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普里莫·莱维作品共9册,包含《被淹没与被拯救的》《这就是奥斯维辛》等。
内容简介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奥斯维辛三部曲”的终结篇,关于大屠杀不可不读的伟大作品。对人类在极限状态下的生存状态和道德困境进行了残酷而深刻的反思。
《与你们交谈的我:莱维、泰西奥谈话录》:本书由泰西奥与莱维的三次长谈组成,这些谈话并无固定主题,唯一的线索便是记忆。在其中,莱维讲述自己的阅读趣味,少年时的烦恼和友谊,对人的害羞和对登山的热情,以及他人生中永远无法忽略的——奥斯维辛的经历。这些谈话简明而又深入,平静而又充满表现力;它们照进莱维的私人世界,他的痛苦和诗意,也呈现了一段被奥斯维辛所打断的生活。
《不定的时刻:莱维诗选》:本书收录了莱维毕生的诗歌作品,共91首。在本书中,莱维用诗歌的形式再一次为大屠杀写下了属于他的证词。曾有人说“证词”不具有美学意义,但莱维的诗歌打破了这一成见,它们既是深刻的证词,也充满了文字艺术之美。
《这就是奥斯维辛:1945—1986年的证据》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的证词合集,由身为化学家的莱维及其奥斯维辛狱友、外科医生德·贝内代蒂共同整理撰写。1945—1986年间的这些证词来源各异,既有莱维和德·贝内代蒂自己所叙之事实,也有其他被囚禁、迫害者乃至施暴者家属的现身说法,但它们都真实有力地反映了集中营里囚犯们的非人生活。诚如莱维所言,“执着地修正自己可能出的差错,常常会赋予搜寻真相的人一种身份,而它胜过单纯的证人身份” 。这些证词是必不可少的记忆,成为我们反思历史和人之价值的依据。
《休战》:“奥斯维辛三部曲”的第二部,1945年,普里莫·莱维与另一些奥斯维辛幸存者死里逃生,踏上一段奇妙而坎坷的返乡之旅,途遇形形色色的劫后余生者:出生在死亡营的无名幼童,精明独立的希腊人,轻快活泼的乌克兰姑娘,向意大利人寻求庇护的德国军妓……每个人都背负着不同的生命故事,每个人都依靠生之意志坚强地活着。
《他人的行当》收录了普里莫·莱维从1969年至1985年写的43篇散文。在这些诙谐而迷人的文字中,莱维既审视了自己的行当——作家与化学家,更注目于他人的行当。用莱维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他“作为一名好奇的业余爱好者在十余年间的徘徊中所酿出的果实……是对他人行当的侵犯,对动物学、天文学和语言学等无边际的疆土的突袭”。他穿梭于科学与人文之间,探索了那些令他着迷的对象:他的房子、昆虫、想象中的动物、儿童的游戏、化学家的语言、法国作家拉伯雷、德国诗人特拉克尔和保罗·策兰的晦涩文字、60岁时重返校园……这本书博学而幽默、温暖而节制,既展现了他对人类文明的独特思考,也传达出他的信念:尽管我们的时代充斥问题和危险,却并不令人生厌。
《若非此时,何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日里,一支奇特的犹太人游击队从俄罗斯出发,穿越战火中的波兰和德国,一路打到意大利。他们逃过屠杀,踏着血染的路而来,当中有掉队的红军士兵、劳动营的幸存者,甚至演员和小提琴手。他们扛起从德国人手里夺来的武器,努力挣得为人的尊严,屡次品尝杀戮的苦涩,经历重重冒险——炸火车、拯救集中营里最后的幸存者、转移德军的空投物资……他们将《塔木德》中的格言写进队歌:“我若不为自己,谁会为我?我若只为自己,我是什么?若非此时,何时?”
