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58千字
字数
2007-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继承了《纵横十六国》的写作笔法,以历史事件为主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讲述了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历史篇章。
内容简介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又动荡不安的年代,作者紧紧把握住南北朝两根历史主线,将交错部分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确实将这段动荡的历史刻画得引人人胜、深入浅出。本书继《纵横十六国》之后再一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文化底蕴,是一本描写南北朝历史的佳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章 从南北对峙说起
-
一 刘裕发迹
-
二 桓玄的野心
-
三 六个月的皇帝梦
-
四 强国之本
-
五 拓跋珪功过
-
六 拓跋嗣平内攘外
-
七 卢循之乱
-
八 二刘相争
-
九 翦除异己
-
十 讨灭宗室
-
十一 刘裕的最后一次辉煌
-
十二 失去长安的帝业
-
十三 南北二帝的身后事
-
十四 魏宋河南大战
-
十五 废立风波
-
十六 宋文帝诛臣亲政
-
十七 拓跋焘伐夏
-
十八 敢死队生擒赫连昌
-
十九 可笑的盟约
-
二十 尘埃初定
-
一 赫赫“武”皇帝
-
二 自毁长城
-
三 崔浩一语定凉州
-
四 义康失势
-
五 盖吴举兵
-
六 太武灭佛
-
七 陆俟单马平叛
-
八 崔浩之死
-
九 南北狼烟再起
-
十 王玄谟的失败
-
十一 拓跋焘席卷淮上
-
十二 两败俱伤
-
十三 疑云重重的宫廷变乱
-
十四 元凶逞恶
-
十五 二凶的覆灭
-
十六 烂无止境
-
十七 拓跋濬的中兴
-
十八 沈庆之广陵平乱
-
十九 荒淫天子射鬼亡
-
二十 尽失淮北
-
一 文明冯太后
-
二 慕容白曜取青州
-
三 拓跋弘禅位
-
四 宋室喋血
-
五 萧道成建功
-
六 “模范”暴君
-
七 易代之间
-
八 二度临朝
-
九 垣崇祖决堰战寿阳
-
十 除弊革新
-
十一 北魏重教崇礼
-
十二 齐武帝萧赜
-
十三 迁都洛阳
-
十四 一岁三号乱齐廷
-
十五 崔庆远不辱使命
-
十六 孝文帝汉化改制
-
十七 内外鏖兵
-
十八 兴亡有道人难道
-
十九 内变迭起
-
二十 萧衍代齐
-
外篇一 姓名与曲笔
-
外篇二 再谈姓名:还人物本来名姓
展开全部
悠悠南北朝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07 本)#2025 年读书主题(三)历史 -《悠悠南北朝》(84)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历史的领域开始,选择的南北乱世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三本是《悠悠南北朝》,以历史事件为主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讲述了南北朝分裂与融合的历史篇章。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 “季世” 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 “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又动荡不安的年代,作者紧紧把握住南北朝两根历史主线,将交错部分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确实将这段动荡的历史刻画得引人人胜、深入浅出。2、精彩内容:①南北对峙历史上南北对峙的雏形恐怕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之前虽有零星规模的南北民族之间的冲突,但都难成气候,古代汉族的主体成分华夏族起于北方,最初只有东西部族的对抗,商人来自东方,周人来自西方,而当时的南方还是蛮夷的天下,太伯建立吴国算是北人的第一次南迁,却远不足以改变南方的人口结构。楚国的君主虽然早早地自称为王,仍免不了被以正统高贵自居的北方各诸侯国视作爵位低下的楚子,直到楚庄王问鼎中原,才开始引起中原各国的重视,但依旧得背负蛮夷的名份。汉末军阀迭起、群雄割据,乱的基本上是北方。