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3千字
字数
2019-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普里莫·莱维——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奥斯维辛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本书为你重现了另一个更加复杂和真实的莱维。
内容简介
1961—1987年间,普里莫·莱维接受了不计其数的采访。本书两位编者精选了其中36篇采访,编录成这本《记忆之声》。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涵盖了莱维一生的轨迹,呈现出“幸存者”“作家”“化学家”“政论家”“犹太人”等多面向的莱维。在书中,他谈到从奥斯维辛返家后,自己迫切地想要讲述集中营的故事,享誉全球的“奥斯维辛三部曲”就在莱维与他人的对话中应运而生;他谈到自己为数不多的科幻小说和诗歌创作,拥抱技术的同时,莱维对人类的创造力依然抱有信心。
在奥斯维辛40年后,莱维认为战争的阴霾仍未散去,法西斯主义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因此莱维积极地介入离散犹太人与以色列的问题,终其一生,他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我是一头半人马”
- 编者的话
- 第一部分 来自英语世界的采访
- 杰梅茵·格里尔与普里莫·莱维的对谈(1985)
- 一个被他的技艺拯救的男人(1986)
- 普里莫·莱维在伦敦(1986)
- 谈话中的普里莫·莱维(1987)
- 第二部分 生活
- 记忆的小剧场(1982)
- 都灵(1980)
- 登山(1984)
- 化学(1983)
- 科学的邪恶力量(1987)
- 诗歌与计算机(1985)
- 我,老了吗?(1982)
- 第三部分 作品
- 《休战》(1963)
- 科幻故事1:《自然故事》(1966-1971)
- 科幻故事2:《形式的缺陷》(1971)
- 《元素周期表》(1975)
- 《扳手》(1979)
- 《寻根》(1981)
- 《若非此时,何时?》(1982)
-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1986)
- 第四部分 文学与写作
- 一种神奇的必然性(1972)
- 与普里莫·莱维对话(1979)
- 为一份学术论文做采访(1981)
- 邂逅普里莫·莱维(1981)
- 一场名为弗朗茨·卡夫卡的袭击(1983)
- 普里莫·莱维(1984)
- 本质的和多余的(1987)
- 第五部分 奥斯维辛和幸存
- 圆桌:关于犹太人的问题(1961)
- 自我采访:《这是不是个人》后记(1976)
- 回到奥斯维辛(1982)
- 记忆的责任(1983)
- 词语、记忆、希望(1984)
- 第六部分 犹太教和以色列
- 某种程度上的犹太人(1976)
- 对普里莫·莱维的采访(1979)
- 上帝和我(1983)
- 普里莫·莱维:贝京应该下台(1982)
- 如果这是一个国家(1984)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