《扳手》:在这本诙谐的小说中,莱维将目光聚焦在普通人的生命经验上。体格健壮、经历丰富的装配工利贝蒂诺·福索内向叙述者——一位作家、化学家——分享了一系列令人着迷的人生故事,他热爱工作、享受劳动,以职业为冒险,从平凡中获得了自由。这些故事串联起一个又一个通常被忽视的瞬间,令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黯然神伤,为人类的智慧与局限,也为生命的伟大和渺小。
《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1961-1987》: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涵盖了莱维一生的轨迹,呈现出“幸存者”“作家”“化学家”“政论家”“犹太人”等多面向的莱维。在书中,他谈到从奥斯维辛返家后,自己迫切地想要讲述集中营的故事,享誉全球的“奥斯维辛三部曲”就在莱维与他人的对话中应运而生;他谈到自己为数不多的科幻小说和诗歌创作,拥抱技术的同时,莱维对人类的创造力依然抱有信心。在奥斯维辛40年后,莱维认为战争的阴霾仍未散去,法西斯主义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因此莱维积极地介入离散犹太人与以色列的问题,终其一生,他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目录
-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 版权信息
- 导读 幸存者的记忆和见证
- 序言
- 罪之记忆
- 灰色地带
- 羞耻
- 交流
- 无用的暴力
- 知识分子在奥斯维辛
- 成见
- 德国人的来信
- 结语
- 与你们交谈的我:莱维、泰西奥谈话录
- 版权信息
- 我认识了普里莫·莱维
- 星期一,1月12日
- 星期一,1月26日
- 星期日,2月8日
- 不定的时刻:莱维诗选
- 版权信息
- 辑一 不定的时刻
- 克列申扎戈
- 布纳
- 歌唱
- 1944年2月25日
- 乌鸦的歌(一)
- 施玛篇
- 起床号
- 周一
- 又一个周一
- 仿里尔克
- 东方犹太人
- 弗索利的日落
- 1946年2月11日
- 冰川
- 女巫
- 阿维利亚纳
- 等待
- 墓志铭
- 乌鸦的歌(二)
- 他们一百人
- 致阿道夫·艾希曼
- 最后显现
- 上岸
- 莉莉斯
- 起初
- 西革拿街
- 暗星
- 告别
- 普林尼
- 庞贝城的女孩
- 瓦伊纳·卡帕克
- 塞蒂莫的海鸥
- 天使报喜
- 去山谷
- 木头之心
- 1980年7月12日
- 黑色队伍
- 自传
- 声音
- 未竟之事
- 游击队员
- 阿拉喀涅
- 2000
- 逾越节
- 闲置
- 老鼹鼠
- 一座桥
- 作品
- 一只老鼠
- 守夜人
- 龙舌兰
- 珍珠贝
- 蜗牛
- 一个职业
- 飞奔
- 幸存者
- 大象
- 星际信使
- 给我们
- 对弈(一)
- 虔敬
- 对弈(二)
- 辑二 其他的诗
- 致缪斯
- 伽伐尼的房屋
- 十项全能运动员
- 灰尘
- 一处山谷
- 备忘录
- 放不下的负担
- 白白死去之人的歌
- 解冻
- 参孙
- 大利拉
- 机场
- 审判
- 贼
- 致我的朋友们
- 托付
- 八月
- 苍蝇
- 单峰驼
- 历书
- 辑三 未结集的诗
- 基大利的歌
- 陌生人!
- 译后记
- 这就是奥斯维辛:1945—1986年的证据
- 版权信息
- 编者按
- 关于莫诺维茨犹太人集中营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告
- 莫诺维茨-布纳集中营的幸存者、囚犯号为174517的普里莫·莱维有关奥斯维辛及其附近集中营的报告
- 证词
- 有关莫诺维茨的证词
- 审判霍斯的声明
- 起诉霍斯的证词
- 被囚禁的一位难友的证明
- 周年纪念
- 揭发约瑟夫·门格勒大夫
- 给要求知道真相的一个法西斯分子的女儿的回信
- 都灵的奇迹
- 德国纳粹党的时代
- 审判艾希曼的证词
- 为审判艾希曼提供的证词
- 放逐和灭绝犹太人
- 审判博斯哈默尔的声明
- 犹太人的遣送
- 莱昂纳多·德·贝内代蒂指控博斯哈默尔的调查问卷
- 普里莫·莱维指控博斯哈默尔的调查问卷
- 审讯博斯哈默尔之证词
- 集中营的欧洲
- 这就是奥斯维辛
- 政治放逐犯
