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的需要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内容简介

从《莱茵报》时期论述贫苦阶级的需要到巴黎手稿揭示无产阶级需要异化产生的秘密,再到《哥达纲领批判》中“按需分配”的最高理想,都体现了其宝贵的需要理论。

本书论述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一般内容,包括需要范畴、人的需要的六重特征、人的需要的体系、需要的层级结构划分,还论述了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地位作用、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内在逻辑、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方法论遗产、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主要特征等。马克思需要理论在马克思整个学说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学术价值。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重要地位和学术价值使其在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中产生了强大的思想效应,尤其体现为其对资本逻辑下无产阶级异化需要状态的揭示,为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持续探索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需要问题提供了理论契机。

马克思需要理论在中国也发挥出了巨大的理论效能。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把马克思需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成果。

在中国境遇下,本书对于系统总结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利用马克思需要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历程、伟大成就和实践经验,深入理解和推进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导论
  • 第一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文本逻辑
  • 第一节 《莱茵报》时期贫苦阶级需要的发现与辩护
  • 第二节 《德法年鉴》时期“彻底需要的革命”与“利己需要”的扬弃
  • 第三节 巴黎手稿对无产阶级的需要和异化需要的初步探索
  • 第四节 《神圣家族》中作为“革命热情之花”的利益需要
  • 第五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需要革命”的实现途径
  • 第六节 《哲学的贫困》对革命的辩护和“解放的需要”论证
  • 第七节 《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的需要发出革命最强音
  • 第八节 《资本论》对资本逻辑与异化需要的深度研究与扬弃
  • 第九节 《哥达纲领批判》与走向“按需分配”
  • 第二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一般内容
  • 第二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地位作用
  • 第三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内在逻辑
  • 第四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方法论遗产
  • 第五节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主要特征
  • 第三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理论效应
  •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马尔库塞的虚假需要理论
  • 第二节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赫勒的激进需要理论
  • 第三节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需要学说
  • 第四节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需要之思
  • 第五节 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分歧与辩护
  • 第四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实践效应
  • 第一节 历史与成就:马克思需要理论中国化历程
  • 第二节 中国境遇下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
  • 第三节 全球视野下人类需要的重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