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制度问题
本书提出的问题属于美国左派知识分子的幼稚,作者写道:「在这样一个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穷人越来越依赖公共服务,而富人越来越想摆脱它们,这就导致 “私域奢靡而公域贫瘠” 的现象,这种模式会不断自我强化,改变我们的社区,进一步拉大我们的差距。」作者不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搞共同富裕,欧洲特别是北欧国家基本上秉承这个理念,基础是国家比较小,全国人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国家照顾每一个人会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富人也甘愿高税收,而美国是帝国模式,从罗马帝国开始,欧洲文明本质上就是分阶层和分种族血脉的,从来就没有想到要照顾全体,美国全民医保都没有实现,民主党默许边境非法移民,是婆罗门需要大量的达利特伺候,帝国依靠全世界掠夺喂养国内的 “公民”,这其实是盎撒的集体共识,资本对利润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哪管贫富差距过大,吸引第三世界青壮年节省了青少年期间的教育费用,等老了还不用负责这些人的养老,这样大量非法和合法的墨西哥中南美和印度的移民,已经让普通白人无路可走,最近看到一家超市招几个雇员,有上百印度人早早来排队应聘,从美国两党的选票分布也能看出各地的产业分布,外来移民多的是民主党州,游牧民族还没有进化到 “天下大同” 的农耕道德理念,在他们眼里世界还是弱肉强食的牧场原野,需要培养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吹鼓手,只要死后在上帝面前,受审判时平等就好了。本书的优点还是有西方知识分子特有的非常多的细节描述,如果想了解美国政府是如何只为 “钱” 服务,而不为人民服务是个很好的认识。西方发达国家人来中国旅游,最大的感慨应该是中国城市交通的廉价,而美国越富裕的区域公共交通越少,因为富人就是要通过缺乏公共交通让富人和穷居住区域自然分隔,公立和私立的学校,医院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选票并不能照顾实际的多数,因为所谓的多数,只要没有组织就是一盘散沙,资本只要控制关键少数就够了,从资本的角度,让老弱病残自然淘汰是最经济的,为何要去消除 “贫困” 呢?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4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每日一书:《制造贫困》。我们认为,他们的痛苦是一回事,而我们的生活则是另一回事。——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观察到,今天美国大多数贫困儿童都出生在单身母亲家庭,但若细究贫困与单亲家庭的关系,美国的情况并未在其他富裕的民主国家出现,使单身家长和他们的孩子陷于贫困是社会的选择。国家与贫困的联系,更直接地说,是作者提到的,只有一个看得到苦难和贫穷的国家,才可能真正地实现进步和发展。这句话其实少了半句,看到且消除贫困才是进步和发展,故而消除贫困并不是噱头,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关注,消除贫困不应该是进步和发展的目标,而应该是进步和发展的前提。在德斯蒙德看来,美国式贫困是系统性的社会问题,根源在于赤裸裸的剥削与伪善的政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国社会中一部分人的富有,是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贫困之上的。他提出,要想消除美国式贫困,必须通过这部分富人的参与、回馈乃至牺牲来实现。根深蒂固的贫富二元结构德斯蒙德指出,贫困是 “社会弊病的死结”,与我们关心的一切社会问题都息息相关。他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总是伪善地把贫困复杂化,而拒绝承认一个颠扑不破的简单道理 —— 贫困不过是剥削的结果。在美国历史上,人们一旦在经济方面感到不安,就会找移民当替罪羊。“作为一个群体,中国人对我们国家而言是损害和诅咒,” 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是先从解决偷税漏税问题着手。据国税局估计,美国每年因未缴税款损失超过 1 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由于跨国公司和富裕家庭逃税导致的。国会没有给国税局下发足够的经费去追查偷税漏税的罪犯,令国税局在这个问题上力不从心。经过多年的斗争,房东在判决结果出来两个月后终于同意以约 700 万美元的价格将 5 栋公寓楼出售给双子城地产银行,银行再把房子转卖给租户,不收取利息。这些租户将他们的合作公寓命名为 “天空无极限社区”。美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要紧的就是满足民众基本的生活需求。我们必须问问自己,也问问我们的社区组织、雇主、宗教组织、学校、政党、法院、城镇和家庭成员:我们为结束贫困做了什么?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对贫困负有责任的机构,都有责任去改善它。