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讲中华五千年文明,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历史细节,以系统的体例呈现历史脉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历史普及读物,以故事的形式,系统通俗地介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

书中涵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英雄人物、典故故事、文化艺术等,既简要勾勒了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科学、艺术的全貌,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部故事化的中国史。

阅读本书,既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发展,增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又可以从中汲取历史文化智慧,以史明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出版说明
  • 前言
  • 中华五千年:故事中国史(上)
  • 上篇 上古·春秋·战国
  • 1 原始部落的发展
  • 2 黄帝战蚩尤
  • 3 尧选接班人
  • 4 禹治洪水
  • 5 一言铸九鼎
  • 6 后羿作乱
  • 7 夏桀宠妹喜
  • 8 网开三面
  • 9 伊尹辅政
  • 10 盘庚迁都
  • 11 奴隶傅说
  • 12 姬昌兴周
  • 13 纣王暴虐
  • 14 武王伐纣
  • 15 周公吐哺
  • 16 共和执政
  • 17 烽火戏诸侯
  • 18 掘地迎母
  • 19 大义灭亲
  • 20 鲍叔牙荐贤
  • 21 曹刿论战
  • 22 齐桓公用贤
  • 23 老马识途
  • 24 庆父作乱
  • 25 卫懿公养鹤
  • 26 虞君贪财
  • 27 养牛拜相
  • 28 骊姬的阴谋
  • 29 流亡公子重耳
  • 30 迂国君宋襄公
  • 31 城濮之战
  • 32 烛之武退秦军
  • 33 牛贩子救国
  • 34 崤山伏击战
  • 35 一鸣惊人
  • 36 优孟劝楚王
  • 37 残暴的晋灵公
  • 38 赵氏孤儿
  • 39 晏子不辱使命
  • 40 伍子胥过昭关
  • 41 孙武练兵
  • 42 勾践卧薪尝胆
  • 43 孔子办学
  • 44 老子写《道德经》
  • 45 墨子破云梯
  • 46 水淹晋阳城
  • 47 西门豹除巫
  • 48 讳疾忌医
  • 49 笑星淳于髡
  • 50 邹忌劝齐王
  • 51 齐威王惩贪官
  • 52 孙膑报仇
  • 53 商鞅变法
  • 54 孟轲讲“仁”
  • 55 庄周梦蝶
  • 56 苏秦“合纵”
  • 57 张仪“连横”
  • 58 燕昭王求贤
  • 59 屈原投江
  • 60 胡服骑射
  • 61 孟尝君买“义”
  • 62 火牛阵
  • 63 李冰修都江堰
  • 64 完璧归赵
  • 65 将相和
  • 66 远交近攻
  • 67 纸上谈兵
  • 68 毛遂自荐
  • 69 窃符救赵
  • 70 楚相春申君
  • 71 吕不韦著书
  • 72 小甘罗出使
  • 73 韩非遭妒
  • 74 风萧萧兮易水寒
  • 75 秦王统一中国
  • 下篇 秦·两汉
  • 1 车同轨书同文
  • 2 徐福下蓬莱
  • 3 行刺博浪沙
  • 4 修筑长城
  • 5 焚书坑儒
  • 6 豪华的骊山墓
  • 7 沙丘密谋
  • 8 二世的暴政
  • 9 揭竿起义
  • 10 项氏起兵
  • 11 刘邦斩蛇
  • 12 张良礼让
  • 13 赵高害李斯
  • 14 楚怀王立约
  • 15 巨鹿大战
  • 16 指鹿为马
  • 17 刘邦入咸阳
  • 18 鸿门宴
  • 19 韩信拜将
