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以中国近代石印报刊为研究对象的报刊史之书写。

内容简介

1838年至1949年,中国出现了近800份石印报刊,主要包括《述报》《点石斋画报》《时务报》《晋察冀日报》等。这些石印报刊丰富了报刊的形态,及时有效地传播了各类资讯,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然而,报刊的内容历来是报刊史研究的重点,媒介技术受到的关注度较低,目前针对中国近代石印报刊整体历史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尚付阙如,这与石印报刊在中国近代社会所起的作用不匹配。鉴于此,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曾丹将布迪厄场域理论与中国在地的媒介实践相结合,撰写了本书。

作者爬梳了诸多史料,对中国近代石印报刊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评价,就其多元、复杂的发展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拓展中国报刊史研究的路径进行了富有创见的探索。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和难点
  • 第一章 媒介场域生成史: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的流变
  • 第一节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的发展脉络
  • 第二节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的分布情况
  • 第二章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生产场域的文本考察
  • 第一节 石印报刊文本与时代命题的辉映
  • 第二节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生产场域的内容主题
  • 第三节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生产场域的文本形式
  • 第四节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生产场域的文本特质
  • 第三章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生产场域的行动者
  • 第一节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生产场域的行动者概况及特征
  • 第二节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的发行与接受
  • 第四章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生产场域的行动准则
  • 第一节 群体惯习:各类行动者的性情倾向
  • 第二节 资本运作:各类行动者的集体行动
  • 第五章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生产场域的发展动因
  • 第一节 惯习对媒介场域的再生产
  • 第二节 资本对媒介场域的再建构
  • 第三节 本土化的场域:石印报刊的另类归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近代石印报刊一览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