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早期创作的12篇短篇小说的合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莫言短篇小说精品系列”的第二本。这些作品包括《大风》《枯河》《秋水》《白狗秋千架》《老枪》《断手》《草鞋窨子》《罪过》《弃婴》《飞艇》《苍蝇·门牙》《爱情故事》。

这些短篇小说,创作时间接近,风格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莫言构架出了一个具有独特主观感觉的世界,他那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方式,使得即便描写乡村生活,亦带有明显的“现代”色彩。

此外,通过阅读这些小说,读者还可以看到莫言从最早期的学习写作阶段,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一步步摸索个人写作特点的过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大风
  • 枯河
  • 秋水
  • 白狗秋千架
  • 老枪
  • 断手
  • 草鞋窨子
  • 罪过
  • 弃婴
  • 飞艇
  • 苍蝇·门牙
  • 苍蝇
  • 门牙
  • 爱情故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乍看之下,文章通篇都是 “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 这些怪异的人称,其多少透着些莫言的小心思。一是表明自己是个局外人,有股能公正细致纵观全局的权威感。二是里面还蕴含一种 “我” 这个人物,由血缘关系,天然带来的掌握家族不为人知的秘密的资源优越感,写作时也能在不同称谓间自由切换。这种借儿童之口讲故事的方式,使莫言作品仿佛根植于童年诸多记忆之中,潜移默化中使每个读者埋藏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再次被唤醒,作者的童年故事与读者不自觉如洪水般袭来的情感相互牵扯,形成一种张力,很方便地带你入戏。陈丹青说当他看到 “我爷爷”“我奶奶” 这样的写法的时候,他无法接受了,一个字都看不下去。当我在这里笨拙地赞赏莫言的时候,也理应有不同的声音出现,非如此,这个社会才是健康的。吃大蒜和喝咖啡,各有各的乐趣。我们按照文章情节的发展,按部就班的解读下去。借着爷爷安详离世,“我” 向读者介绍了高密地区普遍认同的因果报应的价值观,循着这个道理也对爷爷的人生给予了正面肯定,从而引出爷爷令人骄傲的身世。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莫言首次在作品里写大河,写洪水,这艺术化了的童年生活场景在以后被多次使用,比如《罪过》。熟悉的场景也激活了他的创作热情。本篇我爷爷开垦的这片荒芜经不断地尝试完善后,终于在《白狗秋千架》这篇小说中,孵化出他作品最大的舞台 ——— 高密东北乡。“我” 刚给爷爷颁了终身成就奖,掉过头就揭了人家老底,杀人、放火、私奔。“我” 果然公正,当真知道家族的秘密。我奶奶,也就是那位穿金戴玉的美貌的二小姐也是的,有穿金戴银的好日子不过,跑来追求什么真爱,非遭这份罪。也够胆大的,杀人给递刀,放火给抱草,不过她不屈服于被安排,选择自己掌控命运,当然这也为自己赢来了自己想要人生。好家伙这一通夸,“我” 连父亲也没落下,原文说了我父亲出生时很有气象,后来却成了善良的农民,不难得出结论:这一家都是优良品种啊,这优良不是来自老农民式的顺从,墨守成规,而是略带匪气,能开天劈地往前冲的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英雄气!