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梵高传》…请不要再用"圣徒"来侮辱一个了不起的疯子了⋯

    《梵高传》… 首先,梵高不穷,弟弟提奥每月给梵高寄 150 法郎(这已经比一个大学正教授工资高了)。其次,梵高不是不想考美院,而是考不上,就算是考上他也没耐心熬到毕业。再次,梵高和高更不是好朋友,高更是梵高用每月 150 法郎引诱来的。就算这样,超厚脸皮的高更也受不了梵高。就算割一只耳朵,也挽回不了去意已决的高更。还有,梵高并不想或者并不能分清爱情与性欲。他在森林里自慰被小混混撞见而羞辱,可能也是他宁可谎称自杀,也不愿告发是小混混误伤的原因…… 梵高不是圣徒,他的画没人买,自己也不喜欢,他也不是为艺术而殉道的。但梵高的画是弥足珍贵,是扭曲的灵魂写照,是燥郁时的痛苦的宣泄。也只有在画布上涂鸦时,梵高才能有片刻安宁,也只有此时是梵高唯一不用文饰的时候。他是一个不平凡的燥郁症患者,也是唯一能够画出燥郁的人。把梵高说成追求艺术的"圣徒"是别有用心的,是按照我们俗人心中"伟大艺术家"应有的样子在杜撰,梵高是个不平常的疯子,请不要再用"圣徒"来侮辱一个了不起的疯子了……(石木翻书每天翻本书)

      2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说所有的伟大后面都意味着要背负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或者事物的悲剧性,以及其无可替代的警示性意义,那文森特。梵高无疑是艺术史上最令人悲伤的艺术家。文森特。梵高一生无疑是悲剧性的一生,这种悲剧即源于其性格中的孤独、内向、多疑、自卑、固执、阴郁和狂躁,无法整饬的私生活;源于其家族的基因中的不良因子,比如狂热的宗教信仰、癫痫症等;更源于贯穿在我们每一个时代的功利主义精神,即每一个艺术家的成功都必须借助于其作品在传统意义上的摸仿性创造,得到收藏家的赏识和媒体的宣传才能成功,而那些在观念上比较前卫,跳出了当代性的作品、不具有风格的经验性价值的创作,因为无人赏识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仅仅是短时间内的漠视,也就罢了;可如果長期得不到认可,要知道仅仅是这种漫长的无视与冷漠就足以扼杀一切天才的创造。如果有人不幸深陷其中,那就逃脱不了命运的诘难。艺术史上所有伟大的冒险几乎都以灰头土脸而告终,就算许多成名的艺术家也不得不曲居在功利主义的屋檐下,靠别人的施舍活下去,任何个人主义的风格探索都有可能遭至惨败、砸掉自己饭碗的风险,因此许多伟大艺术家一旦风格定型之后,就只能葡伏在金钱与盛名之下,等待着市场的淘汰。很难想象,文森特在艺术风格的自我道路上固执的坚持了一生,不知道是其对宗教的狂热使然,还是完全出于对艺术的本能觉知,以致于到死都没有被市场接受。如果不是其弟媳乔。邦格的努力,文森特。梵高的作品绝不会有今天的声望,也许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本书的作者以一种小说家特有的笔法,借助文森特。梵高与亲友的书信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为我们构勒了一个有血有肉、悲苦相杂丶热烈与痴妄并存,相当完整和丰满的文森特。梵高形象,其可信度之高、真实性之强堪为历史之中梵高传记之冠。也因为这份最接近历史真实描写与陈述,才令人读来无限唏嘘。愿这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文森特。梵高,这太悲苦了,这份悲苦不止于他自己,更是其家人一生的担负。如果说文森特。梵高真的伟大,那这伟大的一大半应属于他的弟弟提奥对他一生的支持和帮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记不是要塑造一个天使或者魔鬼,而是要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作者做到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一天全世界都知道梵高的读音

          热爱,是对梵高一生的总结。梵高的一生充满争议,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梵高。但是,梵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翻开本书,一个立体的梵高就活生生的站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梵高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天才,而是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很多明显的弱点和阴暗面。第二,梵高的躁郁症来自家族遗传,幼年的家庭氛围也是重要的诱因。他的躁郁症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同时也成就了他的艺术,让他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并将它呈现在画布上。第三,梵高并非因为怀才不遇而绝望自杀,而是很可能死于一场混乱的意外事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VAN GOGH

              文森特。梵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梵高没有自杀?!

                阅读这本新版《梵高传》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较之于欧文・斯通为我们塑造的英雄梵高,曾受严格法学教育的两位艺术史家奈菲和史密斯,几乎是在给梵高 “开馆验尸”,他们不仅逐字逐句解读来往信件,更用他的病历单,甚至是家族病史为我们拼凑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梵高:他几度疯癫,还梅毒缠身,但似乎…… 他没有自杀?!


