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剖开奔走在求生路上的普通人悲壮残酷的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旅馆为承载,再度呈现了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矿工、背水客、烧炭工、南阳小贩、县剧团老生、印匠老焦、冯琴师、刘唢呐……全书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纠葛,也没有激烈的生死搏斗,而是描绘了这些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寻找那条“活路”的故事。

人生或许就是一场旅行,我们都在这人世间奔波、漂泊,被命运押解着慌慌张张生活,在其中困顿、悲伤,也在其中感受温情。而恰恰是这些无名之辈的生活和命运,令人想要似他们那般努力纯粹地活,脚踏实地地活。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谁不是旅人
  • 阿哈,塔巴馕
  • 马甲记
  • 深山旅店
  • 庙嘴一夜
  • 忆黄土塬
  • 老四
  • 水晶
  • 苦芹记
  • 南阳小贩
  • 苦荞
  • 缝衣记
  • 骑摩托车的人
  • 茯苓记
  • 橡子树
  • 年戏
  • 感冒记
  • 芦花年年白
  • 黄栌记
  • 武关荒芜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陕西丹凤的山风里泡大的作者陈年喜,十六年矿洞爆破生涯在他颈椎植入三块金属,肺里积满尘埃,却也在指缝间炸裂出《炸裂志》《微尘》等文字结晶。他的非虚构新作《人间旅馆》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推出,再度将镜头对准中国大地上那些被日光忽略的褶皱 —— 矿工、背水客、烧炭人、南阳小贩、县剧团老生。书名 “人间旅馆” 并非虚构。作者在自序中剖白:“我这半生,与漂泊有关…… 几十年来以及今天,我总是在和旅馆打着交道,进矿前,下山后,所有来来去去的赶赴中。” 旅馆在此既是实体的三块钱一晚 “省电到需点烟如厕” 的栖身地,更是命运押解众生奔波的隐喻驿站。书中十九篇故事如十九块粗糙的矿石。《深山旅店》里,店主毛子指着两棵合抱粗的黄栌树喃喃:“要是将来能睡这两棵树,该是多好的事啊。” 红叶如火焰的树后来真成了他的棺材。没有控诉,不见煽情,作者的笔像矿灯穿透岩层:胡子占据三分之二脸面的店主,为省电费禁止开灯的旅馆老板,翻越昆仑山去阿富汗寻玉的淘金客 —— 这些无名者的生与死被平静托出,如同他写父亲 “像衰老的蚂蚁爬行在另一条路上”。他擅用土地的修辞点亮沉重。工友的鼾声是 “羊膻味” 的,新疆夜空繁星 “像翻了一地的花生,地太肥了,花生一颗颗都长爆了”,而四川人小邹仰头望星感叹:“看人家新疆的星星才叫星星,我们四川那叫啥鸡娃子星星!” 民间语言的盐粒在无声处撒进文本中,看着就接地气。较之上一部作品《微尘》,作者的笔锋收敛了些,也更显钝感。当素材本身充满戏剧性 —— 如淘金客可能命丧雪山、矿工随时被坠石击中 —— 他反而后退一步,拒绝爽文式的浓烈冲突。故事常结束得如同秦岭暮色般突然:话未讲完,人已起身,像极了真实人生鲜有闭环的叙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们不可触及的。。。

      了解一下自己比较陌生的生活年代,以及生活的地点。真的是每个地方的生活自以及经历都不同。这样的书可以很好的的感受各种没有触及或是了解的事情和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都曾在“人间旅馆”歇脚片刻

        如果说文学是一面镜子,那陈年喜的《人间旅馆》照见的,是那些沉默、疲惫却不曾放弃的人。他原是矿工,写作只是用来 “留下点什么”。但他的文字却直抵人心,写出了真实底层人的生活与尊严。这本书没有宏大情节,只有一篇篇如同夜谈的片段:背柴、抢修、住院、工友、父亲、女儿…… 像一个旅人,住进便宜旅馆,卸下疲惫,靠在床边慢慢和你聊起人生。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写父亲病重时只说了一句:“你还记得小时候跟我去山里背木头吗?” 没有煽情,只有哽在喉头的克制。原来家庭的情感,不靠语言维系,而是藏在一起扛过的生活里。陈年喜写的,不是他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累” 与 “不甘”。但这并不是悲观的书。他写:“一个人不是非要走出命运才能有尊严,而是在命运中挣扎得像个人,那就已经很体面了。” 这句话让我明白,真正的体面不是光鲜亮丽,而是日子面前不低头。他的语言粗砺而真挚,像用锤子敲出来的,却能在你心里留下钉子一样的印记。那些你以为是别人的苦,读着读着,就成了你自己的经历。“人间旅馆” 是我们都曾路过的地方。带着疲惫来,也许还带着希望走。在陈年喜的文字里,哪怕活得艰难,也始终有盏灯,照着那些低头干活却内心有光的人。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