“我” 对于这种英雄气又崇拜又赞同,可即便爷爷号别人眼里开疆拓土得到善终的人物,若深挖本质也是个为了保命,东躲西藏晚上还做噩梦的逃犯!(灰色地带里的灰色人生,好与坏,对与错,没了标准,也无需判断!)洪水到来改变了好不容易换来的幸福生活,粮食毁了,娃也难产了,这里出彩的,除了大师级别的对通感手法的出彩运用,以及想象丰富比喻恰当的景物描写,从而精心营造得满眼绝望之外,为下文的恩怨纠葛做的铺垫也十分到位,比如:顺水漂来各种家用物资(凸显洪水范围极广来势极大,爷爷家周围都是荒地没有人烟,若不是自己住在山上恐怕也遭了殃。这也为紫衣女人和黑衣人的偶遇提供一种必然条件,大家都没地方去,正好凑成一桌麻将,还加上小女孩自带乐器 k 歌消遣。这里写作者的水平高低立显,三流作家大都是一句无巧不成书了事,真是侮辱读者智商。)勾上个死人来(这里我要斗胆指出莫言的一个错误,原文说一抓钩扔过去,听到水里噗噗响两声,水面就湮开两片暗红的颜色。这暗红的颜色应该指的是血,但是死人烂成这样,死了已有几天,水温又冷,周身血液都会凝固,即使戳两个洞也流不出血来。这是莫言的一个常识性错误,但不影响文章,各位看官自己考虑对不对。)死人眉心一个洞(死因是枪伤,凸显凶手枪法高超),右手断了三根指头(估摸身份是老七),嘴唇被吃掉了,黑牙齿龇出来,眼珠跑到外面(牙黑爱抽烟,死后口眼不闭,民间老话讲起来,这是造了孽不得好死啊!对比前文的铺垫,积德的就得和我爷爷一样安详仙逝)。当天晚上,在明亮的月光下漂来的奄奄一息的紫衣女人被爷爷所救,紫衣女人知恩图报的帮助奶奶接生。不得不提紫衣女人帮助接生时高明的手段,她运用一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为完成目标刻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我忍不住要鼓鼓掌,莫言上文塑造这个人物时,定下这个基本人物特质之后,在下文女人与黑衣人的较量中,他也设计了十分贴合紫衣女人行为习惯的行动方式,藏枪装傻,仿佛是紫衣女人自己在思考,把人写活了!)第二天黑衣人白衣盲女就来了,一上岸就问爷爷要烟抽(和老七,我爷爷一样也十分爱抽烟,包括爷爷这个杀人犯在内,似乎带匪气的杀人犯都有这嗜好来着。难道杀人犯是一条流水线上下来,量产的吗?)注意初次见面时黑衣人对爷爷的语气,兄弟朋友。这份礼貌客气与后来的不明事理,行为乖张形成鲜明对比,是否因为黑衣人看到紫衣女人后才让他很来气?(这说法貌似很合理的样子)很明显黑衣人一进窝棚就怀疑起紫衣女人是老七的女儿(原文证据:侄女,你和你娘是一个模子里脱出来的。这说明了黑衣人和老七之间的关系,两人结识已久。而黑衣人对老七的态度明显有一种厌恶的成分在里面,原文证据:你看看我是老七吗?他往水里射了一口痰。)接着黑衣人走出窝棚去给枪装子弹,早不装晚不装,小岛上就这么几号人,防谁啊?看来这子弹是给紫衣女人准备的,他此刻就一如杀完人,晚上就做噩梦的爷爷,有些草木皆兵的味道,斩草要除根,无毒不丈夫。估计装子弹的时候,黑衣人就在心里盘算给老七女儿送花生米的时机和借口。自己父亲的水平自己还能不知道?能把父亲干掉的对手,自己估计连枪都掏不出来就陪父亲去了。所以紫衣女人明智地故伎重演,收起撸子枪,隐瞒寻找仇家的目的,装傻充愣企图使黑衣人放下戒心好探口风。这一招明显起了效果,黑衣人狐疑起来,他不能确定紫衣女人是不是老七女儿。这就像京剧《三岔口》,一片平静下,暗战早已开始,就等捅破窗户纸的那一刻。两人各怀心思,相互试探,终于在鱼饭煮好时矛盾激化。第一碗饭,紫衣女人让给产妇,并且叮嘱如何做调养,展现出她心地善良的本质,第二碗饭,被黑衣人无理夺取喂了白衣盲女,黑衣人这是刁难紫衣女人,两人以前并无太多接触,这仇恨应该是从老七顺延到了紫衣女人这。紫衣女人气不过,表面关心,实则咒骂地说:小心枪走了火。其实明眼人都明白,这下半句没接:伤了你自己!(读书果然使人进步,骂人都可以骂得这么文雅,这么高智商。