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理想国译丛系列。当社会学家走到未来,他眼中的生物科技革命,会带来什么大变化?

内容简介

这本书,对于快速发展的生物工程可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福山提出了警告。福山认为今天的科技已经有各种提升、改变人类能力的方法,而在未来这种改变恐怕将会更剧烈,目前我们用药物及外科手术来改变我们的能力,而不久的未来,我们会有基因工程及其他方法可以改变人类最基本的特性。生物科技如果漫无节制的发展下去,会根本改变人性及人类社会,这就是福山所指的“后人类的未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理想国译丛序
  • 导读 用政治“锁死”科技?
  • 序言
  • 第一部分 通往未来的路径
  • 第1章 两部反乌托邦小说
  • 第2章 大脑科学
  • 第3章 神经药理学与行为的控制
  • 第4章 寿命的延长
  • 第5章 基因工程
  • 第6章 我们为什么应该担忧
  • 第二部分 人之为人
  • 第7章 人的权利
  • 第8章 人的本性
  • 第9章 人的尊严
  • 第三部分 怎么办?
  • 第10章 生物技术的政治管制
  • 第11章 当前生物技术是如何被管制的?
  • 第12章 未来的政策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碎碎念叨(《我们的后人类未来》读书笔记)

    我觉得这本书给了我好几个很重要的启示:首先是,除非科学终结,否则历史不会终结。我小时候得到的教育,一直留下来的一种大概的历史观,就是历史是人和人的互动的结果,是一种人类社会的状态,它总是在反应人在某一个时代是什么样子,而且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想法和追求才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我现在还是认为,这样的理解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历史就是因为有人才有了历史,没有人的活动也谈不上什么历史。但是,历史的推动力应该不仅仅是人,科学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或者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当这个变量有了新的变化的时候,人类的历史就会有一个巨大的转折。现在我们回头看历史的各大转折的时候,背后其实都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那在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大家可能都能感觉到的是,现在就是一个科学技术要发生一个巨大变化的时候。当下我们感受最深的是 AI 的发展,其实还有太多我们察觉不到的科学技术,很有可能在某一个时间就会爆发,然后改变这个世界。这本书讲的就是其中一个,就是生物技术革命。作者在分析这个技术的时候,是从一种政治学的角度来考量的,在普通人看来没有那么严重,但是通过这本书的论述,会发现这样一个技术,如果真的像书里说的这样,那确实是一个会影响人类历史的政治问题。比如他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让人类的寿命延长了很多,所以就产生了下面的问题,“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个人想要凭借自己二十几岁所学的知识和教育水平来应对接下来的四十年,已经几乎不可能;那些认为工作技能保持五十年、六十年或是七十年不变的人更是荒谬得可笑。”“在人类历史上,当寿命只有 40—50 周岁时,人类可以通过自然的代际交替来解决这一问题。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步入老龄期,十九世纪末,强制退休年龄开始流行。”“完全有理由认为,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政治、社会及学术的改变会变得更为缓慢。随着三四代人在同一时间段工作,更为年轻的团队将永远没有形成自己见解的机会,他们只会聚集成渴望诉求被听到的少数群体,代际间的更换不再具有决定性。” 这是当下已经存在的问题。那往下推论一步,就是如果用生物技术可以在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改变他的能力、寿命等等,让某个人可以用这种技术就获得不可替代的优势的时候,确实会有很大的问题。当然,这件事在人类历史上一直在发生着,比如说有钱人家有更好的教育,但至少看起来还是靠努力可以有机会追得上的。但是如果这种生物技术让一个人天生就比你高、比你健康、比你聪明,咱们且不说公不公平这件事,这可能最后就是绝望了。毕竟人类社会,还是一种等级的样子,无论我们多么强调这个社会的公平,这种等级的追求是人类社会的本质,也是人类社会天然的稀缺。这必然会让历史有个巨大的转折吧。其次,演化也许是一个盲目的进程,但是它却遵循一条无情的适应逻辑的铁律,所有的生物必须要适应它们生活的环境。我们是生物,没有办法,必须要适应生活的环境。虽然人有一个很大的能力,是会将身边的环境想象成不同的样子,这是人的进化的一种优势,但无论如何这个环境却一定会影响每个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得不在现在环境中形成了现在的自己。适应,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也是一定会变化的事情,这是必须要接受的事情,虽然有的时候很难。还有,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关于人性的知识越多,就会对人权话语体系产生越多影响,保护人权的制度设计与公共政策也因此越加纷繁复杂。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规则,无论它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公,有多么的让人不能接受,有多少压抑和痛苦,但它总好过没有任何的制度和规则。有了制度和规则,当然会有一些人是在这些规则下收益的,但是规则,在我看来是对普通人最大的保护,至少我们还能知道边界在什么地方,同时我们也有机会通过表达和努力来让这个规则让更多普通人更容易活下去。如果没有了规则,可能普通人,连生存的机会都会很艰难。所以,不管历史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的是,历史不会终结,因为人类有着不断追求科学技术的本心,这是一种欲望,一种内生性的动力。伴随着这些,人类社会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我们要知道的是,一方面要适应各个时代的规则,让自己能够活下去,另一方面也要学会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规则是对更多的人好的,而不只是对自己好的。如果只考虑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这个世界早晚会完蛋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物科技的到来到底是1984还是美丽新世界

      2002 年的作品,到 2020 才看,生物科技的进步可能并不如人类所能预设的方向前进,机器人 & 克隆人的到来或者说生物科技的进步能否带来造福人类的可能。或者说,他们的到来并不以大多数人类的意愿为准则。人类的恐惧在于未知的事物 & 不可控的生物科技。1984 还是美丽新世界,又有谁能够未卜先知呢?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