  • 20 暗度陈仓
  • 21 楚河汉界
  • 22 垓下之战
  • 2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24 高祖还乡
  • 25 白登之辱
  • 26 白马誓言
  • 27 萧规曹随
  • 28 周勃夺印
  • 29 贾谊上书
  • 30 张廷尉执法
  • 31 缇萦救父
  • 32 细柳营
  • 33 七国之乱
  • 34 景帝削诸侯
  • 35 文景之治
  • 36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 37 穷书生朱买臣
  • 38 独尊儒学
  • 39 马邑之战
  • 40 飞将军李广
  • 41 倒行逆施主父偃
  • 42 大将军卫青
  • 43 冠军侯霍去病
  • 44 张骞通丝路
  • 45 武帝开三边
  • 46 苏武牧羊
  • 47 司马迁写《史记》
  • 48 幽默东方朔
  • 49 巫蛊杀太子
  • 50 轮台罪己诏
  • 51 桑弘羊理财
  • 52 霍光辅政
  • 53 昭君出塞
  • 54 王莽建新朝
  • 55 绿林和赤眉
  • 56 昆阳大战
  • 57 光武帝刘秀
  • 58 宋弘拒婚
  • 59 “强项令”董宣
  • 60 马援老当益壮
  • 61 王充著《论衡》
  • 62 汉明帝求佛
  • 63 王景治水
  • 64 班固作《汉书》
  • 65 班超从军
  • 66 刻碑燕然
  • 67 许慎著《说文解字》
  • 68 蔡伦造纸
  • 69 科学家张衡
  • 70 跋扈将军梁冀
  • 71 宦官害党人
  • 72 陈蕃下榻
  • 73 范滂别母
  • 74 名医张仲景
  • 75 黄巾起义
  • 中华五千年:故事中国史(中)
  • 上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
  • 1 驴皇帝和十常侍
  • 2 宦官政变
  • 3 曹操起兵
  • 4 孙坚藏玉玺
  • 5 董卓之死
  • 6 鞭打督邮
  • 7 白门楼
  • 8 煮酒论英雄
  • 9 官渡之战
  • 10 碣石赋诗
  • 11 祢衡击鼓
  • 12 神医华佗
  • 13 孙权报仇
  • 14 马越檀溪
  • 15 三请诸葛亮
  • 16 血战长坂坡
  • 17 周瑜点兵
  • 18 赤壁大战
  • 19 刘备招亲
  • 20 借荆州
  • 21 蔡文姬归汉
  • 22 许褚护主
  • 23 庞统献计
  • 24 张飞收严颜
  • 25 单刀赴会
  • 26 割席绝交
  • 27 曹操捉刀
  • 28 得陇望蜀
  • 29 建安七子
  • 30 定军山
  • 31 水淹七军
  • 32 走麦城
  • 33 曹丕称帝
  • 34 七步成诗
  • 35 火烧连营
  • 36 刘备托孤
  • 37 七擒孟获
  • 38 挥泪斩马谡
  • 39 木门道
  • 40 五丈原之战
  • 41 卫温下夷洲
  • 42 司马懿篡权
  • 43 司马昭之心
  • 44 竹林七贤
  • 45 邓艾灭蜀
  • 46 扶不起的阿斗
  • 47 楼船破东吴
  • 48 石崇斗富
  • 49 傻子皇帝
  • 50 八王之乱
  • 51 李特收容流民
  • 52 刘渊称汉帝
  • 53 闻鸡起舞
  • 54 王马共天下
  • 55 祖逖北伐
  • 56 石勒读《汉书》
  • 57 陶侃搬砖
  • 58 书圣王羲之
  • 59 桓温北伐
  • 60 王猛扪虱
  • 61 东山再起
  • 62 草木皆兵
  • 63 世外桃源
  • 64 刘裕摆阵
  • 65 唱筹量沙
  • 66 实话实说
  • 67 孝文帝迁都
  • 68 科学家祖冲之
  • 69 范缜斥鬼神
  • 70 郦道元写《水经注》
  • 71 贾思勰编农书
  • 72 《文心雕龙》和《昭明文选》
  • 73 梁武帝出家
  • 74 侯景乱梁
  • 75 陈后主误国
  • 下篇 隋·唐·五代
  • 1 杨坚夺权
  • 2 冼夫人深明大义
  • 3 赵绰公正执法
  • 4 隋炀帝修大运河