消除贫困是一项值得我们提供支持、付诸行动和为之牺牲的事业,因为贫困会扼杀梦想和天赋,会浪费人类的潜能。贫困是一种苦难,是国家的耻辱,让任何爱国情怀都显得苍白无力。这个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公民有能力也有责任终结贫困。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多么高明的办法。我们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意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犹萨国无解的痛这本新书刚刚上新,快速的翻阅一遍。整体而言,这本书内容广泛但不够深入,作者涉及了住房、区划法规、税收、福利、教育、医疗、就业、工资、工人组织化以及种族正义等多个方面。若对其中任何一方面感兴趣,都可以根据作者提到的相关机构和引用的研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书中引用丰富,且易于查找出处。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写作风格既展现出学者的严谨,又透露出其具备进行激励演讲或社区组织活动的潜力。他的观点十分实际且直截了当,例如在谈及堕胎和避孕时,他表示:“我不知道‘生命什么时候开始’,但这些问题过于抽象,我只关心这个国家如何为贫穷的母亲和她们的孩子提供足够的支持。” 书中引用的托尔斯泰的名言 “我坐在一个人的背上,扼住他的喉咙,让他背着我,但我却向自己和他人保证,我非常为他难过,并愿意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减轻他的负担 —— 除了从他背上下来” 基本上概括了本书的核心论点。作者在书的结尾再次强调,贫穷并非只是穷人的问题,而是我们所有人的问题。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能让每个人都更加自由、更加道德,更不用违心地活着。在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 / 城市 / 国家中,我时常感到窒息,也为自己置身其中感到内疚。但我也意识到,真正需要阅读这本书的人可能并不愿意读它,很多人满足于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包括我自己),内心没有太大的波澜,甚至通过冥想追求心灵的平静,而缺乏改变所需的实际行动的意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一生被剥削的穷人穷者愈穷,富者愈富。马太效应在现实中早已并非空谈,如今却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一种常态。在美国当政者的眼里,对不公的现实已经默认,甚至选择性无视。《制造贫困:一个美国问题》是作者马修・德斯蒙德的新作,全书其实探讨了一个很简单但历史悠久的问题,如何消除贫困。经过作者多年的调查研究,美国式贫困的根源不在于物质生产不足,而在于极其严重的分配不均。1. 立锥之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里的经典名言如今在美国社会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事实。我们一方面看到美国那些富人不眨眼就买下天价豪宅,另一方面街面上大量无家可归的人。美国并非是没有能力解决贫困问题,而是选择性无视。那些有能力解决的个人和阶层更是对此习以为常。其中有些甚至以物质条件的提升来加以辩护。更有甚者,美国富人深受优绩主义的影响,认为自己是靠努力获得成功,这些人之所以贫困则是因为懒惰。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里对此做出了犀利点评。在本书中作者更是直言不讳,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往往大多是有父荫或者只是单纯运气好,更有甚者是占了天大的便宜。《不公正的胜利》里对于美国富人阶层的描绘更是十分生动。以前美国富人或许还采用合理避税的操作来看住自己的财富,如今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富人阶层为了大肆敛财不惜进行违法犯罪。逃税漏税的行为更是家常便饭。2. 公地悲剧现如今的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有意思的现象,人们不再是 “不患寡而患不均”,或者说是穷人和富人都患不均。换句话来说就是都认为如今的体制不公,可背后的原因却有所不同。美国社会里公地悲剧的现象比比皆是。以医疗为例,穷人不得不依赖于公共的医疗体系,可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时常得不到应有的治疗。草菅人命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穷人对于医疗系统的不公刻骨铭心,可与此同时富人阶层却也心存不满。富人不满的不是系统本身,而是要为此纳税的行为。坦白来说,这些人一旦身体抱恙,首先选择的就是服务更好的高价私人医疗体系,自然对掏钱纳税养活他人的行为不乐意。表面上来看,大家都是生活的地方唇齿相依,可实际上早已严重割裂。一步之遥,天堂和地狱从未如此之近。