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4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酒国》…不要审判你酒醉的亲兄弟…

    侦察员丁钩奉命调查酒国官员吃婴案,在去酒国的路上巧遇卡车女司机,相互勾引放荡开场,随接又在为他特设的宴席,被涉案官员灌得酩酊大醉。当最后一道菜上桌时,金盘里有一个油光光可爱的男婴,丁钩猛然意识中计,但已烂醉无力…… 酒囯大学酿酒博士李一斗和作家莫言都爱酒如命。两个人在信件互吹互擂,以酒为文,以文会友。酒博士先后寄给莫言九个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差不多是报告文学了,把酒囯的那些乌烟瘴气的事说的通情达理又理直气壮,也说的读者我们足够了解真相,然而侦察员丁钩正身落涉案官员的一连串儿陷阱之中…… 本书扉页上写着丁钩的墓志铭 —— 在混乱和腐败的年代里,弟兄们,不要审判自己的亲兄弟。两条叙事线索都指向内蕴丰富的文化展示,尖锐而现实,却不持立场,华衣美食的优雅与文化振兴的高尚,我们只能在亲自阅读中领略其中的玩笑戏谑……(石木翻书)

      7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抗议!我抗……

      你抗议什么呢?酒国是魔鬼撒旦的盘踞之所。只要进入这座城市,你的欲望就会淹没在美酒与美女之中。你会忘记了你是谁,你来干什么?《酒国》有两条叙述路径。一是丁钩儿在酒国查案;一是酒国的酒博士刘一斗与莫言的通信。两条线索通过刘一斗的文章连接起来。周之江老师有节课讲小丑都是聪明人。确实如此,虽然各有各的不得已,有的是生活所迫,有的是装疯卖傻,有的是故意扮演小丑。看看《酒国》里那些登场的人物,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角,没想到却在别人的戏里扮着小丑的角色。最惨的莫过于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查员丁钩儿,大名鼎鼎。在酒国里出不来,最后淹死在粪坑里。莫言也好不到哪里去,“莫言不由自主地张开了大嘴,让那仙人一样的王副市长把那一大碗酒灌下去……”《酒国》的主题应该是讽刺酒与色,讽刺贪官污吏的的腐败行为。有人评价莫言语不惊人死不休,肉孩的烹制方法,驴街驴宴,敬酒之术…… 虽然神乎其神,但也看到现实的影子。结尾的那句话让人捧腹。“作家,怎么啦?” 王副市长用温柔的目光盯着他问。他(莫言)克制着冲动的心情,嗓子发着颤说:“我好像在恋爱!”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度”的平衡

        酒代表着欲望,代表着控制、代表着自律,酒是一个两面性的,代表着人的两面性。如何利用?如何正确的恰到好处的利用酒和酒文化,是我们思考如何拿捏好好?酒控制我们还是我们控制利用好酒?人生的经历也是在平衡也就是 “度”,酒其实和其他许多的物品一样,“度” 是一个只有自己内心能够体验到的感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把各类丑状写得美如仙境,写得愈美,愈是丑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吃喝之间人性释然。

            吃与喝是人性的原点。最初的吃与喝只是为了满足生命的延续。但是,随着生活物资的增多,吃与喝就发生了变化。吃与喝成了局,成了工具,成了脸面,成了除了吃与喝以外的东西,虽然还是要吃要喝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丁钩儿就是“莫言”?!

