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类型
6.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8千字
字数
2017-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通过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研究商代地理生态和水文地理状况,填补了商代史研究的空白。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项把握难度较大、具有跨学科内涵的研究。作者以地理学的专门性方法论和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利用大量历史文献、古文字材料和考古材料,结合聚落考古、环境考古与科技考古的成果,系统梳理了甲骨文与殷金文中一批与地理环境相系的“词源性”文字及仍具实际意义的地理名词,精细探析三千多年前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地理生态和水文地理状况;并从环境史视野对商代自然地理及人地关系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通过考察商代人文地理与自然生态地理环境,建构商代地理学。书稿在商代气候与水文、商代聚落与环境关系、商代动植物分布三方面研究,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较高学术价值,填补了商代史研究的空白。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凡例
- 绪论
- 第一节 商代地理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一 商代地名研究
- 二 商代方国与政治地理研究
- 三 商代经济地理研究
- 四 商代自然地理研究
- 第二节 商代地理环境研究的意义、方法与本书写作要旨
- 一 商代地理环境研究的科学意义
- 二 商代地理环境研究方法
- 三 本书写作要旨
- 第一章源于地理环境的字原与甲骨文字构造
- 第一节 甲骨文自然名物字原
- 一 自然名物部首
- 二 自然名物字根
- 第二节 自然名物字根构字汇
- 第二章殷人视野中的地理环境
- 第一节 殷人眼中的地理空间
- 一 地理空间方位
- 二 地理空间结构
- 第二节 殷人眼中的地理景观
- 一 天象气象景观
- 二 地形地貌景观
- 三 动物植物景观
- 第三章甲骨文地名的自然与人文属性
- 第一节 甲骨文自然属性地名
- 一 山阜类地名
- 二 河川类地名
- 三 物象类地名
- 第二节 甲骨文人文属性地名
- 一 农业地名
- 二 畜牧地名
- 三 田猎地名
- 第四章商代域限的区划与地貌
- 第一节 商代域限及其区划
- 一 商代疆域的三个层次
- 二 九州与四土
- 第二节 商代域限地貌分区
- 一 商代域限之现代地貌区划
- 二 商代域限内较重要的地貌单元
- 三 河南省境商代王畿区地形地貌
- 四 商代四土边境的地形地貌
- 第三节 商代域限地貌特点
- 一 黄河中游地区的“原”与“隰”
- 二 黄河下游地区的“丘”
- 三 海岸线的变迁
- 第五章商代气候与动植物环境
- 第一节 商代的气候环境
- 一 中全新世的气候背景
- 二 商代气候的总体温热
- 三 商代气候的干湿状况
- 第二节 商代动物种属、分布及其生存环境
- 一 商代动物的种类
- 二 商代野生动物的地理分布
- 三 商代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 第三节 商代植物种类、生长环境与植被变迁
- 一 商代植物的种类
- 二 商代植物景观与生长环境
- 三 商代植被变迁与环境演替
- 第六章商代的水文环境
- 第一节 商代水文环境概说
- 第二节 商代黄河下游水文状况
- 第三节 卜辞所见滳水考
- 一 卜辞中滳水的基本情况
- 二 诸家考释滳水的得失
- 三 卜辞滳水地望再探
- 第七章地理环境与商代聚落:人地关系一题
- 第一节 从自然环境角度看商代都城择立
- 一 地理环境与早期都城择立
- 二 商代都城择立的自然要素——以郑州商城为例
- 第二节 商代聚落选址的地理表征
- 一 缘山
- 二 择盆
- 三 居丘
- 四 临河
- 第三节 商代聚落规划与建筑的环境适应
- 一 选址高地
- 二 顺应地势
- 三 因地制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