- 奥斯维辛关押意大利人的囚室内部展厅解说词草稿
- 在奥斯维辛的一个秘密防卫组织
- 开往奥斯维辛的列车
- 追忆一个好人
- 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 附录
- 文本的信息
- 休战
- 版权信息
- 消融
- 主营
- 希腊人
- 卡托维兹
- 塞萨尔
- 胜利日
- 梦想家
- 向南
- 向北
- 小母鸡
- 老路
- 树林与小路
- 假日
- 剧场
- 从施塔理耶达尔罗依到雅西
- 从雅西到美苏分界线
- 休战
- 后记 普里莫·莱维答读者问
- 译后记 痛楚而迷人的休战时光
- 他人的行当
- 版权信息
- 他人的行当
- 我的房子
- 蝴蝶
- 从天空传来的信息
- 甲虫
- 一瓶阳光
- 月亮与我们
- 创造新动物
- 跳蚤之跃
- 月亮上的青蛙
- 爱的组装玩具
- 看不见的世界
- 漫长的决斗
- 外祖父的店
- 人为什么要写作
- 枯骨与兰花
- 最好的货物
- 抄录员
- “世界上最欢乐的生物”
- 化学家的印记
- 先知的神隐
- 稳定/不稳定
- 化学家的语言Ⅰ
- 化学家的语言Ⅱ
- 写满古怪数据的书
- 书写小说
- 弗朗索瓦·拉伯雷
- 琥珀之力
- 易怒的国际象棋手
- 伦佐之拳
- 对蜘蛛的恐惧
- 由蟋蟀主宰的小说
- 独守闺中
- 隐晦的作品
- 孩童的国际
- 重返学校
- 前化学家
- 石上的印记
- 抗拒痛苦
- “卡斯特罗六号”上的三十小时
- 隐藏的棋手
- 仪式与笑声
- 对恐惧的需要
- 致一位年轻读者
- 若非此时,何时?
- 版权信息
- 导读 普里莫·莱维:一种鉴赏
- 一九四三年·七月
- 一九四三年·七月至八月
- 一九四三年·八月至十一月
-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至一九四四年·一月
- 一九四四年·一月至五月
- 一九四四年·五月
- 一九四四年·六月至七月
- 一九四四年·七月至八月
- 一九四四年·九月至一九四五年·一月
- 一九四五年·一月至二月
- 一九四五年·二月至七月
- 一九四五年·七月至八月
- 作者后记
- 扳手
- 版权信息
- 蓄谋
- 与世隔绝
- 帮手
- 大胆的姑娘
- 提瑞西阿斯
- 离岸
- 打铜
- 酒和水
- 桥
- 没有时间观念
- 锥齿轮
- 凤尾鱼一
- 姨妈
- 凤尾鱼二
- 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1961-1987
- 版权信息
- 前言
- “我是一头半人马”
- 编者的话
- 第一部分 来自英语世界的采访
- 杰梅茵·格里尔与普里莫·莱维的对谈(1985)
- 一个被他的技艺拯救的男人(1986)
- 普里莫·莱维在伦敦(1986)
- 谈话中的普里莫·莱维(1987)
- 第二部分 生活
- 记忆的小剧场(1982)
- 都灵(1980)
- 登山(1984)
- 化学(1983)
- 科学的邪恶力量(1987)
- 诗歌与计算机(1985)
- 我,老了吗?(1982)
- 第三部分 作品
- 《休战》(1963)
- 科幻故事1:《自然故事》(1966-1971)
- 科幻故事2:《形式的缺陷》(1971)
- 《元素周期表》(1975)
- 《扳手》(1979)
- 《寻根》(1981)
- 《若非此时,何时?》(1982)
-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1986)
- 第四部分 文学与写作
- 一种神奇的必然性(1972)
- 与普里莫·莱维对话(1979)
- 为一份学术论文做采访(1981)
- 邂逅普里莫·莱维(1981)
- 一场名为弗朗茨·卡夫卡的袭击(1983)
- 普里莫·莱维(1984)
- 本质的和多余的(1987)
- 第五部分 奥斯维辛和幸存
- 圆桌:关于犹太人的问题(1961)
- 自我采访:《这是不是个人》后记(1976)
- 回到奥斯维辛(1982)
- 记忆的责任(1983)
- 词语、记忆、希望(1984)
- 第六部分 犹太教和以色列
- 某种程度上的犹太人(1976)
- 对普里莫·莱维的采访(1979)
- 上帝和我(1983)
- 普里莫·莱维:贝京应该下台(1982)
- 如果这是一个国家(1984)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