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上海古桥研究:调查、保护与建议

内容简介

属于创新设计丛书。本书以上海市现存的古代桥梁的调查与保护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文献调查对上海古代桥梁的数量、分布以及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研究,实地调查记录文物古桥的保存现状以及建筑特征,对上海古桥在建筑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价值进行评估,进而对上海古桥的病害勘察及保护修缮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从预防性保护研究的方向出发,对未来上海古桥的保护管理提出指导性建议。本书面对的读者对象广泛,包括建筑遗产保护从业者、相关学术研究人员及在校学生、对古桥文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作者简介
  • 绪论
  • 第1章 上海古桥的历史发展
  • 1.1 上海古桥的发展沿革
  • 1.1.1 萌芽时期(唐代以前)
  • 1.1.2 繁盛时期(唐宋至清代)
  • 1.1.3 衰退时期(上海开埠后)
  • 1.2 上海古桥的分布现状
  • 第2章 上海古桥的建筑特征
  • 2.1 主要型式
  • 2.1.1 梁桥
  • 2.1.2 石拱桥
  • 2.2 结构特征
  • 2.2.1 梁桥的结构特征
  • 2.2.2 石拱桥的结构特征
  • 2.3 装饰构件
  • 2.3.1 栏板
  • 2.3.2 望柱
  • 2.3.3 抱鼓石
  • 2.3.4 仰天石
  • 2.3.5 龙头石
  • 2.3.6 桥心石
  • 2.3.7 对联石
  • 2.4 建造技艺
  • 2.4.1 围堰
  • 2.4.2 基础修筑
  • 2.4.3 拱券砌筑
  • 2.4.4 桥堍建造
  • 2.4.5 建桥材料
  • 第3章 上海古桥的价值评价
  • 3.1 历史价值
  • 3.1.1 上海水系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
  • 3.1.2 上海古代桥梁发展演变的见证
  • 3.1.3 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见证
  • 3.2 艺术价值
  • 3.2.1 古桥的造型之美
  • 3.2.2 古桥与环境的协调之美
  • 3.2.3 古桥的装饰之美
  • 3.3 科学价值
  • 3.3.1 古桥选址的科学性
  • 3.3.2 结构、用材及施工的科学性
  • 3.4 社会价值
  • 3.4.1 古桥的公用性及社会性
  • 3.4.2 造桥对社会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凝聚
  • 3.5 文化价值
  • 3.5.1 庙桥文化
  • 3.5.2 商贸文化
  • 3.5.3 古桥民俗文化
  • 3.5.4 古桥文学艺术
  • 第4章 上海古桥的勘查
  • 4.1 勘查的目标
  • 4.1.1 评估价值
  • 4.1.2 表述病症、解释病因
  • 4.2 勘查的基本原则
  • 4.2.1 原真性原则
  • 4.2.2 完整性原则
  • 4.2.3 多专业合作原则
  • 4.2.4 最小干预原则
  • 4.3 勘查的方法与技术
  • 4.3.1 田野普查方法
  • 4.3.2 测绘方法
  • 4.3.3 病害勘查技术
  • 4.4 总体保存现状勘查
  • 4.4.1 古桥的灭失情况
  • 4.4.2 古桥的使用情况
  • 4.4.3 古桥的周边环境
  • 4.5 单体病害类型勘查
  • 4.5.1 结构性破坏
  • 4.5.2 表面病害
  • 4.5.3 改建加建
  • 第5章 上海古桥的保护修缮
  • 5.1 保护修缮原则
  • 5.1.1 保护管理原则
  • 5.1.2 保护修缮原则
  • 5.2 宏观保护策略
  • 5.2.1 建立上海古桥资料信息库
  • 5.2.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5.2.3 制订长远且科学的保护规划
  • 5.2.4 加强对古桥的全方位研究
  • 5.2.5 加大公众传播力度,提高保护意识
  • 5.3 保护修缮措施
  • 5.3.1 预防性保护
  • 5.3.2 常规维修
  • 5.3.3 结构加固
  • 5.3.4 落架修缮
  • 5.3.5 环境整治
  • 第6章 上海古桥的保护修缮实录
  • 6.1 嘉定区天恩桥
  • 6.2 宝山区宝善桥
  • 6.3 奉贤区大同桥
  • 6.4 奉贤区保安桥
  • 6.5 奉贤区继芳桥
  • 6.6 嘉定区太平永安桥
  • 6.7 青浦区麟趾桥
  • 6.8 青浦区馀庆桥
  • 6.9 青浦区九峰桥
  • 6.10 青浦区迎祥桥
  • 6.11 青浦区还清桥
  • 6.12 青浦区汇福桥
  • 6.13 浦东新区洪福桥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创建于2000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电子音像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