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告诉你如何避免互联网左右我们的意识。

内容简介

距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已近半个世纪。其间,数字技术勾住了我们的思想,让我们难以抗拒。自我对无限力量的渴望侵占了灵魂对无限的追求。此时,互联网和社交媒介步入我们的心灵,填补我们深层的需求——我们对交流、知识和创新,甚至亲密和性的需求。

如果不深深扎根于诸如此类的人的品性——靠经验和内在探索确立的品性,我们就会变得脆弱,我们的思想和脆弱的身份就可能会被外包给数字技术。

目录

  • 版权信息
  •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媒介环境学译丛编委会
  • 总序
  • 译者前言
  • 谢词
  • 绪论
  • 第一章 从技术的意识到意识的技术
  • 第一节 技术的极限
  • 第二节 凡不能计算者皆不真实
  • 第三节 早期互联网的前景
  • 第四节 从信息处理到意识处理
  • 第五节 一切都进了数字粉碎机
  • 第六节 技术不可挑战
  • 第七节 技术利用我们
  • 第八节 用字节喂养心灵
  • 第九节 不朽的心灵
  • 第十节 凭借技术的内假体和截除机制
  • 第十一节 超越心灵
  • 第十二节 信念与信息技术的脆弱性
  • 第二章 “不过是一种工具”
  • 第一节 技术不可质疑
  • 第二节 用身体去学习
  • 第三节 技术“影响”我们
  • 第四节 技术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 第五节 二进制与内在二元性
  • 第六节 用心脏去体认
  • 第七节 我们与工具同一:从黑猩猩到晶片
  • 第八节 重新连接心流
  • 第九节 从旁观者到见证人
  • 第十节 心理空洞与技术填料
  • 第十一节 无形无象的纯思维
  • 第十一节 心灵成长的工具
  • 第十三节 心灵本身就是一种媒介
  • 第十四节 信息技术削弱了我们在场的感觉
  • 第三章 信息技术之根
  • 第一节 强烈的生产欲望
  • 第二节 信息技术由《圣经》启动
  • 第三节 技术回归失去的完美
  • 第四节 矛盾的讯息使心灵短路
  • 第五节 失宠于上帝的孩子
  • 第六节 心理防卫
  • 第七节 作为终极救星的技术
  • 第八节 心灵的本质
  • 第九节 概念碎片与固守心灵的技术因子
  • 第十节 不朽的探求
  • 第十一节 复制、改进和创新思想
  • 第四章 现实的数字化
  • 第一节 数据为王
  • 第二节 领地的数字化
  • 第三节 增强现实
  • 第四节 心灵是首要的虚拟现实工具
  • 第五节 生物学的数字化
  • 第六节 现实的比拟模型
  • 第七节 我们的数字神经系统
  • 第八节 程序编制
  • 第九节 像软件那样思维
  • 第十节 将一切人生事件数字化
  • 第五章 亲密行为与性行为
  • 第一节 爱欲与社会的性化
  • 第二节 网络性爱
  • 第三节 诱惑转换和关系转换
  • 第四节 手淫与性玩具
  • 第五节 性玩具
  • 第六节 高潮2.0
  • 第七节 网络处女
  • 第八节 性别问题和消失中的男性
  • 第九节 早期的色情接触
  • 第十节 欲望
  • 第十一节 作为密宗道的网络性爱
  • 第六章 商品化与货币化
  • 第一节 替代真实
  • 第二节 玩弄感情
  • 第三节 信息市场
  • 第四节 美丽新世界
  • 第五节 解构意识与伦理
  • 第六节 走向真相的否定
  • 第七章 政治、参与和控制
  • 第一节 我们心灵的主宰
  • 第二节 政府
  • 第三节 广告与注意力
  • 第四节 谷歌
