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记录美国内陆城市巴尔的摩一年内发生的街头犯罪故事的纪实作品,前所未有地捕捉到了一个大部分人都鲜少知晓的美国。

内容简介

西巴尔的摩,费耶特街与门罗街的街角。在这片被遗忘的角落,“美国梦”早已支离破碎到只剩噩梦。人们为毒品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沉重代价。但与此同时,这里竟然还凝聚着希望、关怀和爱。

本书真实记录了美国内陆城市巴尔的摩一年内发生的焦灼故事,主要围绕十五岁的迪安德尔及其破碎的家庭展开,追踪了一群为生存苦苦挣扎的边缘人,揭露了纷繁复杂的街角江湖,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形象粉墨登场。

街角充斥着捕食者与猎物、毒品贩子和抢劫犯,还有喜忧参半的警察、手无寸铁的瘾君子以及无辜受害的过路人。

仅仅通过一处街角,两位作者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执法警察、道德十字军以及福利体系在巴尔的摩这样一座内陆城市发挥的作用是多么微乎其微。

本书带领普通读者深入到美国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了解那里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后记
  • 作者的话
  • 又及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折叠美利坚

    《折叠北京》是 2012 年科幻作家郝景芳的获奖作品,当时风行一时,2016 年获得美国雨果奖,大量知识分子出来反思中国的贫富差距大,各种嘲弄隐喻,可 “制度” 决定的回旋镖非得太快,《街角》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纪实文学作品,它以美国巴尔的摩内城社区为切片,剖开了现代都市中被遗忘的伤口。两位作者大卫・西蒙和爱德华・伯恩斯以人类学田野调查般的严谨,用一年时间追踪了西巴尔的摩费耶特街与门罗街的街角生态,将毒品、贫困、种族歧视与破碎家庭编织成一幅令人心碎的社会图景。美利坚的毒品和芬太尼泛滥已经是世人皆知,每年因为芬太尼死亡的有 6-7 万人。关于美国毒品泛滥来源于 CIA 海外特别小金库的暗箱操作,从海洛因 - 病毒 - 芬太尼,这方面也有太多的影视书籍讲述,书中十五岁的迪安德尔一家如同被时代巨轮碾过的蝼蚁,母亲吸毒、父亲入狱、兄弟姐妹在毒品与暴力中挣扎,他们的命运折射出系统性种族歧视与经济忽视的合谋。作者以近乎残酷的笔触揭露:这里的警察既是执法者又是共谋者,福利体系沦为形式主义的摆设,教育资源匮乏让下一代注定重复父辈的悲剧。当我们将视线从巴尔的摩抽离,会发现书中揭示的困境具有全球共鸣。无论是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还是孟买的达拉维,印度的毒品成为下层民众普遍使用的药品。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从 2014 年以来,中国社会刚出现苗头的 “黄赌毒” 遇到强力抑制,来华旅行的欧美游客最感叹的是中国社会的安全,可见社会组织性的巨大区别。但中国人要明白,外面是个不同的世界,在美国的高尚社区生活的富裕家庭,他们的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和黑人同伴,在印度,佣人和主人根本不是一个通道,干活的 “下人” 脚步都不能踏在主人的影子上,对奴仆成群的有钱人,哪里当然是天堂,爱泼斯坦也同意。因此此类书籍本质反映出美知识分子的无奈,漂亮的纪实文学写下的只是哀叹,不能也不想有任何改变。2025 年 #272

      1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尺度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街角》美国街角,一个滋生一切黑暗的角落。毒品是这里的通用货币,也是这里堕落的 “力量源泉”,围绕着毒品,开始的暴力,凶杀,强奸等等都成了开胃的小菜。学校不再是一个育人之地,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地方,逃课,派对,私生子,才是孩子们的正业。枪支是这里的助推剂,有了它是不是就有了街角?还要比一比谁的厉害,也就是杀伤。记得潘多拉打开魔盒是还留着一样东西,那就是希望,在这里好像也飞走了。《街角》不只是美国,深刻的层次值得每一个社会工作者的注意。不是任何人都愿意成为路西法,要是周围都是冤魂,他又能是谁?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