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专门为出海企业量身打造的供应链管理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实现海外扩张。书中提出了4P+C模型、OPPT模型和SCM321模型等三个核心模型,为出海企业在供应链布局、战略落地和执行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工具。

同时,本书根据当前出海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列举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既有中国企业在国外布局的实践,也有外国企业在中国落地的经验,为企业出海提供了直观的参考,并同时提供了一整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推荐序三
  • 序言
  • 企业出海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自评问卷
  • 第1章 组织搭建:跨越地域障碍,打造协同组织
  • 1.1 如何确保组织架构支撑出海目标
  • 1.1.1 供应链出海组织架构搭建
  • 1.1.2 总部与分支分工详解
  • 1.1.3 出海初级阶段组织架构
  • 1.2 跨区域、跨职能团队如何高效协同
  • 1.2.1 同一种语言,促进集团管理协同
  • 1.2.2 四个一致,推动分支之间的协同
  • 1.2.3 明确指挥链,促进团队协同
  • 1.3 如何构建全球治理框架
  • 1.3.1 构建供应链全球治理框架
  • 1.3.2 ESG:出海的通行证
  • 1.3.3 汇报层级与决策机制设计
  • 1.4 如何构建具备可扩展性和高度灵活性的组织
  • 1.4.1 为什么要具备可扩展性
  • 1.4.2 怎样做到具备可扩展性
  • 1.4.3 构建“标准化+本地化+可扩展性”组织
  • 第2章 人才配置:突破人才困境,组建跨国团队
  • 2.1 如何构建全球供应链团队
  • 2.1.1 合理搭配外派人才与本地人才
  • 2.1.2 定制化培训:培养需要的人
  • 2.1.3 名义雇主:雇用适合的人
  • 2.2 如何解决跨文化沟通问题
  • 2.2.1 开展文化敏感性培训
  • 2.2.2 建立文化大使制度
  • 2.2.3 举办多元文化活动日
  • 2.3 如何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
  • 2.3.1 不要人为夸大文化差异
  • 2.3.2 要把本地员工当成自己人
  • 2.3.3 领导要以身作则
  • 2.4 海外员工考核与个性化激励
  • 2.4.1 统一全球考核标准
  • 2.4.2 布置工作,要符合SMART原则
  • 2.4.3 解决不同地区薪资差异问题
  • 第3章 需求洞察:消除匹配难题,精准对接需求
  • 3.1 如何精准识别海外客户需求
  • 3.1.1 客户画像与需求定位
  • 3.1.2 客户行为与需求洞察
  • 3.1.3 客户分类与供应链战略
  • 3.2 如何精准预测并管理客户需求
  • 3.2.1 惯性原理
  • 3.2.2 相关性原理
  • 3.2.3 类比性原理
  • 3.3 小批量多品种,如何预测更准
  • 3.3.1 无限逼近信息源头
  • 3.3.2 发现客户真正需求
  • 3.3.3 引导客户改变需求
  • 3.4 如何快速响应海外市场变化
  • 3.4.1 全链参与,协同预测
  • 3.4.2 四大物料,单独预测
  • 3.4.3 三类人员,分别预测
  • 第4章 产品重构:跨越认知差异,适配本地市场
  • 4.1 如何精准匹配本地市场需求
  • 4.1.1 精准捕捉本地客户的独特需求
  • 4.1.2 在海外基地成立工程部
  • 4.1.3 在采购部设立国产化团队
  • 4.2 如何协同产品重构与供应链布局
  • 4.2.1 产品重构,要面向供应链
  • 4.2.2 供应链设计,要契合产品
  • 4.2.3 产品要定制化,但也要简化
  • 4.3 如何提升物料本地可采购性
  • 4.3.1 产品重构,三个考量因素
  • 4.3.2 评估物料在当地市场的可采购性
  • 4.3.3 邀请关键供应链伙伴早期参与
  • 4.4 如何确保产品本地化合规
  • 4.4.1 产品重构,要考虑三个合规
  • 4.4.2 要特别注意包装的合规性
  • 4.4.3 要考虑海关编码和贸易限制
  • 第5章 流程优化:拉通堵点卡点,提升运作效率
  • 5.1 如何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
  • 5.1.1 优化五大流程,提高供应链效率
  • 5.1.2 优化“三流”,增强供应链竞争力
  • 5.1.3 优化产销平衡会,拉通供应链
  • 5.2 如何提升供应链反应速度
  • 5.2.1 缩短四个周期,实现快速交付
