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8千字
字数
2022-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信息技术带来机遇与风险,持理性批判是必要的。
内容简介
信息与传媒新技术的发展既带来了重大机遇,也匿藏着严峻风险,它并没有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因此我们要对其持理性的批判视角。本书用明晰晓畅的语言和翔实的例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科学批判方法,这种科学批判对新生事物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趋之若鹜,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演变。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丛主编序言
- 丛书中文版总序
- 概述信息社会的批判性方法
- 信息社会的创世纪(提出)
- 信息社会的(各种)定义
- 知识社会
- 信息一词的模糊性
- 数字化是如何改变文化和传媒产业的?
- 硬币的另一面
- 危机的含义
- 结论
- 数字断层:互联网一代的悖论
- 传播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领域中的核心地位
- 传播社会和以知识为中心的经济模式
- 当今社会大众传播的核心:互联网一代的诞生
- 人为因素在今后的网络社会中的重要性:信息断层(数字鸿沟)的危险性
- 不平等的信息获取渠道
- 不足的知识和技能
- 互联网一代的悖论:“信息贫困户”,传播社会中的新一代贫困阶层
- 信息传播技术和新经济:在幻影与奇迹之间
- 从浪潮到泡沫
- 从设备到使用和实践
- 从生产组织到特殊领域
- 世界的动荡与重组
- 对家庭和政治空间的重新定义
- 一种新经济?
- 传播:经济分析新理念
- 传播作为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体系
- 缺乏传统经济分析的传播
- 传播和组织化设计
- 传播:从产业到经济机制
- 互联网或是“信息与传播概念广义上的相互关联”
- 网络效应和线上服务市场的起步
- 结论
- 公民在博客中所扮演的角色
- “自由”到底是什么?
- 发表所应承担的责任
- 公众领域是否存在分裂?
- 信息社会的新型工具:社交网络
- 从四个方面解读参与性互联网
- 网络公共空间
- 公共与私人之间界限的变更
- 私人话语的商品化现象
- 适应互联网语言全球化的必要性
- 向跨文化传播的变革
- 亚洲:语言和文化重新分配的决定性因素
- 日语计算机化发展实例
- 建立标准化机制的必要性
- 非西方文化的地位
- 教育领域中的通信信息技术实例
- 教育技术的标准化
- 在线获取知识的工具:规则
- 总体情况
- 大环境的快速演变
- 通信信息技术和社会认知分化
- 标准化范畴
- 前提条件
- 文化前提
- 科学前提
- 认知社会前提
- 技术前提
- 不确定性前提
- 基本行为准则
- 专家团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 将社会目标看作标准化的目标
- 结论
- 传播社会而非信息社会
- 逃脱传播工具的魔法
- 迈过所有简化论
- 对传播的思考
- 术语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