  • 第五节 维基解密
  • 第六节 深入我们的数字面具
  • 第七节 从交往的人群识别人的身份
  • 第八节 互联网给我们赋能吗?
  • 第九节 虚幻的参与
  • 第十节 懒人行动主义
  • 第十一节 瑜伽极客
  • 第八章 聚集:社交网络的兴起
  • 第一节 弃世孤独
  • 第二节 内在的连接需求与脸书
  • 第三节 供他人看到的经验
  • 第四节 同感
  • 第五节 虚幻的接触
  • 第九章 数字儿童
  • 第一节 童年的身心发展
  • 第二节 被剥夺的童年
  • 第三节 计算机用于教学
  • 第四节 导师的缺乏
  • 第五节 技术用作对社会恐惧的回应
  • 第六节 连线的儿童
  • 第七节 不眠的儿童
  • 第十章 书面文化与分析性头脑
  • 第一节 分析技能与批判技能
  • 第二节 通过电子书获取新的文化素养吗?
  • 第三节 阅读的“技术”
  • 第四节 数字写作
  • 第五节 交流与意识转换
  • 第十一章 在信息流中迷失
  • 第一节 要注意激励和上瘾机制!
  • 第二节 当下注意它,永远注意它
  • 第三节 新就是酷
  • 第四节 即时满足
  • 第五节 与即时满足相关的神经变化
  • 第六节 接受虚空与尤里卡效应
  • 第七节 越来越快,却仅为表象而已
  • 第八节 进入信息回路
  • 第九节 技术更新与沉默的权利
  • 第十节 多任务处理造成干扰
  • 第十一节 无历史,无叙事,无过往
  • 第十二节 数字记忆与人的记忆
  • 第十三节 上瘾
  • 第十四节 对感觉与上瘾的知觉
  • 第十二章 被数字分裂的自我
  • 第一节 注意力
  • 第二节 自我的建构
  • 第三节 作为心理发展隐喻的技术开发
  • 第四节 数百万计的MP3与缺失的“我的个性”
  • 第五节 对机器的依恋
  • 第六节 镜像需要
  • 第七节 母亲的喂食与父亲的限制背景
  • 第八节 沙塔崩解:走向精神分裂
  • 第九节 他者作为意象
  • 第十节 与身体分离
  • 第十一节 分裂状态是一种本体状态
  • 第十二节 眼睛、耳朵和全球部落主义
  • 第十三节 作为媒介的心灵
  • 第十四节 无身份
  • 第十三章 知识的处理
  • 第一节 客观性君临一切
  • 第二节 内外知识的结合
  • 第三节 不知
  • 第四节 语词是仅次于静默的选择
  • 第五节 我们靠大脑认知吗?
  • 第六节 将思维外化
  • 第十四章 登天
  • 第一节 创生寰宇意识
  • 第二节 作为自我维持力的技术
  • 第三节 超越“我”的信息技术:用技术解除我们与自己的联系
  • 第四节 此时此地
  • 第五节 虔诚地消失在技术中
  • 第六节 不朽的心灵
  • 第七节 凭借技术的精神力量
  • 第八节 我们是机器吗?
  • 第九节 创建心灵世界的意志
  • 第十五章 心灵导师不怕蛇毒
  • 第一节 逃出回环圈
  • 第二节 屏幕媒介与冥想的比较
  • 冥想/看屏幕前
  • 冥想/看屏幕开始之初
  • 冥想/看屏幕期间
  • 冥想/看屏幕之后
  • 第三节 冥想
  • 第四节 信息技术基本上是反冥想的
  • 第五节 通过技术创建另一个虚幻世界
  • 附录 信息技术巨人及其驱力
  • 查尔斯·巴贝奇
  • 阿达·拉夫莱斯
  • 约翰·冯·诺依曼
  • 诺伯特·维纳
  • 艾伦·图灵
  • 艾尔·戈尔
  • 斯图尔特·布兰德
  • 凯文·凯利
  • 比尔·盖茨
  • 史蒂夫·乔布斯
  • 退入心灵
  • 参考文献
  • 人名和术语对照表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翻译的太差!

    很少见到翻译的如此烂的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