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提出“反智主义”这一称谓,并描述了反智主义是如何贯穿于整个历史和“实用性的”美国文化,深入剖析了美国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说明教育、政治和商业等不同领域中知识分子与大众的矛盾。霍夫斯塔特认为反智主义存在于美国许多领域、人群和层面。反智主义是悖逆真理,违背正义的,是需要权威来正确引导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部分 导言
  • 第一章 我们时代的反智主义
  • 第二章 被冷落的智识
  • 第二部分 宗教信仰
  • 第三章 福音派精神
  • 第四章 福音主义与复兴分子
  • 第五章 反现代性的浪潮
  • 第三部分 民主政治
  • 第六章 士绅的没落
  • 第七章 改革者的命运
  • 第八章 专家的兴起
  • 第四部分 实用文化
  • 第九章 商业与智识
  • 第十章 自立和技术信仰
  • 第十一章 主题的变奏
  • 第五部分 民主制下的教育
  • 第十二章 学校和老师
  • 第十三章 人生调整之路
  • 第十四章 孩子与世界
  • 第六部分 结语
  • 第十五章 知识分子:疏离与同化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性的矛盾+制度的缺失

    这部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著作,恰逢其时地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困境。作者霍夫施塔特剖析美国社会中的反智现象,其洞察力跨越半个多世纪依然锋利如新。本书核心命题直指知识分子的尴尬地位。作者指出,美国社会始终存在对知识的矛盾心理 —— 既承认其工具价值,又质疑其道德意义。这种反智主义不是边缘现象,而是深植于民主文化深处的张力。作者追溯至福音派宗教的热情主义与平民主义的平等诉求,揭示了理性如何常被贬为 “精英的傲慢”。书中细节丰富,从 19 世纪对 “书呆子” 的嘲弄到 20 世纪麦卡锡主义对 “鸡蛋头” 的迫害,构建了一部美国精神的反智系谱。作者並没有将反智简单归因于无知或愚昧。相反,他展示了反智如何成为某种政治动员的工具,如何迎合了大众对复杂性的恐惧,又如何满足了群体认同的情感需求。这种诊断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显得尤为犀利 —— 当情绪压倒事实,当身份政治替代理性辩论,当简化的口号解构复杂的思考,我们正在目睹反智主义的新形态演变。知识分子的困境由此产生:在坚持理性标准的同时,如何不堕入精英主义的孤傲?在参与公共辩论的同时,如何不被民粹情绪同化?作者没有提供简单答案,但他清晰地揭示了这种困境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结构。书中对知识分子 “自我怀疑” 与 “自我神圣化” 两种倾向的剖析,尤其值得当代知识群体深思。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面映照当下的镜子。它告诉我们,反智不是特定国家的特产,而是现代民主社会始终需要警惕的倾向。在这个意义上,阅读《反智的年代》不仅是对美国历史的了解,更是对我们自身时代的诊断。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真故图书

    “真故”图书是非虚构文学创作平台“真实故事计划”旗下出版品牌,Slogan为:真实打动世界,全网粉丝超800万。 《真故·女性叙事》《真故·90后叙事》等mook系列主题书,专注于收录非虚构作品,定期出版。 真实故事计划是国内头部非虚构文学平台,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发掘平凡生活中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