喷子们可以学学,当然喷子是不会耐心看到这里的,他们看到开头 “我爷爷” 就已经骂开了。)也正是这一举动使爷爷不满,和盘托出昨晚紫衣女人的义行,希望教化黑衣人。但对于黑衣人他能从这里得到什么信息呢?第一,紫衣姑娘手段高明,妙术仁心,这从刚才让第一碗饭时已经得到了印证。第二,紫衣女人有枪,这和紫衣女人在窝棚外假装不认识枪前后矛盾,可以确定她就是老七女儿无疑啊!自己的性命乃至干女儿的性命都很可能受到威胁啊!自然,故事的叙述者爷爷不知道窝棚外面发生的事,说漏了嘴,纯属好心办坏事。听到此处,黑衣人说着说着就毫无征兆地抬手打死了两只前来抢食的老鼠,打死一只叫运气,打死一双叫本事,而且都是爆头啊,还记得老七怎么死的吗,头上一个小圆洞。这老鼠是打给紫衣女人看的,潜台词是你有绝活我也有,给我老实点。(这其实是明义,当中还有暗义,刚才老七女儿的善行已经感动了黑衣人,他虽然枪法高超,也知道对方必定要来找自己报仇,但不要忘了他是个拖着白衣盲女在水里泡了两天两夜的父亲,他的情义使他下不了手,杀一个毫无错处,天经地义为父报仇的孝女。这两枪,表面是打给紫衣女人看,其实是打给自己看,因为错过这一次机会,以后面对老七女儿就再也举不动枪了,只有等紫衣女人来复仇的份。于是开两枪出出气,否则手里拿的就真是烧火棍了。这明暗义推测的对不对,我们接着往下看,可以得到应证。)看到这里,全文最大的疑问来了,不是最后紫衣女人问的你为什么害死我爹?而是为什么黑衣人明知道对方是老七女儿还要承认自己是凶手,明知道对方有枪,自己枪法高明,却不先下手,居然猪一般地,白白打光自己的子弹,等着对方搂火打死自己?(注意紫衣女人用了 “害死” 这个词,在她看来,父亲是枉死的,可是在黑衣人看来老七该死。可见面对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片面的道理,很难有公正客观一说。当然为什么杀老七的原因不重要,所以作者才不写。这就一如《五个饽饽》最后很多读者到处问,到底是谁偷了饽饽呢?这很重要吗?莫老爷子要你看的是人的猜忌和无法自我约束的想象,最终又被恶劣环境逼地催生出种种丑态。既然如此我又怎么会违背他的意愿告诉你,在后来的一边文章里交代,饽饽是被黄鼠狼叼走的,我妈妈还用这事回击了我奶奶的丑态呢!)解开谜团的答案钥匙就在最后的儿歌里,完整版如下:绿蚂蚱。紫蟋蟀。红蜻蜓。白老鸹。蓝燕子。黄鹤鸽。绿蚂蚱吃绿草梗。红蜻蜓吃红虫虫。紫蟋蟀吃紫荞麦。白老鸹吃紫蟋蟀。蓝燕子吃绿蚂蚱。黄鹤钨吃红蜻蜒。绿蚂蚱吃白老鸹。紫蟋蟀吃蓝燕子。红蜻蜓吃黄鹤鹄。来了一只大公鸡,伸着脖子叫 “哽哽哽 —— 嗔 ——” 我们挑出 “白老鸹吃紫蟋蟀。蓝燕子吃绿蚂蚱。” 这一句,很明显这是一个食物链。当结合下一句 “绿蚂蚱吃白老鸹”,可以明显看出整个逻辑就重头再来,开始往复。而 “紫蟋蟀吃蓝燕子”,又使得前后两个食物链融为一体,这是一个死循环。就像一条蛇吞吃自己的尾巴,随着吞吃,身体逐渐长大,所以永远也吃不完,形成无限循环。数学中的无穷符号∞,就是在描绘吞噬自我的蛇。通俗地引用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的口头禅:冤冤相报何时了啊!什么能终结这死循环呢?就是结尾出现的大黑公鸡。大黑公鸡的到来,在录音机里卡了带,哼哼不绝的儿歌得以结束。于是死结被打开,有了这把钥匙,我们的疑问也可以被解开了。黑衣人知道紫衣女人带着枪是来寻仇的,他虽然因老七杀了白衣盲女的家人(我猜的,他叫盲女干女儿,又说此行是为了白衣盲女,可见盲女父母遭了秧,所以自己一个粗野汉子才只好接手。),从而自认为理由充分地杀了老七,但面对前来报仇的老七女儿,他居然下不了手,杀不了对方就只有对方来杀自己了,可他又不愿学爷爷,为了活命东躲西藏。既然死期早晚要来,自己也就认命了,这是因果报应,但我死了干女儿咋办呢?面对这无限循环的仇杀,和因无法狠下心斩草除根,最终会到来的审判,黑衣人决定设计一场豪赌,赌什么?就赌紫衣女人医者父母心的善良,还有为父报仇的忠孝。