应该如何写下去,这种局面历史上出现太多了,能够善终的权臣又有几个呢?雍正王朝初期三位权臣,隆科多、允祥、年羹尧,他们是助力雍正皇帝登上宝座的三股重要力量,但除了允祥早亡,剩余两位均被清算,下场惨烈。这也许就是一个死局,权臣如果想有平稳的结局,除了能够摒除自己的欲望,放弃权力,主动消亡,让当权者安心,比如曾国藩,还需要执政者心胸开阔,格局要大,要不就是一个悲剧。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