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德国社会学家、德国中学生学院校长,分享共鸣教育学。

内容简介

“怎么养娃”一直是困扰教育界和各位家长的头等问题。不管是快乐教育、虎妈教育,还是填鸭教育,似乎都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问问他们到底希望有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破解唯分数教育,摆脱夸赞教育,尊重每个孩子的兴趣与潜能,提倡共鸣教育学是本书的核心观点。哈特穆特·罗萨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培养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能力,让其爆发出生命的活力,而不是造就一个又一个做题家。

创新与灵感正是在闪光的眼眸和“啊哈……我明白了”等共鸣中绽放出来的。如果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擦碰出火花,那教学就成功了。向空中抛撒的无数碎片,最终会变成一个个美丽的花瓶。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让学生的眼睛焕发光芒——罗萨的共鸣教育学及其应用(1)
  • 一、何谓“共鸣”:与世界对话
  • 二、学校与制度化的“异化空间”
  • (一)以“化用”为目标
  • (二)对错误的防范
  • (三)竞争机制
  • 三、共鸣教育学:在课堂上碰撞出火花
  • (一)学生:开放与自信
  • (二)教师:共鸣关系的定音叉
  • (三)学校:作为共鸣空间
  • 四、在共鸣中寻求能力与创新
  • 前言:“碎片变成花瓶……”
  • 从运用、能力到共鸣
  • 共鸣教育学的核心概念
  • 观点和共鸣
  • 放眼世界和扎根故土
  • 从时间研究到共鸣研究
  • 教学的共鸣切中要害
  • 教学过程中的共振时刻
  • 作为共鸣空间的学校
  • 共鸣关系产生动机
  • 反馈——因为共鸣而接受
  • 失调中的能力与共鸣
  • 信任创造共鸣区域
  • 帮助指向的“共鸣指南针”
  • 在智能手机时代建立关系
  • 幽默是共鸣关系的指标
  • 共鸣研究者个体的共鸣经验
  • 作为共鸣的感谢
  • 词汇表
  • “长高一头”或“成功的语法”:教育教学共鸣场域的实践
  • 参考文献与注释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