  • 5.2.2 优化供应链策略,平衡速度与成本
  • 5.2.3 识别关键资源,做好齐套管理
  • 5.3 如何降低供应链出海总成本
  • 5.3.1 五要素,构建总成本模型
  • 5.3.2 跨部门协同降本
  • 5.3.3 优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 5.4 如何确保退货流程顺畅
  • 5.4.1 关注三项法规和一项制度
  • 5.4.2 提升客户体验
  • 5.4.3 要将坏事变好事
  • 第6章 伙伴选择:精准寻源供方,协同拓展海疆
  • 6.1 如何与国内供应商抱团出海
  • 6.1.1 抱团供应商选择标准
  • 6.1.2 怎么保持供应商竞争性
  • 6.1.3 抱团供应商退出机制
  • 6.2 如何开发与管理本地供应商
  • 6.2.1 本地供应商开发指南
  • 6.2.2 帮扶供应商六大策略
  • 6.2.3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验
  • 6.3 如何考核出海合作伙伴的绩效
  • 6.3.1 供应商绩效指标设立指南
  • 6.3.2 分级分类管理
  • 6.3.3 提升供应商绩效的策略
  • 6.4 如何创新出海伙伴合作模式
  • 6.4.1 大企业供应链整合模式
  • 6.4.2 中小企业借力合作模式
  • 6.4.3 初创公司供应商合作伙伴合作模式
  • 第7章 网络布局:立足全球视角,构建高效网络
  • 7.1 如何高效搭建全球供应网络
  • 7.1.1 依据资源优势布局
  • 7.1.2 兼顾成本与效率因素
  • 7.1.3 分散风险的多点布局
  • 7.2 如何优化本地物流仓储布局
  • 7.2.1 构建物流网络的重点与难点
  • 7.2.2 规划全球物流运输方案
  • 7.2.3 出海中常见的五种仓储设施
  • 7.3 如何选择出海方式
  • 7.3.1 出口贸易方式
  • 7.3.2 海外投资方式
  • 7.3.3 并购企业供应链的激活与整合
  • 7.4 如何规划海外工厂
  • 7.4.1 海外工厂选址的8个要素
  • 7.4.2 规模要小,品类要少
  • 7.4.3 聚焦核心,非核心外包
  • 第8章 风险防控:提升供应链韧性,筑牢安全屏障
  • 8.1 如何精准识别和管控供应链风险
  • 8.1.1 风险识别的4大策略
  • 8.1.2 风险洞察的8个维度
  • 8.1.3 风险管理的4T法则
  • 8.2 如何提升供应链出海的韧性
  • 8.2.1 标准化,实现自由切换
  • 8.2.2 备份与冗余,可随时调用
  • 8.2.3 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启动
  • 8.3 如何防范资金结算与汇率风险
  • 8.3.1 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策略
  • 8.3.2 应对外汇管制风险的策略
  • 8.3.3 应对合作伙伴失信风险的策略
  • 8.4 如何有效防范与应对合同风险
  • 8.4.1 跨境合同风险规避指南
  • 8.4.2 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指南
  • 8.4.3 跨境合同纠纷处理指南
  • 第9章 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全链,驱动全链升级
  • 9.1 如何构建海外供应链数字化平台
  • 9.1.1 如何低成本构建全球供应链系统
  • 9.1.2 供应链控制塔:供应链出海管理的利器
  • 9.1.3 信息质量,供应链出海管理的生命
  • 9.2 如何使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出海效率
  • 9.2.1 三大技术破解三大难题
  • 9.2.2 一码到底:推动一盘货管理有效实施
  • 9.2.3 系统打通,解决兼容问题
  • 9.3 如何有效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
  • 9.3.1 获取数据,注意合规
  • 9.3.2 传输数据,注意安全
  • 9.3.3 跨境传输,既要合规又要安全
  • 9.4 如何借助数字化助力出海成功
  • 9.4.1 大公司也能高效灵活
  • 9.4.2 小公司也能做大生意
  • 9.4.3 破解七大出海难题
  • 附录 实践探索:常用工具模板,绘制出海蓝图
  • 1. ESG供应链全球治理框架
  • 2. 国家手册模板
  • 3. 出海热门国家文化禁忌
  • 4. 清真认证:通往伊斯兰市场的钥匙
  • 5. 反恐认证:国际贸易安全的关键防线
  • 6. 供应链网络调查模板
  • 7. 供应链尽职调查模板
  • 8. 供应链出海五大热门国家攻略
  • 后记 供应链出海,点亮全球商业版图
  • 如何专业做采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