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前后历时十年,发掘和讲述李济、赵元任、丁文江、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等一代大师的精神、思想与人生。

内容简介

从1921年发现仰韶村遗址开始,中国考古走过了百年历程。

为此,《荒野上的大师》的作者前后历时十年,广阅资料,潜入档案,广泛阅读各种回忆录、论文和专著,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中国营造学社的演变为主线,重温了以陈寅恪、丁文江、李济、赵元任、傅斯年、贾兰坡、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为代表的一代学人,如何披荆斩棘,于荒野上踏出新路,以科学方法探索和重建中国古史,从而使无数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历史轨迹也因此逐渐清晰、分明,进而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认知的历程。

本书还细致描绘了当时的诸多重大发现,深入发掘学人的精神、思想与人生,勾勒学人的群像,重温先行者的精神和品德,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回望一代大师走过的路。旧日的足音或已远去,他们留在文化史上的足迹不可磨灭。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不可磨灭的足迹
  • 前言 大发现的时代
  • 地质调查所·书生担斧入山
  • 第一章 李希霍芬的“偏见”
  • 第二章 先行者
  • 第三章 “难稽”的洪荒
  • 第四章 生死之际
  • 第五章 最后的眷顾
  • 清华国学研究院·告别乌托邦
  • 第一章 际会
  • 第二章 新思潮
  • 第三章 纸上与地下
  • 第四章 云散
  • 第五章 欲祭疑君在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重新发现中国
  • 第一章 麦田里的故都
  • 第二章 殊途同归
  • 第三章 凿破鸿蒙
  • 第四章 关山歧路
  • 第五章 抉择
  • 中国营造学社·被遗忘的“长征”
  • 第一章 破译“天书”
  • 第二章 河北:万里之行的序章
  • 第三章 山西:木构的温床
  • 第四章 何处是归程
  • 第五章 李庄:沙漠中的金鱼
  • 第六章 寻求新“意义”
  • 结语 走出书斋以后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向荒野

    今天听书推荐的,但也很推荐电子版,一页出版的书装帧都很好,这本考古历史书写的太好了,文化记者出身的张泉,文字功底深厚,行文流畅,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座高峰: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所、史语所、中国营造学社,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熟悉的学人,以及第一次知道应该被后世人记得的那些拓荒者们,用生命、热爱、信念、坚守、独立、尊严…… 在国家裂变,时局动乱,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前赴后继,砥砺前行,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也让世界看见了中国,改变了对中国的认知。“不世出的天才涌进同一个时代,合力造就时势。” 他们创造了中国的黄金时代,读罢感佩,久久不能平静,对书中走出书斋,走向荒野的先行者们充满了感动和敬意。从纪实的文字,大量的注释和参考书目,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诚意,以及作者对他的学术探索的热爱、孜孜以求和乐在其中。就好比介绍本书的一样,《荒野上的大师》讲述的是 1920 年代中国考古初创的故事。作者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四大机构的发展为主线,描绘了中国考古的诞生经过。这四大机构走出了诸多考古名家,(李济、赵元任、吴宓、贾兰坡、夏鼐、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等),作者以细腻感性的笔法,讲述了他们在考古现场和学术书斋中的工作与贡献,突出了他们在逆境中开辟新天地的勇气和毅力,表现了他们在内忧外患之际凭热血和专业为国效力的事迹。《荒野上的大师》还描绘了当时的诸多重大发现,这些发现让中国在世界考古舞台上有了话语权。值此中国考古百年,《荒野上的大师》意在重温先行者的精神和品德,希冀今人再创中国考古的 “黄金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书斋,走向荒野

      4.5🌟感谢编辑赠书,一页出版的书装帧都非常喜欢,这本考古历史书写的太好了,文化记者出身的张泉,文字功底深厚,行文流畅,近代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座高峰: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所、史语所、中国营造学社,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熟悉的学人,以及第一次知道应该被后世人记得的那些拓荒者们,用生命、热爱、信念、坚守、独立、尊严…… 在国家裂变,时局动乱,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前赴后继,砥砺前行,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也让世界看见了中国,改变了对中国的认知。“不世出的天才涌进同一个时代,合力造就时势。” 他们创造了中国的黄金时代,读罢感佩,久久不能平静,对书中走出书斋,走向荒野的先行者们充满了感动和敬意。从纪实的文字,大量的注释和参考书目,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诚意,以及作者对他的学术探索的热爱、孜孜以求和乐在其中。推荐阅读。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荒野上的大师》。 作为前所未有的一代人,他们在时代夹缝里,努力维系思想的独立与尊严,试图让学术超然于政治之上,他们比此前许多时代的士人都更有爱国意识,更渴望复兴,迷恋富强之术,愿意为之付出任何代价。鲁迅十八岁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到日本弘文学院留学后,依然对矿物情有独钟,记录了大量笔记,手抄、临摹过许多海外矿业的专著。他甚至下过矿井,踩在半尺深的积水里,头顶仍有水不断漏下,在他周围,矿工们 “鬼一般工作着”。鲁迅读书的时代,地质学仍被称为 “地学”,矿物学则被称为 “金石学”,不明就里的人或许会以为,这两门功课探讨的仍是舆地和钟鼎碑版这些古老的学问。他才真正对徐霞客心生敬意,更满怀好奇。然而,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的人生历程居然模糊不清,著作也早已支离破碎,大量散佚。于是,丁文江决定为徐霞客正名,整理徐霞客的游记和年谱,绘制其周游天下的路线图。清华国学研究院与弗利尔艺术馆合作,前者组织发掘,后者提供资金支持,双方分别出版中英文发掘报告。文物暂时保存在清华大学,日后再交给中国国立博物馆永久收藏。毛泽东希望从天安门上望出去到处都是烟囱,梁思成却和年轻的建筑师陈占祥一起不合时宜地提出了 “梁陈方案”,想让北京保持历史风貌,成为 “像华盛顿那样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的纯粹的行政中心”。于是,所有关于城市和建筑的专业探讨,最终都将被定性为政治问题。无论怎样的时代都有落幕的一日,星河终将消逝,人们各奔前程乃至生死陌路,过往种种都被时间稀释。街市永是流驶,世事不断轮回,他们经历的困惑,未来的世代仍要面对并做出抉择 —— 是信仰科学还是迎合权力,是融入世界还是闭门自守,是努力恪守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还是甘做附庸,究竟该如何选择,似乎不言而喻,但在现实中,所望与所求常常相悖。许多事情听来都是常识,可惜,当人们真的需要做出选择时,最先舍弃的往往就是这些最基本的准则与常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一頁folio

        一頁™️,独立出版品牌,2019年创立于北京。专注于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及儿童图书三大领域,凝望历史纵深,关注知识发生学,珍视人文艺术的温度,力图让每一本书的出版都成为一次突破边界的出发,承载每一种热爱,抵达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