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让演讲既简洁又不失完整,让人信服又能鼓舞人心,同时还能娱乐观众。

内容简介

站在演讲台上,不论你要面对数千听众,还是针对小范围的客户和专家,都要精心准备你的演讲内容,如何让你的演讲逻辑清晰、内容生动、引人入胜?

本书作者爱德从2004年担任奥美公司董事总经理以来,听到很多高级客户抱怨自己的演讲不够吸引人、达不到商务沟通的目的。其实,演讲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准备工作是否到位。爱德设计的 "演讲四法则",通过:思考、逻辑、故事、媒介的有机设计,帮助演讲者决定演讲中该放哪些内容?演讲者该怎么组织演讲?要怎样才能让演讲有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作者的讲解,演讲者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切中要害,让演讲既简洁又不失完整,让人信服又能鼓舞人心,同时还能娱乐观众。不管你的演讲目的是什么:销售、谈判、设计方案、策略研讨、项目、培训等,都能从本书得到启发。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前言
  • 第一部分 更好地了解演讲
  • 关于演讲的悖论
  • 方案一:了解你的观众是怎么想的
  • 方案二:运用设计流程
  • 第二部分 构建演讲
  • 阶段一:思考 演讲的目的
  • 第1步:了解观众 他们为什么要听你的演讲
  • 第2步:确定目标 你要达成什么目标
  • 第3步:设置环境 你如何达成目标
  • 阶段二:逻辑 你会说些什么
  • 第4步:选择内容 摈弃无关信息,保留核心要点
  • 第5步:写出导语 从结论出发
  • 第6步:搭建结构 构建无可挑剔的、可延展的逻辑
  • 阶段三:故事 你如何让演讲紧扣人心
  • 第7步:插入抓手 为信息添光加彩
  • 第8步:运用图片 找出能让观众深深记住的图像
  • 第9步:串出大纲 将这些内容整合成一个连贯的故事
  • 阶段四:媒介 如何强化故事
  • 第10步:制作幻灯片 越少越好
  • 第11步:加入文件 重复关键信息
  • 第12步:一切就绪!准备面向观众
  • 总结
  • 附录 TLSM法一览
  • 你希望组织内的员工做事情得心应手吗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4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正念演讲、高尔夫球和骑自行车

