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6千字
字数
2020-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以武士为切入点的日本通史。颠覆流传已久的众多武士“常识”,揭露真正的武士形象。
内容简介
身披铠甲,纵马沙场,挥刀斩敌,勇猛果敢,始终以武士道为行动宗旨,誓死效忠主君——这样的武士形象是否符合史实?日本真的自古便是“武士之国”吗?
《日本武士史》不仅勾勒了武士从诞生之初直到近代的完整历史,而且展现了丰富细节:江户时代奇特的丁髻发型,日本刀的锻造和变迁,铠甲的繁复构造及其作用,弓马之战的实际情况,武士切腹的理由和影响,近代国家对武士道的歪曲和利用,等等。
日本武士研究权威高桥昌明蓄力多年,用这部作品颠覆了有关武士的众多“常识”,揭示了真正的武士形象。武士是绝大多数对日本文化和历史感兴趣的人必定知道的话题。武士道及其相关的思想史,是日本前近代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古装剧的主角
- 丁髻的起源
- 用镊子还是剃刀?
- 发型与身份
- 疑惑之处
- 探讨“武士的诞生”
- 第一章 何为武士
- 1 称为武士的艺人
- 武士即艺人
- 职业身份
- 出身身份
- 归属身份
- 侍≠武士
- 作为家业的艺能
- 兵之家
- 何为武士的武艺?
- 马和身份
- 骑马的郎等和徒步的侍者
- 2 武士的诞生史
- 武士是何时诞生的?
- 古代的武士之家
- 初期的武士
- 单靠武装不算武士
- 抑制过度的自力救济
- 禁止自由兵仗
- 武士身份和王权
- 东北和九州的威胁
- 被任命为镇守府将军的意义
- 3 武士的谱系与其延伸
- 武士史的各个阶段
- 作为赐姓皇族的源平
- 秀乡流藤原氏等
- 军事贵族
- 诞生于贵族社会的武具
- 平氏在关东“定居”
- 武官系武士算不算武士?
- 4 武力的暴走
- 武士的黑社会性质
- 文官贵族的武艺
- 第二章 中世的武士和近世的武士
- 1 平安末期的内乱与幕府
- 前九年、后三年合战
- 院政的开始
- 武士存在感的增加
- 平家政权
- 治承、寿永内乱
- 何为幕府?
- “幕府”的称呼从何时开始使用?
- 镰仓幕府是何时建立的?
- 在各国设置守护
- 2 承担国家守护的人
- 御家人制度
- 京都大番役
- 平家不是幕府?
- 近卫大将的意义
- 《平家物语》的误导
- 赖朝权力是江户幕府的模范
- 江户幕府史观的最高峰
- 所谓镰仓时代的划分
- 3 室町、战国时代的武家与武士
- 南北朝内乱和室町幕府
- 义满的时代
- 其后的室町幕府
- 战国时代揭开帷幕
- 武士和在地的关系
- 武士的宅基地
- 身份制度的变化
- 4 从丰臣政权到幕藩体制
- 太阁检地
- 石高制
- 百姓身份与兵农分离
- 收缴兵器令与禁止喧哗令
- 德川氏的霸权
- 江户幕府的成立
- 幕藩体制
- 幕府的支配组织
- 旗本、御家人
- 大名与藩
- 地方知行和藏米知行
- 第三章 武器与战斗
- 1 中世前期的战斗
- 弓马之艺的实际状态
- 盾突战
- 驰组战
- 将马当作目标是“近代”的倾向
- 追物射
- 日本的本地种马
- 没有被阉割所以粗暴的马
- 需要牵马人
- 乘替、杂色、童、旗指
- 马是要吃饭的
- 割草人的工作
- 2 关于刀的种种
- 在马上用太刀打斗
- 日本刀的出现
- 太刀比不上弓箭
- 日本刀的神话
- 如果在战场上使用日本刀
- 从马上的砍杀到地面上的砍杀
- 大部分受的是箭伤
- 3 鑓、火绳枪、城池
- 手鑓和长柄鑓
- 火绳枪的登场
- 长筱合战的实际情况
- 从中世的城到近世的城
- 从倭城到大坂城陷落
- 中世和近世的军役的不同
- 战斗的死伤人数
- 4 实战的体验与和平年代的武士
- 加藤清正的初战体验
- 饭田觉兵卫如是说
- 文治主义及其结果
- 武的衰退
- 竹刀剑术是运动项目
- 浪人
- 樱田门外之变
- 袭击者也非常投入
- 彦根藩士的刀
- 第四章 关于“武士道”
- 1 古代、中世武士的真实面貌
- 谚语里的武士形象
- 俚谚的表里
- 兵之道
- 为主人报仇的首例
- 主从制的两种类型
- 谋反是武士的荣誉
- 如何处理投降者?
