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原一个真实的宋徽宗!

    这是一本美国汉学家为宋徽宗写的传记,作者认为,宋徽宗的昏君形象,更多源于儒家对他的道德评价。《宋史》中对宋徽宗做了一个盖棺定论的评价,说宋徽宗什么事都做得好,就是不能做皇帝。作者作为一位西方汉学家,作者回归历史的真实情境,站在宋徽宗的身旁,去发现他身上那些被忽视的历史事实。所以,她看到宋徽宗为了担负起皇帝的职责,其实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导致他与儒家士大夫产生了矛盾。他试图要借艺术和宗教去巩固权力、开创盛世,这些举措并不能获得儒家士大夫的认可。至于靖康之变的历史责任,本该由宋徽宗和儒家士大夫共同分担。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跨文化的视角,剥开了儒家道德评价的壳,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宋徽宗,也许这对研究其他历史人物是一个很好启发和借鉴。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宋徽宗的悲剧就在于,一个理想主义者,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要面对超出自己统治能力与国家执行能力的事情时的无能为力。转而进行可以达到的目标 —— 艺术创作,改善民生。但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无论他是不是知道或者有意,都必然会造成国家整体大政方针的改变,恰恰发展艺术的巨大耗费,改善民生产生的额外开支(这些事情大部分本来不属于政府责任与预算),是国家也是儒家知识分子,难以承受的。这就注定他的帝王生涯不会平静,后世评价不会很好。但是国家出现这样巨大的问题,宋徽宗有责任,但不能将责任完全推脱给他和所谓的一些奸臣,这不符合真实的历史,甚至可以说这是儒家士大夫,在面对这样一个巨大失败时的推卸责任,作为始终发挥国家治理基础作用的群体,他们才是北宋灭亡的主要责任人。而通过塑造一个昏君形象将责任推脱给宋徽宗,是不公平的,可耻的。将有宋一代的士人天下兴亡的责任使命,丧失殆尽。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宋徽宗繁忙的一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三笔写出四个字 —— 天下一人!这是宋徽宗的首创,作为皇帝时,位高权重无人能及,是谓之天下一人;而对绘画的热爱和具体实践,则向各个朝代证明了他在绘画界的地位 —— 真正的天下一人。本书尝试以徽宗的视角来看待当时的一切,他对艺术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对道教的热忠和热情,对生活的奢侈追求,以及他也花了很多力气试图扮演好分配给他的皇帝角色,对于那些他无力控制的事情,他确实也没必要去过多地为之负责。当然,他有他的缺点,但是历史上多数重要人物也一样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宋徽宗即位以后,试图终结新旧两党之间的党争,他在建立联合政府的企图失败之后,选择任用新党,压制旧党。但旧党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理学价值观指导下的《宋史》把宋徽宗全盘否定,于是,他就永世不得翻身了。第二,宋徽宗对艺术的追求也得罪了儒家士大夫,这是因为宋徽宗艺术追求的背后,隐藏着摆脱儒家制约、巩固自身权力的目的。而且,宋徽宗认为艺术事业也是政治事业的一部分,这在儒家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这些也严重影响了后世儒家对他的评价。第三,对于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儒家士大夫都应该负责。宋徽宗的责任在于做出海上之盟的错误决策,这是由于他不懂军事,也不了解实际情况,但这是儒家文化长期影响下的结果。而且,儒家士大夫在兵临城下之际仍在内斗,这使得北宋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地抵抗,这是靖康之变的重要原因。但在后世评价中,靖康之变的根源被归结为宋徽宗的个人享乐,这在本质上仍属于后世儒家的道德批判。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运用跨文化的视角,跳出了儒家道德评价的框架,从历史细节入手,致力于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宋徽宗。作者试图从宋徽宗自身的角度去观察他的世界,理解他的活动。同时,作者试图将宋徽宗与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君主比较,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来讲述他的故事。宋徽宗的政治才能究竟如何?如何理解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宋徽宗对于北宋的灭亡应当担负怎样的历史责任?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了解北宋,理解宋徽宗的好书。作者通过史料研究,用全新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北宋灭亡的前前后后,也让我们意识到,看待历史,并不能仅从教材中线性的推演 —— 其实很多时代的转折点,并不是我们惯以为的积于忽微,偶然才是决定力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伊沛霞教授《宋徽宗》详细地再现了宋徽宗不断反转、跌宕起伏的一生。曾经了解的赵佶是碎片化的,书法精湛自创瘦金体,痴迷道教被世人诟病,靖康之耻最终客死异国苦寒之地……《水浒传》《射雕英雄传》的时代背景也与此人有关。《宋徽宗》完整呈现了其艺术成就、执政业绩与败绩、个性特点等,在历史语境下重塑了其人生面貌,一本传记读出了历史小说的感觉,很过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宋徽宗》