    陈老师曾分享给我一个观点:一本书,一次谈话,能让有一两个比较大的收获就很值了。这本书虽然整体废话比较多(可能是我看类似书多一点),但给了我两个比较重要的启发:一是启发我想到了正念演讲、高尔夫球和骑自行车。还记得高考的场景吗?我们做了大量的模拟考试,但到了考场,依然有很多同学紧张的手发抖,更有甚至,紧张的不能走路。上台演讲也很吓人,先不说演讲被认为是比死亡更让人恐惧的事情,说说我自己的体验,我做了 200 多场公众分享,尽管做了精心准备,但几乎每次上台前,小心脏都想跳出胸腔,上台之后拿翻页器的手继续颤抖。这启发我思考,当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该如何面对听众?或许我们可以从高尔夫球那里得到一些启发。高尔夫球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运动,你挥杆的每个细节都会影响球的飞行,比如你握杆的方式、双脚的位置、抬杆的力度、杆面的开口方向、向后挥杆的角度、臀部的转向、膝盖的弯度、下杆的力度、手腕的转折,所有这些要素的调节…… 一切都需要做对,只有这样,那个小白球才会飞到你想它到达的位置。除此之外,你挥杆的动作还要很自然。也就是能把以上所有的动作恰到好处的结合连接在一起,让它们连贯自然的出现。高尔夫选手要花很多时间在击球上,一杆又一杆,耐心而又认真地分析自己挥杆的每个环节。不过当他们站在球场上时,却不会去想这些事情。他们会专注于比赛和目标,忘记所有练习时考虑的事情,让自己挥杆自如。演讲也是同样的原理。你需要准备和练习。如果想要获得成功,你就需要把所有要素结合起来。不过,一旦你站到观众面前了,就不要再想它们了,你要关注的是同观众进行互动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还可以拿骑自行车来类比,当你在练习骑车的时候,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平衡,如何控制方向上,但你熟练之后,你的注意力就会自然转移到欣赏周围的环境上,或者想一下今天发生的小美好,嘴角扬起 45 度的微笑。对!当你面对听众也应该是这样的状态,周围的风景变成了好奇的听众,你需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身上,忘记掉你如何学高尔夫和自行车吧!享受此时此刻,你可以尽情表达你的观点。纯粹的当下。我称之为 “正念演讲”。二是记忆与刷墙大家都知道重复的重要性,本书中有一个类比:你可以将巩固记忆的方法比作刷墙。如果你曾经在家里使用过涂料和刷子,那么你应该知道不能只在墙面上涂上厚厚的一层。首先,你要涂上一层薄薄的底,等这层底干了,再涂第二层,等第二层涂料也干了,有时候你还需要再涂第三层,第四层甚至是第五层,然后留足够的时间让涂料干掉。你想要涂料留住的时间越久,效果越好,那么你就要涂越多层。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多次刷;二是等这层干了,进行下一层。对应学习中就是重复学习和间隔学习。李小龙曾说:我不怕学一万种腿法的人,我怕的是把一种腿法练一万次的人。讲的就是重复的价值。人的遗忘太残酷了,重复可以让你的大脑对这件事清晰、提取迅速。还有一个巴菲特的例子: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主任多德,他的课是以《证券分析》为教材的,多德也是这本书的起草和架构组织者,对这本书当然非常熟悉,但是,还有比书的作者还要熟悉书的内容的人吗?有。那就是巴菲特。沃伦・巴菲特说 “事实就是,我比多德更了解教材。我可以引述书中里的任何一段内容,我知道里面的每一个例子,我已经把内容全都吸收了。” 间隔学习其实大脑的发散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有两种 “工作记忆”。“短期工作记忆” 相当于手机的运行内存,是完成一项具体工作时,大脑随时可用的记忆,一般人只能同时考虑四个东西;“长期工作记忆” 相当于存储内存,是我们平时的知识储备。集中思维,就是此时此刻在短期记忆里强化这个新信息。而发散思维,就是短期工作记忆和长期工作记忆之间的通道。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习某项技能,过段时间,即使这段时间很短,睡一觉或者隔一天,再拿起来反而好多了。这是因为我们学习各种技能,有时候会遇到一个 “平台期”。就是无论你废寝忘食的练习,技能水平不增反减,这个时候其实是大脑内部正在忙着建立新连接的时期,不是没有进步,而是大脑真正重组。这就好比砌墙,你有了砖头和水泥,总要再给点时间让水泥风干了,墙才能结实。用到演讲中,就是重复关键信息,通常在最后用一个金句来提炼你的关键信息,让听众印象深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键词:工作记忆、故事、目标 1、作者利用 “工作记忆” 理论,把高效演讲分为了四大部分:从为了长期记忆而准备的思考模块,到为执行设计的逻辑模块,再到为识别记忆打造的故事模块,最后是为感官记忆而保留的媒介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又包含了具体的 3 个步骤,非常有逻辑性地告诉了你应该怎样准备一场演讲。2、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应具备以下技能和思维模式:儿童思维(像新手一样思考)、成长思维(跳出固有的盒子)、设计思维(不要怕出错)、看别人、走出去、保持热情、选择正确的时刻、在限制的条件下进行创造。3、这本书好的地方时提供了一个高效演讲的全流程地图,对新手有很好的指导性,但是书中每一个模块和步骤并没有深入讲解,这时候就可以结合其他演讲相关的书籍做一次主题阅读,会让你对演讲技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金句:故事是一段重塑的经历,它用翔实的细节和丰富的情感叙述出过往的经历,引发听众的遐想,好像亲身经历过一样。—— 安妮特・西蒙斯建议分类【演讲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让我迫切付诸实践的书

        《高效演讲》这本书很早之前就在攀登读书里听过,但直到这次读完全本书,才知道我错过了什么。这本书向我们介绍,有四个阶段 12 个步骤可以帮我们实现做好一场好的演讲。我目前正报名参加了集团内训师,正好可以用到本书技巧修改我的演讲内容及课件,这真是一个好主意,这都是本书的功劳,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实践一翻,借以大幅提升我的演讲水平。拭目以待吧,加油!

          转发
          4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