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6千字
字数
2017-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用“场域”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历史,深入剖析个案,总结现实启示。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是第1部运用社会学的“场域”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学术专著,也是第1部对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进行深入考察的学术专著。一是从早期现代化运动入手,指出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社会场域迅速分化,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场域随之产生和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的个案研究,对中东铁路(以苏共党员为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以高诚儒为中心)、东华学校(以邓洁民为中心)、《晨光报》(以韩铁声为中心)、中共哈尔滨独立组(以陈为人为中心)等若干个案展开深入剖析;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度分析,进而立足“场域”视角,揭示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若干现实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基金
- 序
- 绪论
- 一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分析
- (一)国外研究动态及其分析
- (二)国内研究动态及其分析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 三 研究对象和基本思路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 (二)基本研究思路
- 四 基本研究理论和方法
- (一)理论工具——“场域”理论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五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中东铁路修建前夜的哈尔滨地域社会
- 第二节 中东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哈尔滨社会场域的分化
- 一 确立东北亚交通中心地位
- 二 出现错综复杂的政治场域
- 三 构建畸形发展的经济场域
- 四 塑造中俄合璧的文化场域
- 五 产生发达的信息传播场域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的发展历程
- 一 苏共党员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发展历程
- 二 中共党员构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发展历程
- 三 朝共党员支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发展历程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一:中东铁路
- 第一节 中东铁路场域探究
- 一 中东铁路场域的形成与演变
- 二 中东铁路场域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苏共党员在中东铁路场域中的资本分析
- 一 苏共党员在中东铁路场域中的政治资本
- 二 苏共党员在中东铁路场域中的文化资本
- 三 苏共党员在中东铁路场域中的社会资本
- 第三节 布尔什维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东铁路传播场域的构建
- 一 打造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布尔什维克组织
- 二 建立马克思主义传播据点
- 三 革新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参加合法选举
- 四 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受众——从俄国侨民到中国工人
- 第四节 苏共党员与马克思主义在中东铁路传播场域的发展
- 一 巩固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苏共党员控制中东铁路
-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传播据点——中东铁路职工联合总会
- 三 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介——以中东铁路为实体媒介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二:哈工大——以高诚儒为中心
- 第一节 哈工大场域探究
- 一 哈工大场域的形成与发展
- 二 哈工大场域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高诚儒在哈工大场域中的资本分析
- 一 高诚儒在哈工大场域中的政治资本
- 二 高诚儒在哈工大场域中的经济资本
- 三 高诚儒在哈工大场域中的文化资本
- 四 高诚儒在哈工大场域中的社会资本
- 第三节 高诚儒与马克思主义在哈工大传播场域的构建与发展
- 一 领导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坚——哈尔滨学生党支部
- 二 创建马克思主义传播据点
- 三 营筑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
- 四 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手段——探寻武装传播
- 五 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受众——从哈工大到哈尔滨社会各界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三:东华学校——以邓洁民为中心
- 第一节 东华学校场域探究
- 一 东华学校场域的形成与发展
- 二 东华学校场域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邓洁民在东华学校场域中的资本分析
- 一 邓洁民在东华学校场域中的政治资本
- 二 邓洁民在东华学校场域中的文化资本
- 三 邓洁民在东华学校场域中的社会资本
- 第三节 邓洁民与马克思主义在东华学校传播场域的构建
- 一 聘请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锋
- 二 丰富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
- 三 担当马克思主义传播通道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四:《晨光报》——以韩铁声为中心
- 第一节 《晨光报》场域探究
- 一 《晨光报》场域的形成与突变
- 二 《晨光报》场域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韩铁声在《晨光报》场域中的资本分析
- 一 韩铁声在《晨光报》场域中的政治资本
- 二 韩铁声在《晨光报》场域中的文化资本
- 三 韩铁声在《晨光报》场域中的社会资本
- 第三节 韩铁声与马克思主义在《晨光报》传播场域的构建
- 一 经营马克思主义传播据点——哈尔滨《晨光报》
- 二 培植马克思主义传播先锋——中共党员陈为人、李震瀛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五:哈尔滨独立组以陈为人为中心
- 第一节 陈为人在哈尔滨场域中的资本分析
- 一 陈为人在哈尔滨场域中的政治资本
- 二 陈为人在哈尔滨场域中的文化资本
- 三 陈为人在哈尔滨场域中的社会资本
- 第二节 陈为人创建和领导的哈尔滨独立组场域探究
- 一 哈尔滨独立组场域的形成与发展
- 二 哈尔滨独立组场域的基本内涵
- 第三节 陈为人与独立组构建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
- 一 经营马克思主义传播据点
- 二 开辟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
- 三 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介——组建哈尔滨通讯社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场域个案研究之六:哈尔滨工委——以胡铁桥为中心
- 第一节 抗战后期哈尔滨场域探究
- 一日伪势力
- 二 普通民众
- 三 苏联势力
- 四 中共力量
- 第二节 胡铁桥在哈尔滨场域中的资本分析
- 一 胡铁桥在哈尔滨场域中的政治资本
- 二 胡铁桥在哈尔滨场域中的文化资本
- 三 胡铁桥在哈尔滨场域中的社会资本
- 第三节 胡铁桥创建和领导的哈尔滨工委场域
- 一 哈尔滨工委场域的形成与发展
- 二 哈尔滨工委场域的基本内涵
- 第四节 胡铁桥与哈尔滨工委构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
- 一 建设马克思主义传播基地——满洲矿机厂
- 二 丰富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
- 三 简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
- 四 组织马克思主义传播武装——创建第十八集团军吉黑挺进队
- 五 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受众——从哈尔滨到东北铁路沿线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启示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基本经验
- 一 马克思主义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 二 马克思主义传播受众的广泛性
- 三 马克思主义传播媒介的丰富性
- 四 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的选择性
- 五 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的有效性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主要启示
- 一 交通场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的先导性
- 二 政治场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的支配性
- 三 经济场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的决定性
- 四 文化场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的基础性
- 五 信息传播场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场域的规制性
- 参考文献
- 一 基本典籍
- 二 地方史志
- 三 报刊文章
- 四 学术专著
- 五 单篇论文
- 六 学位论文
- 七 海外资料
- 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