美国富人歌舞升平的一墙之隔就是穷人挣扎求生的地狱。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你可能会觉得《金钱心理学》提到的豪车悖论让人有了向上的动力。可事实上坐在豪车里的富人不仅配不上民众的尊重,更是造成其痛苦的根源。3. 落井下石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想必很多打工人会有强烈共鸣。根据作者的调查,将房子租给穷人,房东赚钱会更多。看似有违直觉,却非常符合现实情况。富人租下一套房子可能对居住条件比较挑剔,而对于那些穷人来说,能有块住的地方就不错了。于是乎各种拼住蜗居的现象就成为了一种新常态。看似更糟的选择却在财务上有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在同样的面积下,能发挥的想象力越丰富,房东以及二房东对于穷人的压榨就更没有下限。香港的九龙城寨或许早已成为历史,可比这更严重的情况却在美国不断上演。在此之外,美国富人的落井下石更是极为普遍。以税收为例,虽然美国的个人税收是递进式,简单来说就是越有钱缴纳的税就越多。可现实情况却是即便这些富人都老老实实交税,最终占便宜的还是 ta 们。全面了解税收的情况就会发现除个税之外,美国富人还能在其他的地方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综合来说就是比穷人更占便宜。这无疑是美国社会劫贫济富的一个经典例子。4. 美国折叠郝景芳曾写过《北京折叠》,里面对于各个阶层的生活有了极为生动的描写。随着阅读的深入,不难发现美国折叠不是空谈,更是血淋淋的现实。残酷的现实就像看不到底的黑洞,将美国穷人吸进之后连个渣都不会吐出来,而对于富人来说却像拥有超能力一样总是可以轻松逃逸。这不光是财富上的区别,更是社会由上而下的割裂。一如书中所言,美国穷人和富人面对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穷人不得不接受永无止境的压迫和剥削,而富人则对压榨出来的成果争相分食。贫困在富人身上是遥在天边,可对于穷人来说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里都有它的味道。难以逃离的现实不免让人绝望,可事实上想要做出改变并非难于登天。作者在深刻揭露了现实的不公之后,也结合了其他方面的研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只是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现实难题面前,个人的力量难免会显得不自量力。5. 前路渺茫翻阅全书,你可以看到一些未来的希望,但想必很难乐观起来。事实上当你将那些表面上的原因戳穿之后,更为深层的才开始得以暴露。如本书标题所言,制造贫困的是美国这个国家。“看到且消除贫困才是进步和发展” 却有道理,可明显没有成为美国社会的共识,至少没有得到美国精英阶层的支持。在这样一个需要持之以恒进行关注的难题面前,没有这些一切可能都是空谈。《履单》里提到了科技巨头对于民众看似提供了一条生存之路,却进行了毫无人性的压榨和剥削。事实上如今的美国社会里就像《朝不保夕的人》里提到的那样随时都有可能面对灭顶之灾。即便是人们愿意和《脏活》里干着脏活的现代贱民一样进行生活,《幕后之人》里提到的伤害和代价也远超我们的想象。在一个看不到未来的社会下,美国穷人选择 “今朝有酒今朝醉” 的做法似乎更为合理。一本小书能让更多的人注意到现实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对于其解决是有一定的帮助。怕就怕那些现实中的掌权派不是被叫醒的,而是一直在装睡。你是没有办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6. 写在最后本书固然不错,推荐序也精彩。尤其是写出《岂不怀归》的作者,他笔下的内容很明显是带有深厚的感情,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溢出屏幕的人文关怀。奥巴马上台曾号称要改变世界,可一登台就和华盛顿的美国精英同流合污。特朗普虽获得底层白人的大力支持,可要是看实际情况,那不免要让人大失所望。本书作者给出的分析和建议从现实出发,指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解决思路。可再多的努力若不能得以实践,往往也会付诸东流。要是考虑到美国的现状,更是让人觉得希望渺茫。褪去了超级大国的光环,美国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国家,更是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贫困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只是底层人民的挣扎,无疑也会动摇着整个国家的根基。美国富人现在或许还可以从穷人身上再分一杯羹,可一旦暴风雨来袭,曾经带来欢乐的安乐窝也不能让其幸免于难。在风雨之中,失去枷锁的穷人们会让美国富人和整个社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当常规的语言进行多次沟通却一直无效之后,暴力这种能被普遍识别的语言横空出世就不是什么新鲜事。《规则为什么会失败》告诉我们,美国的大规模监禁不仅不能消除罪恶,反而成为了滋生罪恶的肥沃土壤。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