              通篇没有几个字直接印 “腐败”,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写腐败的。肉孩这种违反人道的大案件,没有政府官员的撑腰不可能成为一个习俗、一个产业。而这个灰色产业的灰色收入即使被洗白,也必然会有大量被贪污挥霍。酒国的繁荣,就建立在肉孩酒林之上。莫言这个角色对酒博士说,你能不能把政治意识放一放,把怨气排解干净了再写小说,后者回信说不能。其实是莫言这个作者放不下这个讽刺劲啊。“莫言” 作为一个书中的角色,是一个同流合污、对暴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二流作家;但是写这一本完整的小说的人,是一个一流作家。“莫言” 这个书中的作家、角色写出来的《酒国》,或许是一本二流作品;但是莫言作为整本完整意义上的《酒国》作者,是一个一流作家。“莫言” 这个二流小说家把丁钩儿写得很狼狈、写死了,他对侦查员的想象力或许在真正的政法系统公务员眼里可笑至极,对排行第一的高级侦查员工作的描写流于想象。但是这个一流作家的莫言,就可以把 “莫言” 的可笑和荒唐之处放在台面上大肆嘲笑了,对丁钩儿的写作的过度戏剧性就可以被读者宽容了。这个过度戏剧性表现在他一再被看似与故事、任务无关的街头琐事缠身、折腾,且与女司机的交往非常………… 不对啊。…… 不对劲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进入 “虚幻” 的?我读的时候以为,虚幻化的起点是丁钩儿在陵园看守者那里睡着、进入梦乡的时候,但是很明显,他醒来之后进入了现实,但是那个 “现实” 现在想来很假。他真的枪杀了侏儒和女司机吗?这似乎不太合理,顺带着这个莫名其妙的爱情也不合理,不像是高级侦查员所为。甚至他进入梦乡之前、喝醉之前的 “现实” 就是真的吗?他真的在女司机 —— 一个他明明知道是别人廉价的情人的女人 —— 面前自扇巴掌、低声下气地道歉吗?他明明是一个那么自尊的、在公职系统担任要职的人。她看他表演完后的表情是多么僵硬和奇怪啊。“虚幻化” 的起点再往前推,女司机明明是在被送名片后才知道丁钩儿身份的,她如果是金刚钻的妻子或受指使的工具人,对丁钩儿有好感,她怎么会提前知道…… 不对啊…… 不对劲,我重新翻了,她在一开始就在跟他开黄腔。一个从事体力劳动的金刚钻的卧底女司机,如果在侦查员来之前就知道侦查员会来,那么侦查员所在的机构,早就有贪污腐败、与酒国政府通过风了。(他看到检察长吸烟的动作有点笨拙,心里想这老头儿其实不会吸烟,但他抽屉里好烟不断。 《酒国》第一章 )至少丁钩儿的上司很明显,被贿赂是常事。; 那么,揭发信是谁写的?(丁钩儿匆匆阅读着那个人稀奇古怪的字迹构成的检举信,显然是用左手写的。署名:民声 《酒国》第一章 ​)我刚开始以为是酒博士的岳母,但是又感觉怪怪的,岳母在最初的反抗后成为了肉童产业的利益受惠者和 “杰出” 代表,她不太可能在中年还在写检举信。 是酒博士本人吗?…… 嘶,也不太可能,他像个唯利是图的狗腿子。一边想揭发肉童产业以博取作家声望,一边在投稿无望后被 “招安”、成为 “肉童酒林” 的吆喝者。 如果,酒博士是检举信的作者…… ! 还有一种可能,角色 “莫言” 笔下《酒国》检举信,就是来源于酒博士写的《肉孩》的变体!“莫言” 因为酒博士写的《肉孩》一来信来了酒国,恰如丁钩儿因为检举信也来了酒国!“莫言” 上了达官贵人的宴席,见着了和丁钩儿的女司机 “孪生姊妹” 一样的女司机,在席间也见到了丁钩儿所见的如花似玉的女招待!(开车的女司机不是侏儒,她沉默不语。借着车站广场的昏黄的灯光,莫言看到了她清秀的面容和修长的脖颈,不由地暗暗吃惊:这个女司机,宛如他小说中那位把丁钩儿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女司机的孪生姐妹。 《酒国》第十章 ​); 丁钩儿就是 “莫言”,“莫言” 就是他娘的丁钩儿!我被我的结论震惊了;《酒国》在平台上的简介说,这本书有三层叙事结构。不,在我看来,虚构的起点和终点圆起来了,就像几个因果相接的平行世界的时间线。你觉得丁钩儿的结局发展没头没脑吗?(没有第二步调查取证、证人物证、结尾反馈、后续监督)是的,那是因为,丁钩儿的未来,在 “莫言” 结尾那句对女市长说 “我好像在恋爱!” 之后徐徐展开。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表现了莫言对人类堕落的惋惜和对腐败官僚的痛恨

                本书有三层叙述结构:第一层是书中角色中年作家 “莫言” 所著检察院特级侦查员丁钩儿进酒国调查地方官员烹食男婴一案,却无法逃离酒色陷阱,最终跌进茅坑淹死的中篇小说;第二层是与 “莫言” 信件来往的酒国博士李一斗创作的九篇短篇小说,从李一斗的角度讲述了酒国中一系列荒诞故事;最后一层是 “莫言” 与李一斗往来的信件,最终 “莫言” 亲临酒国与李一斗等人见面,并与自己笔下的 “丁钩儿” 一样不可抑制地接触酒色、开始堕落的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双眼黑里透绿,头发很短,很粗,很黑,很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酒后絮语真有股醉意

                    莫言不喝着酒是写不出这本书的,而作为读者,不喝点酒来读怕也是不能完全体会这本书的味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酒国

                      没太读懂!惭愧!只能怨我的智商拉低了评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一言难尽

                        首先,不得不承认,《酒国》的结构绝妙,这大概也是余华狂飙国粹的原因。但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出发,我实在说不出《酒国》好看。尤其故事本身,可以说是碎了一地。头两章还对食婴案兴致勃勃,越往后越觉得书信斗嘴有意思,直到第八章,食婴案明显是弃了,全文也碎得都不太能称之为小说了。看过《蛙》,丝毫不怀疑莫老的笔力。个人愚见,如果把食婴案补全,《酒国》完全有诺奖资格,毕竟骂得比《蛙》还难听,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魔幻现实主义

                          既魔幻又切中现实。当今中国的酒局文化,公款吃喝还是让我等草民痛心疾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酣畅漓淋,恍恍惚惚

                            春节假期里,看完了热榜上推荐的《平原上的摩西》,可总感觉差点劲儿。突然想起这篇《酒国》,以前看了点开头后,便束之高阁。想起风格似乎有些相似,就又拿了起来。恰逢假日,餐后小酒时阅读,感觉恍恍惚惚间,酣畅淋漓的读完了酒国的传说,过瘾。强烈推荐,不要在脑袋完全清醒的情况下看此书,不然可能会觉得书里的故事和描述有点不可理喻。哈哈,怀疑莫言是在喝了的情况下写的这本书,高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酒言酒语

                              魔幻如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厚沉浓郁的黑色,强烈的性欲,醉生梦死,非写实才有这种幻灭的感觉,我没有从中读出厌恶腐败,也许从写作开始到现在,二三十年过去,整合社会已经进化到了举国欢腾,众人皆 “酒国酒民” 的地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套装结构小说,相互交织的叙述线组成一个想象力奇特又带些荒诞又透着些现实的小说。读得不太认真,但对莫言的佩服与膜拜则愈来愈深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