  • 5 李春建赵州桥
  • 6 杨玄感起兵
  • 7 李密和瓦岗军
  • 8 唐国公造反
  • 9 李世民出征
  • 10 玄武门事变
  • 11 贞观之治
  • 12 大将军李靖
  • 13 文成公主和亲
  • 14 玄奘取经
  • 15 唐太宗教子
  • 16 药王孙思邈
  • 17 女皇帝武则天
  • 18 骆宾王写《讨武曌檄》
  • 19 李贤苦吟《黄台瓜辞》
  • 20 王勃写《滕王阁序》
  • 21 告密者的下场
  • 22 贤相狄仁杰
  • 23 无字碑
  • 24 韦后干政
  • 25 李隆基肃宫
  • 26 救时宰相姚崇
  • 27 耿直不阿的宋璟
  • 28 唐玄宗的戏班子
  • 29 旗亭比诗
  • 30 刘知几和他的《史通》
  • 31 李林甫口蜜腹剑
  • 32 杨贵妃得宠
  • 33 诗仙李白
  • 34 诗圣杜甫
  • 35 “草圣”张旭
  • 36 “画圣”吴道子
  • 37 “茶圣”陆羽
  • 38 张遂制定新历法
  • 39 鉴真和尚东渡
  • 40 安禄山造反
  • 41 颜杲卿骂贼
  • 42 杨国忠误国
  • 43 马嵬驿兵变
  • 44 张巡守孤城
  • 45 雷海青摔琵琶
  • 46 安禄山之死
  • 47 李泌出山
  • 48 肃宗借兵
  • 49 李光弼平叛
  • 50 郭子仪单骑退敌
  • 51 唐代宗的财神爷
  • 52 段秀实以笏击贼
  • 53 颜真卿坚贞不屈
  • 54 浑瑊和李晟
  • 55 扰民的“宫市”
  • 56 永贞革新
  • 57 柳宗元遭贬
  • 58 刘禹锡写“桃花诗”
  • 59 白居易写诗
  • 60 真宰相裴度
  • 61 李愬雪夜取蔡州
  • 62 韩愈写《祭鳄鱼文》
  • 63 宦官立皇帝
  • 64 朋党之争
  • 65 黄巢起义
  • 66 朱温灭唐
  • 67 吴越王钱镠
  • 68 王建哭唐
  • 69 潞州之战
  • 70 开明的唐明宗
  • 71 阿保机兴契丹
  • 72 萧太后断臂
  • 73 李从珂哭退官军
  • 74 “儿皇帝”石敬瑭
  • 75 周世宗出征
  • 中华五千年:故事中国史(下)
  • 上篇 宋·元·明
  • 1 赵匡胤陈桥兵变
  • 2 宋太祖宴席夺权
  • 3 李后主吟诗亡国
  • 4 宋太祖与赵普
  • 5 烛影斧声
  • 6 杨业抗辽军
  • 7 澶州议和
  • 8 元昊建西夏
  • 9 欧阳修革新诗文
  • 10 常胜将军狄青
  • 11 包拯严格执法
  • 12 王安石变法
  • 13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
  • 14 大文学家苏轼
  • 15 沈括写《梦溪笔谈》
  • 16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17 方腊、宋江起义
  • 18 阿骨打建金朝
  • 19 李纲守京城
  • 20 太学生陈东
  • 21 靖康之耻
  • 22 宗泽坚持抗战
  • 23 韩世忠抗金兵
  • 24 岳飞尽忠报国
  • 25 秦桧害岳飞
  • 26 女词人李清照
  • 27 虞允文退敌
  • 28 爱国诗人陆游
  • 29 将军词人辛弃疾
  • 30 理学家朱熹
  • 31 成吉思汗西征
  • 32 忽必烈建元朝
  • 33 “人生自古谁无死”
  • 34 天文、水利学家郭守敬
  • 35 马可·波罗游中国
  • 36 纺织家黄道婆
  • 37 《窦娥冤》和《西厢记》
  • 38 元朝的艺术家
  • 39 红巾军起义
  • 40 放牛娃造反
  • 41 鄱阳湖大战
  • 42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 43 刘伯温求雨
  • 44 “狡兔死,走狗烹”
  • 45 朱棣夺皇位
  • 46 郑和下西洋
  • 47 解缙编《永乐大典》
  • 48 明仁宗施仁政
  • 49 苏州知府况钟
  • 50 土木堡之变
  • 51 于谦守北京
  • 52 “要留清白在人间”
  • 53 中山狼故事的来历
  • 54 思想家王阳明