(大黑公鸡暗指的就是黑衣人,爆米花准备好了吗?一场好戏上演了。)黑衣人死之前不顾礼节地吃了顿饱饭(粗野汉子,大道理不懂,死也要做饱死鬼还是知道的,都要死了,还管你什么狗屁礼节,何况还是面对一个躲在山林里保命的家伙。豪爽!),带着干女儿看看夕阳,作最后的陪伴。又精准的打活靶,用光所有的子弹,给紫衣女人壮胆。一边教盲女唱歌给紫衣女人听,暗示聪明的她冤冤相报的道理。(这里儿歌借盲女的嘴唱出来,绝对是妙笔。盲女的儿歌不是第一天学会,可见黑衣人深知这儿歌背后的道理,他这放手一搏,早有心理暗示在先啊!)他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等对方因为仇恨,大脑充血无法思考,立马开枪杀死自己。接着就以胜利者的姿态,慢慢翻个身,微笑地告诉紫衣女人:侄女,我早知你是老七女儿了,我枪法你也看见了吧,要杀你绰绰有余,但冤冤相报何时了,我让你报仇,我死了,和你父亲的账就结了。但你的命是我给的,你欠我一条命,拿什么还?手指盲女,就她吧!而用 “我” 回忆起爷爷教得儿歌来做结局,既告诉读者盲女最后活了下来,否则儿歌无法传承。又表明整个循环被打破,因为紫衣女人没有斩草除根杀了盲女,盲女的种种行为告诉我们,她是个傻子,复仇是不可能了。而这结局又符合了 “我” 这个人称的身份特点,将一个孩童对先辈的记忆定格在这一温馨时刻。让仇恨的阴霾淡去,迎来人性的曙光!读到这,在我们多年的教育理念催促下,大家就会、要开始颂扬黑衣人的侠义;紫衣女人的忠孝;并唾弃我爷爷这样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怂包。但又如何解释,如果是要彰显黑衣人,紫衣人的高尚,需要我爷爷来做反衬。为什么在文章开头作者要对我们一家全都夸一遍,又说我爷爷是积德有道,终得善终呢?不知是否莫言故意,巧的是《秋水》这个题目,和庄子的《秋水》重名。庄子秋水讲到河伯与海神之间的小大之辩,用一幅图像概况其思想,可以用太极来表示。没有小,没有大,没有好,没有坏,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爷爷躲在山中善终,活百岁,常人看来是好,黑衣人撞到枪口上,一命呜呼,常人看来是悲。但从实现自我价值,顺从内心的角度,爷爷要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所以他要想尽办法活下去。黑衣人要秉持道义,所以抵命托孤。两者的选择并没有高地贵贱之分,只不过是遵从道罢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大概是莫言最好的短篇集

      ,这本收录的都是莫言先生创作高峰期的作品,元气充沛,笔法独到,洞察深刻。尤其是对残酷现实的揭露,对人性幽微的捕捉,极见功力,大概是经历过苦难岁月的缘故,莫言先生写饥荒年代、写人性相残、写尔虞我诈都让人觉得又真实又荒谬,虚虚实实间便将一段传奇娓娓道来,值得再三品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血腥美学

        昆汀塔仑蒂诺的电影想必很多人都看过,感觉就是一种暴力美学,看了莫言的小说很有趣,但有些地方的描写很细很血腥,如饮弹、剁手指、揭皮肤浓疤等,说实在都不忍心往下看,想必也是一种美学吧,估且就称血腥美学吧。这一辈的作家写的才是正真的生活,有底蕴。现在的小说什么霸道总裁,都是扯蛋,中国的作家象莫言、余华、粱晓声这类巩怕后继乏人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浙江省唯一以出版文学艺术书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建社17年来,出版各类图书14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