                新版《梵高传》最引人关注的重点正是得出了 “梵高没有自杀” 的结论。不少人难以接受这个论点,但事实上不仅从史学研究的严谨程度,还是从文学叙事的戏剧张力上看,这个结论都比老版《梵高传(渴望生活)》更接近事实,也更具文学感染力。老版中的梵高在不公的社会中堕入疯狂,最后自绝于世界。而在新版里,同时也是历史事实,梵高在 1890 年 1 月 18 日参加了比利时 20 人展,这是当时最具盛名的大展,而且在展览期间他还卖出了自己的第一幅画,紧接着他又带着剩下的 10 件作品参加了第 6 届巴黎独立艺术家沙龙,法国总统为展览亲自剪彩,坊间还流传着艺术世界发现了一位天才的传闻,引得巴黎市民蜂拥而至对他的作品赞赏有加,整个评论界更是发了疯似地为他谱写溢美之词,约稿、商业合作涌入他的信箱,到了 4 月底也就是展览结束以后,梵高第一次给他挚爱的弟弟提奥汇出了一笔钱。这是梵高 “自杀前” 90 天内发生的事实,在希望和狂喜面前,谁又会自杀呢?
                鲁迅曾说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其实从文学角度上讲,新版《梵高传》就是一场真实的悲剧,它用铁的事实描摹出有血有肉的梵高,更把所谓的残酷社会 “浓缩成” 一名玩世不恭、懦弱无能的小男孩,是他误杀了梵高,又畏罪潜逃。只有文学天才能写出如此曲折又在象征层面严丝合缝的悲剧情节,但小说家们做不到的是像新版《梵高传》的两位作者那样将详实的弹道分析,和多位当事人的笔录供词引入 “故事” 之中,用科学和历史学极端严谨的态度冷酷无情地把梵高的希望毁灭给我们看。
                这是一本极具张力的悲剧小说,同时也是一部严肃的艺术家传记史,此外还是梵高一生的写照。除了自杀问题外,书中详尽阐述了梵高的生活遭遇,这是用近千封书信和 10 万多条参考文献拼凑而成的故事。仔细阅读这本书,你就会感受到一个人是如何迈入疯癫,又是如何在道德与理想边缘反复挣扎,感受梵高的快乐与失落,像坐过山车一样。因此对我而言,用几天时间去感受梵高这位天才或疯子的一生是极有价值的,毕竟我们的生活相比他的总显得有些苍白单调。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撰写这本书时使用的绝大多数资料,其实已经免费公布在了网上,登入 vangoghletters.org 就能阅读全部书信的原文和英语译文,以及几万条批注和说明,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梵高这个人。
                花时间感受一场伟大的人生,值了!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能感动你灵魂的传记。书中叙述了梵高悲惨又带有美好期望的一生,你将会看到一个因善良受苦的天使,还将看到一个用色彩享乐的天才。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谢成为我的光

                    19 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里,梵高是一个另类。他的画有点类似儿童的创作,线条和色彩大胆纯粹,醉心于风景,植物和贫苦大众的描绘。鸢尾花,向日葵,星空,麦田,苹果园,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农民,拾麦穗的妇人。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都以独特的方式燃烧着它的生命力。它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些静物。它们是凄艳的生命。没有一个画家的用色,会像梵高这样浓烈,明亮,无法控制般的亢奋。深红,铭黄,碇蓝,艳紫,苍绿。油彩有时候以凝固状态呈现在画布上,无法稀释和抹匀,好像一颗被揉搓的灵魂,把暗红的鲜血喷射在包容着无限向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因为激情,在丧失倾诉的寂静中,像混乱的手指,因为无法抓住空虚而扭曲。危险天空下的麦田。一种骚动激越的情绪纠缠在压抑而明丽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气息扑面而来。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风。是灵魂无法突破的孤独。但梵高发现,生命的疼痛滋长于他自己挖掘的伤口。于是,他在阳光充沛的田野上,对着自己的身体开了一枪,没打中心脏,然后掩着伤口回到家里,当天晚上,凡高叼着烟斗一言不发。第二天,凡高还与来看它的提奥谈起他对艺术的见解。到了晚上,他开始虚弱.1890 年 7 月 29 日凌晨 1 时 30 分,凡高停止了呼吸在他的弟弟提奥的怀里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 37 岁。他的遗言是:“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更是让人感觉到他的内心深处那久久的痛苦和绝望。梵高死后六个月,弟弟提奥在对哥哥痛苦的思念中带着无限悲痛离开了人世。他被人们安葬在他哥哥的墓旁 - 奥维尔墓园。墓园很简单,兄弟两的墓碑也很简单,上面分别写着:文森特。梵高与文森特提奥。也许梵高早就意识到:破碎会带来快乐。可以让自己不再绝望,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梵高:一个绘画天才与一个情感勒索者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