  • 55 奸臣严嵩
  • 56 海瑞骂皇帝
  • 57 戚继光平倭寇
  • 58 山阴才子徐文长
  • 59 吴承恩写《西游记》
  • 60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 61 政治家张居正
  • 62 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 63 李贽遭谗言
  • 64 努尔哈赤建后金
  • 65 萨尔浒之战
  • 66 东林党斗太监
  • 67 徐光启和他的《农政全书》
  • 68 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
  • 69 徐霞客写游记
  • 70 袁崇焕战宁远
  • 71 皇太极的反间计
  • 72 李自成起义
  • 73 卢象昇血战清军
  • 74 张献忠假投降
  • 75 崇祯帝吊死煤山
  • 下篇 清·近代
  • 1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 2 弘光帝醉生梦死
  • 3 史可法扬州殉难
  • 4 清军嘉定三屠
  • 5 夏完淳宁死不屈
  • 6 李定国西南抗清
  • 7 郑成功收复台湾
  • 8 退隐山林的读书人
  • 9 康熙囚鳌拜
  • 10 康熙平三藩
  • 11 雅克萨之战
  • 12 讨伐噶尔丹
  • 13 《长生殿》与《桃花扇》
  • 14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
  • 15 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
  • 16 年羹尧定青海
  • 17 清朝的文字狱
  • 18 改土归流与摊丁入亩
  • 19 土尔扈特万里归宗
  • 20 乾隆下江南
  • 21 纪晓岚修《四库全书》
  • 22 吴敬梓写《儒林外史》
  • 23 曹雪芹著《红楼梦》
  • 24 郑板桥和“扬州八怪”
  • 25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 26 白莲教起义
  • 27 林则徐禁烟
  • 28 第一次鸦片战争
  • 29 三元里百姓抗英
  • 30 葛云飞死守定海
  • 31 陈化成血战吴淞
  • 32 龚自珍写求雨诗
  • 33 洪秀全金田起义
  • 34 小刀会上海起义
  • 35 天京之变
  • 36 火烧圆明园
  • 37 辛酉政变
  • 38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
  • 39 陈玉成和李秀成
  • 40 太平军与捻军
  • 41 李鸿章办洋务
  • 42 火烧望海楼
  • 43 左宗棠收复新疆
  • 44 光绪继位
  • 45 马加理事件
  • 46 黑旗军抗法
  • 47 刘铭传守台湾
  • 48 镇南关大捷
  • 49 甲午海战
  • 50 《马关条约》
  • 51 公车上书
  • 52 百日维新
  • 53 戊戌政变
  • 54 实业救国
  • 55 严复译《天演论》
  • 56 黄遵宪和李伯元
  • 57 甲骨上的文字
  • 58 列强瓜分中国
  • 59 租界与“门户开放”
  • 60 义和团运动
  • 61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 62 末代皇帝登基
  • 63 孙中山建立同盟会
  • 64 康有为当保皇派
  • 65 《革命军》与《苏报》案
  • 66 陈天华投海救国
  • 67 女侠秋瑾
  • 68 广州起义
  • 69 保路运动
  • 70 武昌起义
  • 71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
  • 72 清帝退位
  • 73 袁世凯当皇帝
  • 74 护国军讨袁
  • 75 《新青年》与五四运动
  • 附录:《中华五千年》大事年表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