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60个智慧管理故事,是对60个微妙教育问题的巧妙解答。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反思的力量:把学生管理做简单;本质的力量:把专业提升做简单;导向的力量:把家校协同做简单。作者提出了“教育即影响”的办学理念,强调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致力于营造一个简单而纯粹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能在这个环境中自由呼吸、茁壮成长。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教育大道亦至简
  • 序二 简单里蕴真知
  • 前言
  • 上编 反思的力量:把学生管理做简单
  • 是否对学生管得太多
  • 1.相信的智慧:找到教室,不用担心
  • 2.“无为”的智慧:优质服务,以少胜多
  • 3.解放的智慧:安全路队,并非有序
  • 4.变通的智慧:有些规矩,并不合理
  • 是否对学生管得太紧
  • 1.突破的智慧:教室门的锁,可以去掉
  • 2.创新的智慧:图书馆的门,可以开放
  • 3.疏导的智慧:校园里的网,可以上线
  • 4.改变的智慧:器材室的球,可以自取
  • 是否对学生要求太高
  • 1.关怀的智慧:破除规矩,以生为贵
  • 2.关爱的智慧:自带零食,吃出健康
  • 3.理解的智慧:学生犯错,不要心急
  • 4.具体的智慧:习惯要求,要接“地气”
  • 是否对学生管得太“旧”
  • 1.规则的智慧:学生站队,有新招
  • 2.参与的智慧:机会均等,有办法
  • 3.信任的智慧:厕纸滥用,不“戴帽”
  • 4.呵护的智慧:童心玩耍,不用管
  • 是否对学生管得太“硬”
  • 1.探究的智慧:“问题学生”,对症下“药”
  • 2.转化的智慧:改变学生,随机应变
  • 3.悦纳的智慧:特殊学生,一样的爱
  • 4.影响的智慧:学校大厅,温馨文明
  • 中编 本质的力量:把专业提升做简单
  • 教学管理,没那么复杂
  • 1.务实的智慧:静下来,做真事
  • 2.选择的智慧:管住胃,吃出味
  • 3.怀疑的智慧:做工作,不折腾
  • 4.服务智慧:简单事,大影响
  • 专业提升,就那么点事
  • 1.关系的智慧:搞定“三个人”
  • 2.综合的智慧:补上阅读课
  • 3.改良的智慧:爱上教师会
  • 4.支持的智慧:搭建新“阶梯”
  • 学校制度,不用太僵硬
  • 1.弹性的智慧:考勤,也要有温度
  • 2.引导的智慧:上课,也要讲健康
  • 3.过程的智慧:教案,也要有弹性
  • 4.陪伴的智慧:课间,也要有运动
  • 课堂教学,这样来转型
  • 1.重构的智慧:低效课堂,如此相似
  • 2.方向的智慧:好课标准,这样确定
  • 3.追问的智慧:课堂文化,重新建构
  • 4.合作的智慧:学习小组,可以激活
  • 教学常规,可以更精到
  • 1.扬长的智慧:教学岗位,这么定
  • 2.整合的智慧:作业管控,这么控
  • 3.体验的智慧:考试管理,这么管
  • 4.包容的智慧:小组座位,这么摆
  • 下编 导向的力量:把家校协同做简单
  • 家长作用,不容小视
  • 1.协同的智慧:家教“6.0”,行动“六个一”
  • 2.借力的智慧:一张“名片”,一群家长
  • 3.借智的智慧:一个信箱,多个“锦囊”
  • 4.治本的智慧:一个微课,力量强大
  • 家长“换脑”,真有必要
  • 1.管教的智慧:学校办好,家长重要
  • 2.调研的智慧:一场风波,思想解放
  • 3.学习的智慧:持“证”上岗,提高质量
  • 4.传播的智慧:宣传课堂,深入心坎
  • 家校关系,不能对立
  • 1.沟通的智慧:“三角关系”,过于复杂
  • 2.用法的智慧:出现舆情,不要慌张
  • 3.兼容的智慧:危机处理,简单明了
  • 4.还原的智慧:家校沟通,心中有人
  • 家教要求,不要太高
  • 1.传递的智慧:早起一问好,回家一拥抱
  • 2.生本的智慧:少送100米,言传又身教
  • 3.分享的智慧:请教10分钟,助学更轻松
  • 4.劳动的智慧:分派家务活,自立在其中
  • 家校协同,精准高效
  • 1.负责的智慧:在家吃早餐,安全又健康
  • 2.润泽的智慧:共读一本书,幸福全家人
  • 3.成全的智慧:孩子有成长,家校共携手
  • 4.“吃苦”的智慧:虚拟世界恼,现实体验好
  • 附录 关于本书的部分评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教育的革新未必总是要做加法

    教育领域从不缺乏宏大的理论和高深的概念。我们热衷于讨论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整合,将教学设计包装得日益精密复杂。然而,在这种追逐 “更多” 与 “更新” 的喧嚣中,教师们的疲惫感与日俱增,教育的本真面貌反而变得模糊。这本《简单的力量》,恰好不是提供震撼人心的革命性宣言,而是转身向内,试图为过度负载的教育做一次彻底的 “减法”。这本书的核心命题直接而有力:回归常识,聚焦本质,方能抵达教育幸福的原点。本书首先体现在对课堂效率的精准提升上。作者戴老师摒弃了华而不实的教学技巧,直指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例如,他提出 “三讲三不讲” 原则: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会的不讲,能自学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这看似简单的准则,实则是对教师课堂语言的严格自律,迫使教学从面面俱到的灌输转向有针对性的引导。在备课环节,他倡导 “目标瘦身”,一节课集中解决一两个关键问题,避免目标繁多导致教学精力分散。这些策略没有高深术语,其力量正源于对教学基本规律的尊重。它提醒我们,高效的课堂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对 “教什么” 和 “怎么教” 这两个朴素问题的深刻洞察与果断取舍。然本书的 “简单” 当然并非指向思维的浅薄化,相反,它旨在为深度思考腾出空间。当课堂被琐碎的活动和无效的问答填满,学生的独立思考便无从谈起。作者提倡 “留白” 的艺术 —— 给予学生沉默的时间去沉思,提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去探索。他分享了一个细节:在抛出关键问题后,强制自己等待至少十秒,不急于打断学生的思考。这种刻意的停顿,是对学习主体性的真正尊重。简单的教学结构,如同一个清晰的容器,反而能容纳更丰富、更自主的思维活动。教育的深度,不在于内容的庞杂,而在于思维抵达的远近。当然,追求 “简单” 绝非易事。它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专业判断力,能在纷繁的信息中识别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是一种 “少即是多” 的智慧,一种历经复杂后的澄明境界。作者的 60 条建议,如同一份实用的 “教育减法清单”,引导同行们审视自己的日常实践:哪些环节可以合并?哪些话语可以精简?哪些负担可以卸下?其最终目的,是解放教师和被规则束缚的学生,让双方都能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和成长的满足,即所谓的 “教育幸福”。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