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考证“张之洞档案”,澄清了戊戌变法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关键内容,拓宽了戊戌变法史的研究视野。

内容简介

作者在“张之洞档案”的系统阅读中感受到,这批史料给今人提供了观察戊戌变法的新角度:张之洞、陈宝箴集团是当时清政府内部的政治派系之一,也是为主张革新的团体。

从“档案”中看到,张之洞集团及主要政治人物对康、梁所持的排斥乃至敌对态度,似可多维地了解变法全过程的诸多面相,并可大致推测康、梁一派的政治前景。

以往的戊戌变法研究,经常以康、梁的说法为中心,而“档案”中这批出自康、梁以外的材料,可以让研究者站在康、梁以外的立场来看待这次改革运动。

这批“档案”材料数量较多,准确度较高,许多属当时的高层机密,可以细化以往模糊的历史细节,尤其是历史关键时刻的一些关键内容。

目录

  • 版权信息
  • 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 总序
  • 自序
  • 导论
  • 一、 张之洞、康有为的初识与上海强学会、《强学报》
  • 二、 从陈庆年日记看张之洞及其派系的内情
  • 三、 《劝学篇》与《正学报》
  • 四、 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召京
  • 第一章 张之洞之子张权,之侄张检、张彬的京中密信
  • 一、 李景铭与《张文襄公家藏手札·家属类》
  • 二、 张权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二日来信
  • 三、 张权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二日来信
  • 四、 张权光绪二十四年来信两残件
  • 五、 张检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二日来信
  • 六、 张彬光绪二十四年正月来信及光绪二十一年一残件
  • 第二章 张之洞与杨锐
  • 一、 杨锐是张之洞的“坐京”
  • 二、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至二十二年正月杨锐给张之洞的密电及光绪二十二年正月给张之洞的密信
  • 三、 戊戌变法期间张之洞给杨锐下达的指令
  • 四、 光绪二十四年杨锐的两件密信:孔祥吉发现的“百日维新密札”作者应是杨锐
  • 五、 张之洞营救杨锐的行动
  • 第三章 戊戌政变前后张之洞与京、津、沪的密电往来
  • 一、 张之洞给张权、张检、黄绍箕等人的指令
  • 二、 江西试用道恽祖祁
  • 三、 奏调湖北差委分省补用知府钱恂
  • 四、 湖北按察使瞿廷韶
  • 五、 天津委员巢凤冈
  • 六、 太常寺少卿盛宣怀
  • 七、 上海委员赵凤昌与曾磐
  • 八、 余论
  • 第四章 张之洞与《时务报》、《昌言报》——兼论张之洞与黄遵宪的关系
  • 一、 相关背景:《时务报》的创办与汪、梁矛盾
  • 二、 张之洞与黄遵宪的交谊
  • 三、 黄遵宪对《时务报》内部分歧的态度及张之洞幕中反应
  • 四、 《时务报》改官报与汪康年、张之洞等人的对策
  • 五、 汪康年改《时务报》为《昌言报》与光绪帝旨命黄遵宪“查明”“核议”
  • 六、 黄遵宪对事件的处理
  • 七、 戊戌政变之后
  • 第五章 张之洞与陈宝箴及湖南维新运动
  • 一、 张之洞与陈宝箴的早期交谊
  • 二、 湘鄂之间
  • 三、 《湘学报》之争
  • 四、 张之洞奉召进京与陈宝箴的建策
  • 五、 张之洞、陈宝箴联衔上奏变科举及与康有为的间接交锋
  • 六、 陈宝箴与康有为的直接交锋与保举张之洞
  • 七、 陈宝箴的罢免与保卫局的保全
  • 八、 尾声
  • 附录一 陈宝箴之死
  • 附录二 张之洞与谭继洵父子、于荫霖的关系——罗惇曧对《抱冰弟子记》的误读
  • 附录三 康有为一派对陈宝箴父子政治态度的误解与夸张
  • 第六章 戊戌前后诸政事
  • 一、 光绪十九年刘坤一查办张之洞
  • 二、 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起用容闳
  • 三、 光绪二十一年李提摩太的“妙法”
  • 四、 光绪二十二年查验刘鹗的假资产证明
  • 五、 光绪二十二年为李鸿藻治病
  • 六、 光绪二十四年清朝决策岳州自开通商口岸
  • 七、 光绪二十四年康有为香港谈话、来信及“密诏”在上海发表与张之洞等人对此的反应
  • 八、 光绪二十六、二十七年策反邱菽园
  • 九、 光绪二十七年请奖梁庆桂等人赴西安报效事
  • 十、 光绪二十七年请废大阿哥
  • 征引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戊戌变法的另面》…狂生不足信,误我大清国.…

    为给维新寻找理论依据,康有为编注了两本书《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书中竟然把孔子塑造成了一位改革家维新派,这种篡改不仅加剧了守旧派的敌意,也让维新失去了大部分倾向变革的儒生支持…… 时任湖广总督兼两江总督张之洞为康有为提供谨慎支持,使康有为在上海得以创办《强学报》。《强学报》第一期康有为就犯了个大忌讳,刊号时间用的是 "孔子纪年" 而不是"光绪某年"。大逆不道可见,张之洞即刻与康有为划清界限,维新的支持者对康有也是唯恐避之不及……"六堂官事件" 后,光绪找杨锐商量对策,杨锐进言:康不得去,祸不得息。光绪决定派康有为再到上海去办报纸,缓和一下矛盾。不过康有为解读为光绪妥协了。康有为忍不了自己的出局,打着救驾旗号策划并实施"围园截后",这一愚狂莽撞的举动引爆政变…… 六君子中杨锐的死,有点造化弄人。杨锐临刑前几次质问监斩官自己的罪名,他明明在皇帝面前弹劾过康有为,根本就不是康有为的同党,怎么稀里糊涂的,就要被杀头呢?谁让你摊上狂生康有为和杀红眼的老佛爷呢…… 百日维新功亏一溃,杀的杀禁的禁,康有为流亡日本取妻纳妾生子福禄寿禧一样不差。今天的史书记载的戊戌变法大部分是康有为的自编自说,出自康有为自传《我史》。这个中有多少编造文饰不得而知。天地不仁,竟出狂生,好端端一手好牌打成稀巴烂。狂生不足信,误我大清国……(石木翻书每天翻翻书)

      6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长期以来,有关戊戌变法的说法,一直受到康梁主导。而他们的历史叙事中,多有作伪之举。这对历史学家的研究提出了挑战。茅海建以 “扎硬寨,打死仗” 的史料考据,通过对张之洞档案的解读,解释了戊戌变法不同的面相。本书对于历史人物张之洞的研究,可以让读者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改变被塑造的单向度认识角度。在大多数时候,历史的丰富性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 —— 只有接近真实的历史,才不至于被陈说所误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就是从一期讲戊戌变法的节目开始对历史有了深入的研究,那期节目引用的就是茅海建老师《戊戌变法史实考》里面的内容。正是有这些严肃认真的历史学家通过自己不断的搜集史料,认真考据,才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从小到大学到的历史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历史。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