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紧扣国有企业改革40年的历程,系统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经验,尝试建构中国特色的企业理论。

内容简介

书中基于对企业改革作为“中心环节”的科学定位分析,从企业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到法律组织和经济制度逐层推进变革,形成企业改革与市场发育的良性互动,构筑以“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微观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制度变革经过了从“国营”到“国有”,再到“国家出资”;从“全民所有”“国家所有”到“混合所有”;从政府机构的“附属物”改造成为法人财产权独立的市场主体。将企业塑造成为处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的组织载体,有效、有力地带动促进政资、政企关系的变革调整。对改革再出发,提出了从“分类”到“分层”的深化推进新思路,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对于丰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理论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丛书编委会
  • 总序一
  • 总序二
  • 引言
  • 第1章 导论
  • 1.1 “解放思想”为经济体制改革开路,为企业改革“定位”
  • 1.2 多元视角判断下纵览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 1.2.1 改革启动,抓住利益关系调整关键,激发企业活力
  • 1.2.2 以制度创新呵护企业活力,以权责明晰塑造企业治理机制
  • 1.2.3 企业改革制度创新构筑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也为经济体制其他侧面改革提出配套要求,经济体制转型牵引全面深化改革顺畅前行
  • 1.3 国有企业改革经验成果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阐释,持续攻坚呼唤新一轮思想解放理论创新
  • 1.3.1 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的企业理论
  • 1.3.2 打造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攻坚呼唤新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
  • 第2章 经济体制转轨、市场发育进程中的国有企业改革
  • 2.1 国有经济的建立与传统企业体制的生成
  • 2.2 市场取向改革与“两权适度分离”
  • 2.3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形式与公有制实现形式创新
  • 2.4 发展非公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
  • 2.5 非公经济企业的“鲇鱼效应”与国有企业活力
  • 2.6 企业改革深化要求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有根本变化
  • 第3章 企业组织制度形式的蜕变:从“全民所有制”“国有制”到“混合所有制”
  • 3.1 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多元出资与“混合所有制”
  • 3.2 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确立:明确出资人、从国有企业到国家出资的企业
  • 3.3 公司制度导入方式的特点引发的思考
  • 3.4 坚持公有制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可以并行不悖
  • 3.5 发展混合所有制与公有制控制力、影响力
  • 3.6 发展混合所有制对所有制理论创新的意义
  • 第4章 呼唤新国资管理体制:从“管资产”转向“管资本”
  • 4.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价值配置
  • 4.1.1 “资本”与“资产”
  • 4.1.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资产实物型管理
  • 4.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资本价值化配置
  • 4.2 “管资本”对“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路径依赖的改革意义
  • 4.2.1 政企不分问题长期存在
  • 4.2.2 政企不分束缚了企业效率的提升
  • 4.2.3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有助于促进政企分开
  • 4.3 “管资本”与“管资产”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法比较
  • 4.4 淡马锡模式借鉴与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目标模式
  • 4.4.1 淡马锡运作模式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 4.4.2 淡马锡模式对中国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 4.5 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关系(大财政目标模式)
  • 4.5.1 国有资产分类、账户与管理
  • 4.5.2 政府财政账户
  • 4.5.3 建立存量与流量一体化运作的大财政目标模式
  • 第5章 “分类改革”与产业领域、市场结构关系
  • 5.1 “类”的发现:市场发育水平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制约影响
  • 5.1.1 “分类改革”开辟深化改革新天地
  • 5.1.2 类的边界取决于市场发育水平
  • 5.2 分类条件下国有资本与其他社会资本的竞争合作关系
  • 5.2.1 因“类”制宜发展混合所有制
  • 5.2.2 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5.3 国有企业改革与产业领域开放关系
  • 5.4 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表现的国有资本配置对市场结构的决定影响
  • 5.5 “分类”改革背景下推进“混合所有制”的配套条件要求
  • 5.6 企业改革与市场发育改革如何互动
  • 5.6.1 企业改革推进市场发育深化
  • 5.6.2 市场发育推动企业改革深化
  • 第6章 改革再出发:从“分类”到“分层”
  • 6.1 《指导意见》对企业制度创新的拓展深化指导意义
  • 6.1.1 如何理解“分类改革”举措的设计要义?