尘埃落定后反倒是魏蜀吴三国鼎立,一北二南,开启了真正意义上南北对峙的局面,以后晋朝虽然短暂统一,却不能根本改变分裂的势头。六朝六朝,指的正是汉末以来连续统治南方的六个对立于北方政权的朝代,“南北异俗” 的论调,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深入人心的。而对于今日中国南北文化的巨大差异产生决定性作用的,便是接下来数百年的南北朝时代。时间上来看,南北朝可以从公元 386 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开始算,直到公元 589 年隋文帝杨坚南征灭陈为止,前后绵延两百年。这个大朝代上承魏晋、下接隋唐,整个中华世界几乎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也是思想大转折大变革的时代,如若我们将南北世界视为一体,就可以体会到这一文化体在痛苦中的自我磨炼、反思、蜕变,面貌终于焕然一新。②刘裕发迹改变刘裕一生的,是随之而来的南方大乱。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 399 年),有人假借邪教组织的名义发动了大规模的暴乱,这便是有名的孙恩、卢循起义。原来淝水之战结束后,东晋虽得到了暂时的喘息之机,但内部各派的争斗一直没有停息过。经过一番折腾,桓氏集团的头号人物桓玄(也就是桓温的儿子)和北府兵将领刘牢之分别控制了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北岸地区,东晋政府能够直接发号施令的地区便只剩下了江东八郡的弹丸之地。刘裕这一招也可以看作是变相的 “空城计”。仅就这几次战例而言,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混迹行伍的小混混,而是很有些天赋的将帅级人物,他不但会打胜仗,也很会打败仗 —— 不要小看这一点,很多牛人都做不好这个课题。战争中忌讳的是一败而溃,不可收拾,很多时候,失败并不可怕,溃败才是真正的损失惨重,刘裕能够做到 “败而不溃”,这恐怕是他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东晋末年最杰出将领的一大关键特质。说到 “空城计”,历史上曾有多次著名战例,偏偏流传最广的诸葛亮的空城计不是真的,用兵难在虚虚实实,这辨史的难处,也恰在这虚虚实实。③萧衍代齐萧衍这个人,我们以后会慢慢提到,几乎是个全才。他年轻时与沈约、谢朓、王融等八人是萧子良的座上宾,文学造诣颇高。不仅如此,他的政治敏感性也比很多人都强,萧宝卷刚做上皇帝,他就看出这家伙的江山不会久长。得到雍州,驻守襄阳,他是如鱼得水,暗中与自己的录事参军张弘策招揽人才,修整军备,等待时机。当时萧懿刚从益州刺史的位子上卸任,行郢州事,萧衍就派张弘策去郢州,劝说兄长与他合作,以雍、郢两州之兵与朝廷对抗,成就大事。萧懿不听,满脑子想的只是如何辅佐萧宝卷。永元三年(公元 501 年),萧衍在襄阳正式起兵,拥立远在江陵的萧宝融为帝,改元中兴。萧宝卷的这位十四岁的弟弟,就是南齐的最后一任皇帝 —— 齐和帝。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在夏口会合后,直逼郢州(今湖北武昌)。萧宝卷派出军主吴子阳、陈虎牙率十三路军队前去援救,屯兵巴口(今湖北东部),两军处于对峙状态。萧颖胄方面认为攻取郢州的战机已失,不如向北魏求援。萧衍答复说:“汉口地处几州要冲,我们不必全力进攻郢州,只需扼守此地,打击东面派来的援军,待到郢州城中粮草耗尽,自会投降。届时我军顺江而下,大势可定!”
历史仍在循环地走着老路。中兴二年(公元 502 年),萧衍在齐和帝东归建康途中迫其禅位,接着就在建康南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高祖武皇帝。梁武帝至今仍如谜一般神秘莫测:他的大军曾经一路北伐,开疆复土;他的国度曾经惨遭叛乱,生灵涂炭。明君邪?昏君邪?非只言片语所能道清。在梁武帝的时代,南北朝进入了它的后半期。两个多世纪之后,盛唐的一位诗人刘长卿游历南朝故地,伤怀史事,留下了一首为后人传诵的诗作: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昔人虽逝,风物尚存。请看下部《绝代双骄》。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蓝狮子
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目前国内最专业、出版规模最大的民营财经图书策划出版机构。蓝狮子专注于公司案例图书和企业家传记的出版业务,整理并传播中国本土公司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