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平民阶层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
直到 “五四” 时期和马克思的学说传入中国,人们才发现:一开始,墨子只是一个牧童,一个木工,一个手艺人,一个下力气的劳动者,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平民。这是中国古代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发现和美好收获。我们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平民阶层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有了这个视角,我们就像有了一副新的眼镜,一个纠正视差的工具 —— 原来,墨子的理想和主张,是对庶人贱民的关怀,是对 “农与工肆之人” 的共情,是弱势群体和被压迫者愿望的集中发声。东周末年,钜子孟胜守城,与阳城君约定,两块璜玉合符,才能出让封地。阳城君逃跑,孟胜不见符节,宁死不屈,他的弟子预见了墨家灭亡的风险,出面劝阻孟胜。孟胜说,既然与人约定在先,如果失信,此后 “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孟胜认为,即便他今日死去,保存了墨家的名声,实际上是为了墨家的延续。故事的结局是 “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他们与墨子一样,都是平民的孩子。此役几乎断送了当时墨家最为精壮核心的一支。不久后,墨家与其学说湮灭。后人的特权是,我们能够看到未来已来。孟胜死后 2280 年,墨子所属的阶层,即将回到历史的中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