  • 6.1.2 “分类改革”着力推进企业制度不断创新,旨在更好地落实《深改决定》精神
  • 6.2 从《深改决定》到《指导意见》出台对国有企业改革“再出发”的探索和启迪
  • 6.2.1 落实《深改决定》的多项动作所产生的改革效应
  • 6.2.2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新举措需要有整体设计配套协调
  • 6.3 “分类”改革面临相关因素制约,需要“分层”机制加以配合
  • 6.3.1 落实“分类”改革举措使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的深度境界
  • 6.3.2 落实“分类”举措与企业“历史负担”的摩擦,引发“分层”要求
  • 6.3.3 通过将“分类”与“分层”有机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自身优势
  • 6.4 “分类”“分层”改革呼唤经济理论创新有新的突破
  • 第7章 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企业家角色
  • 7.1 企业家角色作用作为特殊生产要素的认识进程
  • 7.1.1 塑造独立市场主体的改革催生企业家市场发育
  • 7.1.2 40年企业改革进程中“两类”“三代”企业家
  • 7.1.3 公司治理的“当事人”与发挥治理能力的环境条件
  • 7.2 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处理
  • 7.3 作为特殊生产要素的企业家要素的再认识
  • 7.4 国家出资企业治理中企业家因素特点
  • 7.5 人力资本的独立性:如何处理市场评价与行政评价关系
  • 7.6 人事任用与激励约束机制处理
  • 第8章 国家出资企业的治理结构优化
  • 8.1 “突破口”:混合所有制如何改造传统国有企业?
  • 8.1.1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
  • 8.1.2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将国有企业改革推向新的境界
  • 8.1.3 澄清对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认识上的误解
  • 8.2 公司制企业治理方式的本土化实践分析
  • 8.2.1 国有出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多重关系处理
  • 8.2.2 国有出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本土化实践
  • 8.3 在比较分析中理解公司治理实践中文化因素作用影响
  • 8.3.1 文化对治理主体的选择
  • 8.3.2 文化对治理手段和机制的影响的比较分析
  • 8.3.3 公司治理实践中的文化因素作用实证研究
  • 第9章 国有企业改革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 9.1 国有资本的社会属性与公共利益维护
  • 9.1.1 国有资本的双重属性和职能
  • 9.1.2 在改革深化进程中加深对国资职能的认识深化
  • 9.2 管资本视野中的国有资产账户管理与“政府理财”
  • 9.2.1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账户体系
  • 9.2.2 对国有资产账户的管理方式的讨论
  • 9.3 国有资产账户体系建设与国家资产负债表建设和完善
  • 9.3.1 建设和完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必要性
  • 9.3.2 国有资产账户与政府财政账户关系研究
  • 9.4 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手段”的国有资产的配置流动性
  • 9.4.1 国有经济的配置与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可以有机结合
  • 9.4.2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有经济的调控作用的启示
  • 9.5 国家出资配置方式下劳动权益关系的制度创新
  • 第10章 国有企业改革对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完善
  • 10.1 “问题导向”下的“试点探索”,渐进推广实现“增量改革”、体制转轨
  • 10.1.1 以试点探索开路,形成“集中领导”与“基层创新”、理论创新与体制绩效检验的良性互动,保证体制转轨进程稳定前行
  • 10.1.2 企业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改革深化的内在逻辑
  • 10.2 国有企业改革带动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丰富夯实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 10.2.1 非公经济快速成长对国有企业提供了外部的借鉴,丰富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 10.2.2 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混合所有制发生发展的路径和所有制实现理论创新
  • 10.2.3 如何看待“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企业的经济制度性质?
  • 10.3 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的资本公允定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