                    第一,宋徽宗即位以后,试图终结新旧两党之间的党争,他在建立联合政府的企图失败之后,选择任用新党,压制旧党。但旧党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理学价值观指导下的《宋史》把宋徽宗全盘否定,于是,他就永世不得翻身了。第二,宋徽宗对艺术的追求也得罪了儒家士大夫,这是因为宋徽宗艺术追求的背后,隐藏着摆脱儒家制约、巩固自身权力的目的。而且,宋徽宗认为艺术事业也是政治事业的一部分,这在儒家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这些也严重影响了后世儒家对他的评价。第三,对于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儒家士大夫都应该负责。宋徽宗的责任在于做出海上之盟的错误决策,这是由于他不懂军事,也不了解实际情况,但这是儒家文化长期影响下的结果。而且,儒家士大夫在兵临城下之际仍在内斗,这使得北宋政府不能及时有效地抵抗,这是靖康之变的重要原因。但在后世评价中,靖康之变的根源被归结为宋徽宗的个人享乐,这在本质上仍属于后世儒家的道德批判。总之,《宋徽宗》这本书的作者使用了跨文化的视角,跳出了儒家道德批判的立场,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宋徽宗,这种视角,对于我们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其他人物也会有所启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徽宗如果不当皇帝也许会更好点 ,晚年凄凄惨惨描写的让人叹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皇帝被留在皇宫内,从而限制了与军事将领及军队进行接触,这也是使皇帝在位期间更关注人文与文化职能的一种方式。如果徽宗能够经常出巡,检阅军队,并与前线将领交谈,也许他对如何与女真人的统治者阿骨打谈判就会有更好的直觉,对应该把什么样的任务放心地交给哪些将领,也会有更好的判断。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位称职的皇帝

                          遇到金的强势崛起,换做宋仁宗,宋神宗也没用。让苏东坡,王安石,司马光或者范仲淹当宰相也不见得比蔡京强。宋朝的政治体制设置上就无法应对强势草原民族的入侵。科举制度培养的士大夫精英是用四书五经这个机制选拔出来的,他们打不了仗,做不了大事,也不太关注民间疾苦或者谁做皇帝,皇帝过得开不开心。他们关注的只是做君子做圣人。他们也不会让其他人做成大事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写给外国人的书,前面的内容我们基本耳熟能详。结尾讲宋徽宗被俘后的生活比较新鲜,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儒家体系以外的另一种解读

                              宋徽宗赵佶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是特别好,为什么呢,主要历史评述人的文化角度不同,在儒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中:成王败寇,支持道教,艺术气息太浓等行为不符合儒家形态,被儒家唾弃不可以避免,也许这不是全部史实… 中国人不管从哪个角度解读,自己的历史都会有感情牵涉,西方人学者也许没有中国文化底蕴支撑,但是角度超脱出来,能让人相对更可能乐观了解一个人,毕竟作为皇帝是一个复杂体,多角度来解析宋徽宗让我们能更容易感知生命的原本状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千年的传说,真耶假耶,姑妄听之,姑妄信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