- 勇士不以被俘为耻
- 需多易主
- 为名利而生
- 兵者诡道
- 武士与咒术
- 何为军学?
- 2 统治者的伦理学
- 战士与统治者
- 素行的士道论
- 三民的伦理指导者
- 大丈夫的秉性
- 素行的出仕论
- 超越主从的情谊
- 3 关于《叶隐》的武士道
- 何为《叶隐》?
- 贯彻死的觉悟
- 近世社会禁止自力救济
- 作为例外的复仇
- 著名的复仇事件
- 战士与奉公人之间的矛盾
- 淡泊名利者不起作用
- 大道寺友山的武士道
- 4 从东亚世界看武士的思想与切腹
- 东亚的视角
- 在日本,武是负面的么?
- 近世武士与其说是战士,不如说是统治者
- 士道是儒教学说么?
- 武士道欠缺广度
- 切腹的历史
- 切腹的规矩
- 赤穗浪士切腹的情况
- 幕末的切腹
- 三岛由纪夫的切腹
- 第五章 诞生于近代日本的“武士”
- 1 武士成为军制改革的绊脚石
- 黑船来航和军事实力的差距
- 安政军事改革
- 文久军事改革
- 军事改革瓦解了武士身份
- 2 作为士族政权的明治政权
- 明治维新与士族
- 士族特权的废止
- 征兵令和废刀令
- 明治政权是士族的政权
- 士族的名誉意识
- 士族偏好成为官吏
- 成为警官、军人的选择
- 士族与学历社会
- 富国强兵
- 统帅权的独立
- 3 《日本战史》的编纂
- 战国合战与《日本战史》
- 横井忠直的参与
- 具体编纂过程
- 出版宗旨书
- 战史叙述的困难之处
- 《日本战史》是拟古物语
- 如同亲眼见过一般撒谎
- 战史误导了战争
- 不能损害国家的名誉
- 4 近代武士道的登场
- 新渡户的《武士道》
- 披着外衣的基督教
- 忠君爱国与武士道
- 日俄战争的战训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 对精神主义的强调
- 白刃战的实际情况
- 三八式步枪和刺刀
- 从西式长刀到军刀
- 5 武道、武士道、大和魂
- 从武术到武道
- 刺刀道和长刀
- 生不受俘虏之耻辱
- 大和魂
- 终章 日本是“武国”吗?
- 1 武国意识的成立
- 日本是擅长弓箭之国
- “武国”认识是何时产生的?
- 进入战国时代之后
- “武国”意识确立之晚是理所当然的
- 不受他人侵略的岛国
- “和平的”平安时代
- 2 用来除魔的武,作为行政、财政人员的武士
- 泷口的任务
- 物气的威胁
- 源赖政制伏鵺
- 武士肩负咒术功能
- 江户幕府的勘定所
- 行政改革和人才起用
- 幕府组织的各个阶段
- 3 “勇敢”与草菅人命
- 日本人勇敢吗?
- 耗尽人力资源
- 文献一览
- 图片来源一览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